查看原文
其他

柏杨解码:解读真实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

明清书话 2020-01-01

视频:六十年代的台湾


“到处是骑楼,跟香港一样,同是亚热带城市,需要遮阳避雨。罗斯福路的老洋房与大树,在秋暑的白热的阳光下树影婆娑,也有点像香港。等公交车的男女学生成群,穿的制服乍看像童子军。红砖人行道我只在华府看到,也同样敝旧,常有缺砖。不过华盛顿的街道太宽,往往路边的两层楼店面房子太萎琐,压不住,四顾茫茫一片荒凉,像广场又没有广场的情调,不像台北的红砖道有温暖感。”这是张爱玲在其长散文《重访边城》(《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里边对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的描写。


而在柏杨监狱文学作品《中国人史纲》第一章,有这样一段像诗一样的文字:台湾岛和海南岛,像镶在叶柄下方的两颗巨大珍珠,南中国海诸岛,则是无数散落在碧绿海水中的小的珍珠群。这就是他心中永远深爱的故乡。在他心里、在他眼底、在他口中、在他笔下,他的故乡台湾是那么的辽阔广袤、那么的美、那么的高贵。“我从没有像这样一下子就爱上台湾一样爱过别的地方。”历经战火,颠沛流离的柏杨流落到台湾。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番薯形的岛屿,“这里有只有童话里才有的高耸云际的椰子林,到处都是潺潺的溪流”(《柏杨回忆录》)。即使后来在这个岛上受了很多苦,坐过牢,甚至差点被枪决,但他对台湾的感觉没有改变。


这种复杂的对台湾的爱恨情仇从柏杨解码: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系列丛书可见一斑!

 


作者简介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中国当代作家,祖籍为河南省辉县。


1949年后前往台湾,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 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争议,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




图书解读:



柏杨解码: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之一


玉雕集,柏杨的首本杂文,开始一场幽默而锐利正视女性特质的男性文明教育。怪马集,以古讽今议论时事、解构传统文化、批判官场厚黑,成为威权时代庶民论坛滥觞。凤凰集,黑暗冤狱解密呼吁程序正义,从“七世夫妻”批评“玉皇大帝”,至此还有谁不能批评。

柏杨解码: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之七


《神魂颠倒集》谈离婚、老人的寂寞、三种择偶标准各异的女人类型、爱情的试探、红颜薄命,以及女人的美貌,主题大致围绕着婚姻发展。在经营婚姻上,柏杨主张在婚前应多加选择,而婚后则只能冷眼旁观地考察而不应该加以试探。《心血来潮集》从刘世昌《嫉妒——中国社会最大的恶德》一文开始,分析嫉妒的本质。柏杨谈及公寓的现代化问题,指出“有现代化的物质,必须有现代化的精神;有现代化的环境,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养。


为你推荐绝版书《柏杨解码: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全八册




此书现已绝版,仅有少量库存



《柏杨解码:六十年代台湾社会现象》

八册同售 

  小编推荐价:298元(包邮)


柏杨老师另外三本经典  同样值得推荐收藏!

自省和反思才能走向成功!身为中国人,都应去读读柏杨的三部曲,读懂自己,读懂中国!


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
反省中国人的“chou 陋”
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chou lou的中国人+酱缸震荡+我们要活得有尊严


三册同售,128元/套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每套书需补收4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货到付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