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访谈】重新定义教育: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构建与实践畅想——朱永新教授专访
编者按
朱永新,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当代教育名家,国际安徒生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获得者,“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教育作品(十六卷)》《教育改变中国》等60余种著作,被翻译为英文、德文、法文、俄文等24种语言。作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常年致力于推动一线教育改革,至今已吸纳全国5 216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超过500万师生参与其中。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教授连续18年在“两会”呼吁建立“国家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使得更多青少年热爱阅读、投身阅读。2019年,朱永新教授凝结自己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在新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对未来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队伍、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梳理与预测,构建了未来教育的结构和体系。这部充满了新奇和灵感的畅想之作在当年即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最受教师喜爱读本TOP10,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次访谈即从这本书出发,聚焦未来学习中心的形态构建与实现路径问题。
朱永新教授
摘要
未来学习中心是整合优秀教师和卓越课程后形成的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定制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共同体。朱永新教授在其新作《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中提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学习中心取代”,并对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形态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构想。未来学习中心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以及“能者为师”的教师定位,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的运作模式,使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将学习评价交由“学分银行”等可以专门管理、授证并认证学习成果的组织机构来执行。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国家网络云课堂”等云教学实践为推动现代学校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未来学习中心构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未来学习中心;形态构建;实践畅想;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
朱永新(1958—),男,江苏大丰人,博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教育研究;杨帆(1990—),男,江苏盐城人,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微信ID:sdxb1906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