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点整治随意“静默”!发布会要点→

浙江新闻 2022-12-10
今天(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并回答提问。

全国各地疫情形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在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部分地区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近期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自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加一倍。

二是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多个省份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有的省份疫情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

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广州、重庆等人口密集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人员聚集活动多,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传播力强的特点,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识别和追踪管理的难度,工厂、医院、学校、餐饮和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的多点位加速传播,容易造成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等防控力量不足和资源紧张情况,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处置的难度。

胡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做到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整治力度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在会上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目前各地正在有力推动落实。

胡翔表示,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


医院发热门诊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会上介绍,发热门诊是甄别出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要向社会公布。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鉴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

  • 一是要求医疗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

  • 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对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停诊的医疗机构,通过本地媒体、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院内大屏等向市民发布公告。

  • 三是对于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开展环境消杀、人员排查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排除感染风险,快封快解,达到解封条件后向市民及时发布恢复诊疗信息。

郭燕红表示,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科学设置120等急救电话和便民服务渠道,确保患者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最大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的影响,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低风险区是什么概念?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会上表示,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做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基于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评估数据以及风险研判证据。


也就是说,在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均能够快速隔离管控并及时转运的情况下,对于高风险区管控人员中连续5天没有发现新增感染者,表明高风险区在社区的传播已经基本阻断。


为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区域人员管控,二十条优化措施由原来的7天调整为5天,以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低风险区指的是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除去高风险区以外的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对于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控措施。

低风险区的群众,要减少外出、不聚集、外出时要做好防护;主动配合区域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味觉嗅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腹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十大症状”以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及时排查病毒感染。同时,倡导低风险区群众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如果确需离开所在城市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区别是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在会上介绍,根据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评估实践的结果,发现密切接触者5天内阳性检出的比例达到94.5%,7天达到99.7%,因此由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后续的风险采取3天居家隔离的方式兜住,即加大了后续3天的管控力度。做这样的优化调整,不仅节约了集中隔离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管住风险,提高防控效率。


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人员感染风险大小不同。居家隔离人员要求在隔离期间赋码,本人和共同居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包括共同居住的人员,拒绝一切探访,期间核酸检测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在隔离期间因为就医等需要外出的时候,社区要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而居家健康监测人员在管理期间非必要不外出,如果确实因为有就医的需求需要外出的,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N95/KN95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二者很大的不同就是,居家健康监测人员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员的活动。

居家隔离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

  • 一是单独居住,或者一套房屋里能有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室,保持相对的独立,隔离室外要放置桌凳,主要是作为非接触式传递物品的需要;


  • 二是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 三是房间如果使用空调系统通风的话,应该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全空气系统应关闭回风。这是对于通风方面的要求;


  • 四是房间内要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的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在居家隔离期间,

  • 一是隔离人员和同住人员严格做到不外出,确实需要就医外出的人员,要专人专车闭环管理。


  • 二是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并且要把每天健康监测的结果报告社区进行医学观察的管理人员。


  • 三是做好个人防护,居家隔离人员在日常活动,要限制在他的隔离房间内,同住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如果是居家隔离人员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婴儿。


  • 四是隔离期间要做好室内通风消毒,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还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防疫工作要求。




更多新闻


来源:浙江新闻(zjnewsapp)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吴桑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