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我的家乡》带火浙江一所小学,范伟演的老师原型也找到了

浙江新闻 2020-10-15


“大方老师,梦想课堂还开课吗?”每次临近节假日,浙江省淳安县大墅镇大墅村“儿童之家”就会接到孩子们急切的打听。


“当然啦!”


得到肯定的答复,意味着这些乡村孩子又能有一个开心充实的假期。


孩子们口中的“大方老师”就是方平尔,一位扎根山区“支教”近40年的乡村教师,也是正在影院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第三个故事《最后一课》中,范伟演的乡村支教老师的原型。《最后一课》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浙江——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戳这里看》》这部电影票房破10亿!浙江这所小学全网刷屏了


《我和我的家乡》剧组从淳安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方老师的支教故事后,先后两次找到方老师进行采访。


可能大家想象中的方老师形象就是范伟那样的,没想到,现实中的方老师是女老师。


方老师身材瘦小,衣着朴素,走在风中显得有些单薄,她瘦削的面庞盛满笑意,说话轻声细语,但在眼神交汇处,我能感受到某种力量,笃定的力量。

  

“说来好笑,村里事多,那天一忙忘了吃饭,可能是低血糖,骑车摔倒了。”


去年9月,方老师摔了一跤,多处受伤,右手骨折,现在还缠着绷带,在杭州城西女儿家休养。这成了她近40年来难得的空闲时光。





电影里很多情节

都是她的真实经历



1985年,从富阳县城到淳安县大墅乡,水路转山路,汽车换轮船,要走两天。


那年8月,方平尔离开任教两年的富阳高桥乡中心小学,只身来到淳安大山里。


“很多人说我傻,那时我在高桥待遇很好的,而且我是学校的年轻干部培养对象,人事科坚决反对我去。”



大墅乡中心小学深处山区,全校270多名学生,当时还是五年制,总共十来名教师,下乡支教的只有方平尔一人。


“进出一趟不容易,先走山路,到码头,再坐船,再坐车,中间还要换一次车,回富阳单一趟就要两天。后来有了轮渡,出去只要一天,但进来还是要两天。”



电影中,范伟乘坐小船离开的时候,学生站在桥上送别的场景让很多观众泪目,而这个桥段也正是方平尔当年的经历。


“现在做梦老梦到那个时候,赶路,怕赶不上。”


影片中范伟饰演的老教授,脑梗引发老年痴呆,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望溪村里那个靠他一个人支教撑起来的山村小学,为了帮助老教授,村民们把蚕房改造还原出当年的模样。


“电影里那所小学搭的房子,当时剧组来采访我,我就画给他们看当年的学校,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烂烂的,外面大雨里面也大雨,哗啦下来就像瀑布一样,看倒是蛮好看的,底下这里一个盆,那里一个桶。”


电影中为了还原当年的最后一课,人工制造了降雨,其实,范伟的那最后一课晕倒和下雨的桥段,也都是取材自方老师的经历。


“当时是上一堂公开课,非常重要的,我很想上好那堂课,但是上到一半就晕倒了,想找个支撑点坐一下,讲台上没有凳子,鼻子喉咙里都出血了,查出来是急性肝炎。”


方老师病倒前课业任务重,一个人同时要教三年级的语文和思想品德,四年级的自然,五年级的音乐,还要负责全校的黑板报。


1988年8月,方老师调到了枫树岭乡中心小学,那是一所更山区的小学。

 

“学校就是村里一个旧礼堂,我把原来养猪的猪圈整理出来当五年级的教室,楼上住学生,大通铺,都睡地上。上课上着上着,会有跳蚤掉下来。”


晚上野猪来拱门,睡觉老鼠从脸上掠过……现实中方老师当年的“支教”经历比电影中的艺术呈现更艰苦。



电影中有学生讲当地方言,也是取材自方老师的支教故事。


“乡村支教第一个难关是物质条件,第二个难关就是语言。大山里课堂内外都是讲土话的,我上自然课,讲到蚯蚓那一课,有学生就提问,说方老师蚯蚓是不是就是‘xian嗯’?听得我一头雾水,后来找当地的老师才搞明白,原来当地人管蚯蚓叫‘xian嗯’,这也是我学会的第一句方言。”




艰苦的日子里

有最真的师生情



大山里的很多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日子过得苦,病了要垫付医药费,开学要垫付学杂费,有的还要给学生补贴伙食费,晚上想爹妈的孩子,方老师还要抱着哄着睡。


“只有付出加倍的爱,孩子才会信任你,信任你了,你才能够教育他们。”



当年有一个通校生,上学要走5里山路,有一天,那位学生迟到了半节课还没到,方老师着急,借了自行车到处去找,最后在学校围墙外的墙根处找到了。


“手里捧着铝饭盒,他奶奶是盲人,父亲得了肝硬化,早上来上学没有菜,他就去河里捡鸭蛋,没捡到,又到山上去挖笋,挖到笋就用石头打碎装在饭盒里,这就算是一天的菜了。他见到我就哭了,说方老师我迟到了,不敢进去。”


时隔这么多年,方老师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控制不住哽咽,“孩子太苦了!”


方老师的办公桌上常放着一叠厚厚的资料,上面详尽地记录着班里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这是她亲近学生的法宝。


寒冬腊月,她半夜冒着大雪背学生上医院;她经常为贫困学生垫付学杂费;将别人嫌弃的弱智女接到班里,手把手教写字、口对口教讲话,使之顺利读完小学;学生视她为“妈妈”,她用言行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当年方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


电影里,望溪村当年老教授的学生,那些二加二等于四都说不对的娃娃们,现在都成了村里建设的栋梁。教育改变人生,老教授用十年青春改变了全村孩子的未来。


现实中,扎根山区近40年的方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如今也都走上了不同的岗位,他们中有校长、村支书、企业老板、律师、干部、军人。




“最后一课” 没有结束……



在枫树岭乡小学一待就是三年,其间,方老师光荣入党。


1991年,方老师重新回到大墅乡小学任教,一直干到2013年退休。


退休那天,学校特意叫炊事员在食堂炒了几个菜来欢送方老师。从学校出来,捧着光荣退休的镜框,56岁的方老师呆呆地坐在河边。


“心里空荡荡的,很失落,眼泪止不住流,教了39年书,我在想,接下来我该干点什么呢?我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啊。”


这位把青春和热情全部交付给了山区孩子的教师,原本可以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但她觉得自己还有力气,还有继续干事的热情。


“深圳那边一个培训机构来请我,我没答应,我也不想赚钱,我的心在大墅村。”



2014年,大墅村向退休的方老师发出邀请,村里筹建文化礼堂,需要一个宣传文化员,方老师是最合适的人选。


几乎是想都没想,方老师就接下了这个活,再次回到了她这个第二故乡。


“我放不下村里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


“儿童之家”建立起来了,又创建了“梦想课堂”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教学和生活上的服务,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到了节假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退休后的方老师,更忙了。


有人问她图个啥,她的回答是:“我就是这一门心思,这就是我的路。”




更多新闻


来源:都市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钱逸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