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袁隆平!谢谢您,在浙江种下这些水稻
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
因粮食短缺开始水稻育种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做老师
袁隆平最初从事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发现一株稻株籽粒多达230粒
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
水稻亩产会上千斤
当时世界权威遗传学认为
水稻不具有杂交优势
然而袁隆平经过在试验田不断选种
在1964年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从1976年到1987年
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
“谁来养活中国”
他给出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上世纪9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
“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
在此背景下
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
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
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相继完成
袁隆平团队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对这一世纪问题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袁隆平与浙江的情缘
袁隆平给浙江农业
带来了增收致富的稻种
让沉甸甸的稻穗遍布浙江各处
武义
袁隆平是武义县荣誉市民,与武义有着四十多年的杂交稻情缘。
从1983年与武义结缘以来,袁隆平院士先后3次来武义指导杂交稻种植推广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义全县累计推广杂交稻种植面积89773公顷,共增产粮食8.07万吨。
2019年5月8日,武义还与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武义正式落地。从第一代的亩产400公斤,到第二代的亩产600公斤,如今第三代超级稻的亩产超过800公斤。
借助科技的力量,农民丰产丰收成为现实。
温州
袁隆平的团队以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副研究员林恭松选育的“珍汕97”精育成珍汕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提高抗病性,最终培育出世人周知的优良杂交水稻。
袁隆平曾亲笔题写道:“珍汕97对选育优良杂交稻组合起了并仍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确堪称为特优的水稻良种资源。”
袁隆平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自此建立的友谊长达四十多年。2020年,袁隆平跟温州续签了聘任书,继续担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首席顾问。
渔山乡是浙江著名的产粮盛地。沿着富春江,这里有1000多亩连片的水稻田,为省级粮食功能产区。
除了增产,渔山乡还走出了生态农业的新路子。渔山乡“鱼穗”品牌稻米,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自2012年以来,年年举办的“渔山稻香节”,又进一步增加了渔山稻的品牌影响力。
渔山的改变,连袁隆平都很高兴。2016年11月12日,11月12日上午,在渔山稻香节开幕式上,袁隆平专门发来了祝贺视频,为渔山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热爱种粮,热爱水稻,你们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袁隆平说。
衢州
2017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常山县天马街道五联村专门题字——“耕读传家”。
基地在华智生物技术员的指导下,由智汇农业负责测试培育水稻分子试验物种,而袁隆平团队的水稻测试品种也会在这里完成试验。
袁隆平院士为了支持这块基地的建设,于2020年9月10日,曾亲自为水稻试验基地命名:水稻分子育种中心·丽水示范基地。
今后,基地将不负袁老重托,与莲都区携手在智能生物大数据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国家级现代育种智能示范基地建设。
浦江
浦江上山遗址周围,种植的是袁隆平“湘两优900”超级稻。
袁隆平的梦想
“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
袁隆平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
他说要再完成两个目标
才能放心退休
第一要做到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
第二是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
将沧海变为桑田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袁老最后一次看杂交稻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老遗体的车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让袁老最后再看看
他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回到育种实验室再看一看......
把一生浸在稻田里
把功勋写在大地上
送别袁隆平院士!
更多新闻
来源:浙江新闻(zjnewsapp)综合央视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值班编辑:吴桑
国士无双,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