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香港廉政公署有多神秘?廉署职员和港片里一样帅气干练吗?
带你认识一个真实的香港
在香港,有个大名鼎鼎的机构,上到特首,下到普通的职员,它都曾经调查过,它还时常出现的港产电影里面,甚至还曾当过电影的“主角”,不过大多数内地的小伙伴对它还是了解甚少。——它就是香港廉政公署。
香港廉政公署,英文简称ICAC,顾名思义,是打击贪污的一个独立机构。电影里的ICAC,通常拥有又干练、外形又俊美的职员,比如《反贪风暴》里古天乐、《寒战》里面的李治廷……
图:电影《反贪风暴》海报截图
当然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那现实中的廉政公署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日常工作又是什么呢?
或许在文字中可窥见一二,张炳良的新书《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或许就能带你了解真正的廉政公署。
有关廉政公署(下文简称廉署)的专书,坊间已有多册。那么《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又有什么特别之处?事实上,并非惯常的学术发表,也非充满戏剧化的文学作品,张炳良的这本新书是他和团队在采访三十几位廉署退休和前任人员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正是在1974年廉署成立之后坚持不懈的防贪、打贪以及开展廉政教育工作,才有今天廉洁公正的香港。在廉署成立四十五周年之际,张炳良将携新书《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献礼,为公众讲述初代廉署人背后的故事。
图:潘畅 摄
事事可贪 无贪不成的香港
作为英人治港留下的一些突出之制度遗产,相信除法治(包括普通法体系及司法独立)、公务员文官制度外,就算得上是廉署了。廉署不单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经历改革的新香港的图腾,也是为海外国家及内地仿效的有效反贪模式,如澳洲及韩国就把其成立的独立反贪机构名为ICAC,更为九七回归后视作香港制度不变的试金石,廉洁成为香港社会一个重要核心价值。
1997年廉署的宣传口号就是“香港胜在有ICAC!”,可见廉署工作和形象之深入民心及国际社会。这一切该归功于多代廉署人员的努力和心血,特别是艰难开荒的首代廉署人。
本属于自己的挂号信,如果不多付钱,就可能杳无音讯;甚至在人命关天的火灾现场,消防队也要根据收到的钱决定有没有救火的水,而最荒唐的是,周边没有着火的房子也有可能因为没有给钱而被“过大的水”殃及。
入廉署 艰辛开荒
因此,那时候的廉署不仅没有正式的办公大楼,连初入廉署的那一代公务人员也无法享受与其他政府公务员相同的福利待遇。如果问是什么原因驱动当时的年轻人加入廉署,那么答案只能是正义感和使命感。
在廉署的工作更是不容易。张炳良于80年代借调到廉署,曾在防止贪污处工作两年半。虽然当时廉署的工作已广被社会大众肯定,但每当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他仍然面临重重挑战。
“受访对象对你是不信任的,如果他看到你在他面前记笔记,就更不会吐露真言。那时候我只能用眼观察,用脑子记,访谈结束立刻找地方把访谈内容写下来。”除去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廉署的工作人员还时常遭受人身安全的威胁──不仅是黑社会的暴力恐吓,更有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冲突。
其中在日后数次爆发的“警廉冲突”便是廉署面临巨大压力的真实写照。当然,诸如调查曾经的皇家香港警队外籍总警司葛柏(Peter Godber),并将其引渡返港,终使其定罪下狱这样的事件,也足以看到这个组织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真实而充满细节 珍贵回忆献礼
最难过是人情关,张炳良提到一位廉署工作人员回忆起自己当时拘捕了某个嫌疑人后,才发现对方正在参加女儿的生日聚会。
尽管廉署规定“该拘捕时绝不迟疑”,可是在完成工作后,这位工作人员还是止不住的失落:“如果等他参加完聚会再带走他会不会更好?又或者至少不当着他女儿面前带走他?”正是这些真实而充满细节的故事,让这本以廉署为主题的新著能保证内容准确的同时,有别于一般的官方历史文献。
张炳良坦言,编写《敢教日月换新天:香港反贪先锋的峥嵘岁月》的原意本是廉政公署退休人员协会对廉署45周年的献礼,而他更将其看成是对香港步入21世纪交棒新生代的献礼。这是上一代人给这座城市的交代,他希望下一代人可以好好珍惜。
原本这本书会在香港书展上开售,但是因为疫情关系书展延期了。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方便快捷线上渠道让感兴趣的小伙伴购书↓(戳图片进入商城买买买!)
《敢教日月換新天:
香港反貪先鋒的崢嶸歲月》
作者:張炳良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给我一朵小花,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