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5015期>【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⑭】范方荣:用实际行动诠释“温暖控申”

安徽检察 2024-05-02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为贯彻二十大报告中有关高素质干部队伍重要论述精神,引导激励全省广大检察干警坚定信念、磨砺品格、锤炼本领,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展现担当安徽检察新媒体“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专栏,陆续展播全省检察干警的奋斗故事。


(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范方荣现任马鞍山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从检二十年,他总是满怀一颗“从检初心”,以“让群众少跑路,减少诉累”的原则要求自己,2015年从事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以来,先后接待来访群众 2406批3360余人次,利用12309检察服务热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400余起,成功组织救助了275名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凭借着扎实的业务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担当守护着公平正义,用自己的热心、耐心、诚心和公心为来访群众排忧解难,被群众赞誉为“暖心检察官”。


用规范当示范

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共促


▲范方荣向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点多面广,既涉及信访接待、案件受理分流,又涉及案件办理工作,“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样样不能落下,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必须“双过硬”。刚从事控申接待工作的时候,偶尔有人开调侃说“老范,你这个是范是犯傻的‘范’”,范方荣也不负众望做了些所谓的“傻事”。


不少人劝范方荣“控申工作不能较真,博而不精就够了。范方荣却认为拉高控申工作标准的前提是踏实的业务学习,他经常利用夜晚时间“加油蓄电”,认真学习新修改的法律、司法解释,控申业务理论与实践类书籍,主动加强刑事案例、民事行政案例的学习,注重加强对刑事疑难案件的研习和刑事错案剖析研究。通过诉辩审评分析,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法律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并自觉运用到办案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2017年该同志入选全省检察机关刑事申诉检察人才库。


范方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兼任机关第三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并注重“传帮带”,带领年轻党员到接访一线经受锻炼,形成“一名领导干部、一个办案小组、一套解决方案、一办负责到底”的“四个一”包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老大难”问题。


根据党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实行“岗位双角色”,设立党员示范岗,把“接访经验足、法律知识熟”的党员安排在接待窗口岗位。在范方荣的带领下,20名党员干警自愿组成信访维稳应急工作志愿服务队,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控申检察业务“十佳标兵”、马鞍山好人、市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认识范方荣的人都翘起大拇指“老范的范明明就是示范的‘范’!”


以“四心”暖人心

用优质服务提成司法体验


▲开展“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活动


控申接待工作是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是一项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的经常性工作,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看似简单的接待工作,但要让来访者满意是不容易的。


范方荣始终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做到“诚心、热心、细心、耐心”地接待来访群众,将心比心,做群众贴心人,把来访群众当亲戚看,给其让个座,泡一杯茶,说一句暖心的话,消除上访人心理戒备。一声“您好”,一声“老大爷”,一声“请坐”,上访者的信赖感油然而生。


在此基础上,通过拉家常方式进行法律宣传,捕捉各类信访信息,同时细心询问、认真记录,耐心倾听群众诉说,诚心和群众进行感情交流,进而把握信访诉求,并细致耐心地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无论来访群众是絮叨的倾诉还是埋怨的责问,他都始终保持温和的笑容、善意的目光,耐心倾听解释,尽力帮助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赢得了来访群众的信任。


201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上访老人周长友夫妇因路途遥远回不了家,范方荣自掏腰包为他们安顿晚餐和住宿旅馆,在为其办理好入住手续后,在门口分手时,上访人深表感谢,为矛盾化解奠定了基础。


70多岁的老上访户王春瑛因财产纠纷上访,此案未经再审程序,不符合受理条件,范方荣给其做了充分的释法说理。因王老腿脚不好,范方荣主动护送王老回家,上访人十分感激说:“你是好人,以后不再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再上访了”。


信访人司某一早来院举牌上访,因未吃早饭捂着肚子饿得发慌,范方荣给餐费让司某先吃早饭后再来反映情况。虽然只做了一点点小事,但拉近了与上访人的心理距离,缓和了矛盾冲突,促进了矛盾化解。


拿群众当亲人

运用“五字”接访法促进矛盾化解


▲远程视频接待信访人


范方荣积极转变工作理念,坚持把重大信访矛盾纠纷作为“被除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除数”,确保疑难信访问题及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到位,不出“余数”。范方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运用“五字接访法”,促进了定纷止争和案结事了。


“请”字当头,热情接待,以情动人;“问”字优先,主动发问,积极发现诉求;“审”字贵细,寻找真相;“答”字在理,耐心释法,以法服人;“帮”字贴心,换位思考,提供咨询和帮助。


在工作中做到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每一份材料,及时搭起一座座办案人与信访人沟通的桥梁,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尽最大努力解决好当事人的诉求。在日常接访中注重向信访人宣传法律,以案说法,帮助信访人解除心中疑惑。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来访群众“理有处讲、话有处说”,尽最大努力让来访群众“带着情绪不满而来,接访之后高兴满意而归”,力争把矛盾化解在首办环节,解决在当地。七年多来,该同志接待群众来访2400多起,无一起因处置不当引发的赴省进京访。


变信访为“信法”

全力维护群众身边的公正正义



范方荣始终把认真办理案件作为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重要途径,耐心细致办好每一起案件。充分发挥申诉检察纠防冤错案件和维护司法公正作用,加强对复杂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回应群众的司法诉求,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申诉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办理汤娟刑事附带民事申诉案中,范方荣认真细致复查,严格落实“两见面”制度,注重释法说理,情绪疏导,注重对双方的矛盾进行调和,推动纠纷化解。他通过亲自上门走访会见信访人,对复查结果进行细致释法讲解,向其宣传法律规定和法治精神,让群众从信访变“信法”。申诉人对他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细致办案的态度表示满意,服判息诉,不再上访,做到案结事了,提高首次申诉化解率。


在办理刘士斌申诉案中,刘士斌申诉称,其子被告人刘曜在犯罪时系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刘曜与其非双胞胎出生的哥哥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仅相差一个月,认为法院判决认定刘曜的年龄有误。市检察院在接到申诉后,指定由范方荣办理,依法立案复查。


为揭开刘曜出生之谜,范方荣拟定周密的调查提纲,依法开展了DNA亲子鉴定,赴上海补充对与刘曜户籍年龄相差一个月的哥哥开展骨龄鉴定比对,赴六安农村等地走访了三十余位证人并制作调查笔录,找到当年接生的医生、护士等人制作了谈话笔录,到白湖监狱与被告人刘曜谈话。收集了刘曜儿时的合影照片、相关录像、学籍记录、家谱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予以佐证比对。办案程序合法、证据扎实到位,经检委会讨论一致同意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该起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在检察环节得到妥善化解,信访申诉人对检察机关认真依法公正办案深表敬意。


范方荣经常说,上访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做控申接访工作就要设身处地为上访群众着想,尽最大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每当看到通过自己努力,使一件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由衷感到高兴。


心中装满群众,情系百姓冷暖,范方荣正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温暖控申”,用一言一行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展现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为民情怀。


 往期推荐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①】赵扬帆:守护“明天”的检察使者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②】查亚丽:做有温度的巾帼卫士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③】陈胜: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检察官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④】张莉莉:守护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度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⑤】汪婷:以求极致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⑥】祖永亮:检察大数据应用的“探路者”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⑦】李浩: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⑧】潘燕:扫黑战线上的“最美检花”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⑨】年飞:用行动书写一名共产党员的“答卷”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⑩】周德:让良善正义身披锋芒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⑪】汪少云:每一次办案都是一种磨砺提升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⑫】淮南市八公山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守护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奋斗者•正青春•皖检之星⑬】冯祝苗:从检守正义 为民守初心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审核丨郭伟供稿丨马鞍山市检察院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