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句话,掷地有声!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10张图回顾王毅答记者问
这些话,掷地有声
↓↓↓
王毅外长的这些答问
你不能错过
↓↓↓
谈国际抗疫:
曙光已在前头
谈疫苗:
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
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
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们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我们期望所有具备能力的国家都能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让各国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
我们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我们还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我们也愿意同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希望中国疫苗能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谈中国外交和元首云外交:
说了五个“最”
谈建党百年和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外交的定盘星
谈中俄关系:
将打造4个“典范”
谈中非关系:
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
谈中美关系:
合作应当成为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
谈中欧关系:
我们不是制度性对手
谈中印关系:
边界争议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
中印关系的实质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振兴的问题。
作为毗邻而居的两大文明古国,作为当今世界10亿人口级别的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印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双方在国内都肩负着改善民生、加速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国际上承载着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共同期待。中印国情相近也决定了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类似的立场。因此,中印是朋友和伙伴,而不是威胁和对手。双方应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消耗,加强合作而不是彼此防范。
边界争议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妥善管控,同时通过做大做强合作,为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去年边境地区发生的冲突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利害得失一目了然。
事实再次证明,单方面制造对抗解决不了问题,重回和平谈判才是正道。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边界争议的立场是明确的,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的意志也是坚定的。双方应巩固已有共识,加强对话沟通,完善管控机制,共同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新的一年里,希望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把“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两国领导人共识落到实处,为27亿中印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亚洲世纪的到来做出更大贡献。
谈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如果不爱国,何谈爱港?
谈美国涉台政策:
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强调三点:
首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第二,海峡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大势所趋,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有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第三,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没有退让空间。我们敦促美国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彻底改变上届政府“越线”、“玩火”的危险做法,慎重和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我们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始终主持公道正义,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深刻演变,国际社会希望联合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
谈外国媒体报道:
外媒不要用美颜相机灰黑滤镜报道中国
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外国媒体朋友的辛勤工作。媒体是各国沟通了解的重要桥梁。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外国媒体朋友坚守岗位,克服困难,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人民抗疫故事。你们辛苦了!
80多年前,斯诺和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一批外国记者来到中国陕北延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忠实介绍给了世界。斯诺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看待中国共产党时,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坚守客观真实,始终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让人敬佩,他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怀念他。
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体都应坚守职业道德。我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只要真实、客观、公正,你们的报道就会丰富精彩,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
更多新闻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央视新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吴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