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奥密克戎”的全球总体风险“非常高”!疫苗还有用吗?对中国影响大吗?专家解答
继26日比利时报告欧洲首例“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病例后,近日,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又相继报告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据外媒报道,“奥密克戎”毒株携带一系列不寻常突变,可能引发更大传播风险及更强的疫苗抗药性。此前报道》
戳视频
1分钟带你迅速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
↓↓
世卫组织:与奥密克戎相关的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
11月29日,据俄新社报道,世卫组织称,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相关的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
世卫组织还称,奥密克戎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外交部:对来华人员采取科学的、必要的防御措施
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多地出现,中方是否会采取一些边境限制的相关问题向发言人提问。
汪文斌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新冠变异病毒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变化,对来华人员采取科学的、必要的防御措施,并保持动态调整。
南非总统:奥密克戎毒株已蔓延到南非所有省份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28日表示,南非未来几周内或将迎来第四波新冠疫情,民众应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拉马福萨当晚发表电视讲话说,过去7天,南非日均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从前一周的约500例增至1600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在不到一周内从约2%升到9%。如果新增确诊病例持续增加,南非未来几周内或将迎来第四波疫情。
拉马福萨说,最近出现的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已蔓延到南非所有省份。当前,接种疫苗仍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最重要手段。他呼吁民众立即行动起来,接种新冠疫苗。
拉马福萨同时表示,疫苗不平等不仅使那些没有获得疫苗的国家付出代价,也威胁到全球抗疫努力。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给世界敲响警钟,不能让疫苗不平等继续下去。
据悉,目前南非成年人口中约41%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约57%完成疫苗接种。南非已成立一个工作组,商讨在一些公共场所实施强制接种疫苗的可能性。
包括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近日报告了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26日将这一毒株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
△科威特政府27日宣布,将暂停与南非等9个非洲国家的商业直航航班,以防范南非等国近日报告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输入。图为11月28日,在科威特费尔瓦尼耶省的科威特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外,警察疏导交通。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兰娟:疫苗对绝大部分变异毒株仍具有保护作用
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哪些特点?它是否会对我们产生影响?针对目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式,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对此,浙江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
△李兰娟院士与团队进行科研工作。资料图
记者:目前看来,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李兰娟:目前判断奥密克戎变异株对全球疫情的影响还为之尚早,虽然更多的突变意味着可能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风险,或者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但是这些仍然是突变后的理论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取代德尔塔变异成为全球流行株,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但是无论是否出现新的变种,我国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性保持不变,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保持社交距离。
记者:变异毒株是否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李兰娟:每一种变异株均部分根据围绕病毒本身的突变数量,以及其中一些病毒突变所围绕的一种称为刺突蛋白来进行分类,而冠状病毒使用其刺突蛋白连接到细胞外侧称为ACE2受体的分子进入人体内的。
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均是在突刺蛋白部位发生明显变异,因此科学家担心这些变异种与原种相异越大,人们就越担心它可能围绕刺突蛋白以逃避一些免疫机制,从而具备更高的传染性。
△李兰娟院士与团队进行科研工作。资料图
记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加强免疫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变异毒株?
李兰娟:病毒变异是一直发生的,现在流行的毒株和疫情发生早期的毒株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疫苗对绝大部分变异毒株仍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
虽然病毒变异可降低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但疫苗的作用应该还存在,目前国家也在稳步推进疫苗加强针的工作,但是目前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还知之基少,评估其传染力,致病力和对疫苗影响仍需要时间。此外,病毒一直都在变异,我们应该持续性加强对新冠新变异株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记者:针对目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和个人防护?
李兰娟:我国疫情的特点均是境外输入病例或物引发的关联疫情,在过去2年的常态化防控斗争中,我国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防控经验。对于普通老百姓要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
首先,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热点地区旅行或出差。
其次,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第三,普通民众要加强个人防控,前往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
第四,公共场所要加强对健康码的查验和体温测量。
第五,所有的发热患者都要到发热门诊就诊,并检测核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早期并及时发现感染者。
更多新闻
来源:浙江新闻(zjnewsapp)综合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央视新闻、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人民日报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付玲莉 钱逸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