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维芳(1962— ),女,重庆人,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翟友华(1995— ),女,江苏盐城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摘 要: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有效引导其专业化发展,依据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有关规定和学术界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模型,运用因素分析法和调查统计法初拟并优化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排序法和秩和运算法确定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最终建立起一套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特点的,包括生理—心理素质、规范—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能力素质4 个一级指标以及14 个二级指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监测和评估。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精彩摘录: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基本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也同时兼具了一般性和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这一教学基本任务不难看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也必须具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 就其一般性而言,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包含基本的教师专业素质。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教师专业素质被概括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其中,专业知识是被普遍认可的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专业技能往往又被称为专业能力,但在心理学领域,技能和能力是两个存在很大不同的概念,能力是个体顺利有效的完成各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技能则是个体通过练习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对于专业态度,学界有许多不同观点和看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有专业情意、专业理念、专业伦理等各种称谓,其内涵解释也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学界对于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部分要素还存在不少争议。那么,怎样才能更加全面地概括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呢?近来,李锋等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模型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将教师专业素质划分为生理—心理素质、规范—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能力素质这四个构成要素且含有内在逻辑的顺序性。这种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模型的构建,十分新颖独特。本研究将采用这一理论模型来划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级构成要素。 生理—心理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部分。生理素质是教师完成专业活动的必备前提,一般而言,个体的生理素质会从体力、耐力和敏捷三个方面来衡量;心理素质代表着教师深层次的特征,心理素质一般包含了认知能力、情绪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的诸多方面。鉴于此,本文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划分为认知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和个性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国以教为本,教以师为本,师以德为本。”规范—道德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立身之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两个部分。本研究借鉴参考国家相关文件,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最终确定将思想政治素质划分为爱国守法和社会责任,将师德修养划分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 知识—文化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构成中的基础部分,从教师专业角度来看,知识—文化素质是教师完成专业活动的门槛性素质。对于知识—文化素质的划分沿用以往对专业知识的划分,即包括关于“教什么”的学科性知识,关于“如何教”的教育性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性的实践性知识以及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通识性知识。其中,学科性知识不仅包含所教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还包含与本学科相邻的学科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教育性知识包括了心理学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教育技术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划分沿用陈向明对于实践性知识的六点划分法,即包括教育信念、人际知识、自我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反思知识;通识性知识参考已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将其划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基本情况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技能—能力素质体现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它和知识—文化素质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综合以往研究中对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划分,结合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将技能—能力素质划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其中,对教学能力的划分,按照教师实施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划分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将科研能力划分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指导学生科研的能力;服务能力的划分则沿用蔡玉俊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划分,即包括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服务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 就其特殊性而言,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高等”和“职业”复合,也有其“双师型”教师的特殊专业素质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具体表现在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能力素质方面。就知识—文化素质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职业领域知识,国外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中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恰恰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相对忽视的。本研究借鉴以往研究,将职业领域知识划分为职业背景知识、岗位知识和行业知识。就技能—能力素质来看,“双师型”素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自身要具备专业实践经验与技能,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还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新的时代要求,一方面,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向一直强调作为教师的自我更新发展能力,教师的自我更新发展能力包括终生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职业教育应对科技革命加速的关键一招,“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趋势注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还应该突出强调在科研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生产技术的开发等。本文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中国第一本大学学报
微信ID:sdxb1906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