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推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研究

刘晖 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9-26
专 题
特约主持人

 刘 晖(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话语: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是中国人民创造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奇迹的40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成就辉煌的40年。40年间,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86.69万人和1.55%,发展至2016年的2695.84万人和42.70%,中国由世界高等教育“小国”跃升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并向着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在此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一系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质量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因此,总结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质量保障政策的理论意涵,借鉴国(境)外的政策经验,前瞻“质量时代”的政策走向,无疑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专栏的文章,既展现了中国大陆学者的回顾与反思,又提供了中国台湾和日本的经验与得失,以期通过历史回顾、区域比较、理论阐释,呈现东亚国家与地区的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地方知识”,鉴往知未,引发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1985—2016年的政策文本

刘 晖 李 晶

摘 要:系统梳理近30 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对于研究政策变迁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从“颁布数量”“适用类别”“主体构成”“文本形式”“政策主题”“政策工具”6 个维度对69 份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85—2016 年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从起步到形成较为庞大的政策体系经历了酝酿、发展、加速、密集四个时期,呈现出渐进性与爆发性、综合性与专一性、强权威性与弱依赖性、建设性与保障性、规制性与单一性并存的特征。政策数量与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事件紧密相关;政策的核心为评估,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利器;政策工具的应用存在路径依赖,即权威工具使用过溢;政策价值取向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政策变迁;政策文本

作者简介:刘晖(1962— ),男,江西吉安人,博士,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与政策研究;李晶(1986— ),男,安徽黄山人,博士,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与政策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异化风险

——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与启示

马凤岐

摘 要:不恰当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可能会削弱高校办学自主权,抑制创新和多样性,增加高校及其教师教育和研究工作之外的负担,而使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异化为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障碍。质量评估、制定质量标准等质量保障措施都存在异化风险。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宜着眼于督促高校承担质量责任、激发高校活力和创造性,而不宜过分着眼于规范高校教育活动。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评估;质量标准

作者简介:马凤岐(1969— ),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学原理研究。



什么样的“工程性”政策更能保障本科教学质量?

——基于国家“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的政策分析

贺武华 黄逸凡

摘 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在21 世纪初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突出课题。“十一五”以来,国家在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先后实施了“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两个重要“工程性”政策。从公共政策学角度评估这两大政策,会发现:产生了很大政策功效的“质量工程”,却在后续的“本科教学工程”中并未得到更好的推进与发展,“本科教学工程”的行动逻辑与其初衷并未相向而行,两个“同源性”政策出现了脱节和错位。分析两大工程的政策流变,可以进一步看出一个好的政策在价值目标的有效传导承接、政策自身的体系化生成以及渐进式变迁改进等方面会形成稳定的特征。

关键词: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政策评估

作者简介:贺武华(1976— ),男,江西吉安人,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比较教育研究。



品质保障机构与政府之关系及组织变革

——以INQAAHE2016 准则与CHEA七大原则分析台湾品保机构的角色重塑

侯永琪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大增加了入学机会,也增加了公众对机构和学生素质的关注,同时使高等教育面临在质量保证和管理上的挑战。为了响应这种趋势与挑战,各国政府纷纷建立国家质量保证系统,包括公立及专业评鉴机构。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化、数字化、国际化及市场化之因素,使得质量保证机构角色与政府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间接影响角色的转变。2016 年INQAAHE 及CHEA分别公布新的准则,其主要目的在重新塑造全球质量保证的新内涵,这对一些已有发展成熟品保制度之国家和地区,是未来改革方向相当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本研究即是以INQAAHE 2016 准则与CHEA七大原则分析台湾两大品保变革及其对台湾品保机构的角色重塑的影响。

关键词:台湾质量保证机构;INQAAHE准则;CHEA原则

作者简介:侯永琪(1965— ),女,台湾台南人,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执行长,台湾辅仁大学教育领导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评估政策研究。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框架

Rie Mori  孟卫青 译校

摘 要:本文旨在总结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政策与实践的进展,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基于许可的质量控制时代、基于院校自查的外部质量保障时代、目前被积极提倡但仍不确定的内部质量保障时代。本文还分析了2011 年以来,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高等教育机构协力建立的多国的、跨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平台的进展情况,阐释了平台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所做的努力,以及尝试探索一种能最大程度地让高等教育主要消费者——学生受益的质量保障方式。

关键词:质量保证;日本高等教育;国家框架;跨国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Rie Mori(1968—),女,日本三重县人,博士,日本学位和大学改革支援机构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机构认证与教育评估研究。

译者简介:孟卫青(1977— ),女,河南新乡人,博士,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

本专题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24-66页,此处为文章摘要。如欲索取全文,请至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或登录本刊官网http://szjk.cbpt.cnki.net,或在下方给小编留言。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中国第一本大学学报

微信ID:sdxb1906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