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吹不熄,雨浇不灭”!杭州亚运火炬全是黑科技

浙江新闻 2023-10-22


火炬是亚运会重要象征物之一

它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

更是传递城市特色

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



9月4日下午

杭州亚运会火炬交付仪式在宁波举行

2000余支“薪火”火炬顺利完成捐赠交接

正式交付给杭州亚组委

这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

实物首次亮相



现场还举行了火炬延展物资交付仪式

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

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

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火炬“薪火”能抗住11级大风、暴雨

堪称“风吹不熄、雨浇不灭”
它有哪些黑科技?


“薪火”的创意设计


首先是造型——


“薪火”首次采用“方形桶身”,造型自下而上“生长”。方形炬冠的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化中的玉琮,圆形的炬身则由良渚螺旋纹演化而来。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炬基以八条水脉为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为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设计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


火炬底部还印有篆刻文,取自西泠印社的篆刻文体。火炬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运动员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其次是材料工艺——


“薪火” 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以天然圣火与智能技术为双核支撑,在历届大型赛事火炬设计中独树一帜。


原材料通过区块链技术数字上链,利用可溯源机制确保真实性;金属部分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表面先后经历激光精雕和阳极氧化两道工艺淬炼;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再者是燃烧“黑科技”——


火炬传递首支火炬将由此前采集到火种灯里的火种点燃,由事前选定的火炬手开始进行火炬传递,最终到达主会场,在开幕式当天点燃火炬塔。


为了保证圣火的庄严和火炬接力的纯洁性,火炬传递进行期间要保持圣火持续燃烧。因此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中都会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作为火炬的关键核心,“薪火”的燃烧是如何扛住狂风、暴雨和各类特殊情况?


为了确保恶劣天气下火炬不会熄灭,“薪火”在顶部采用了浮动片打孔,在里面内置隐藏式进风口。计团队还给火炬上了“双保险”:火炬燃烧系统里有内、外两套出火口,即使外部出火口熄灭,内部还能保证火焰喷射状态。



当恶劣环境过去后,外部出火口还能自动回火。


正是在这些“黑科技”加持下,“薪火”能够实现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风速30m/s(11级大风)和降雨量48mm/h(大雨级别)的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在以往的火炬传递中,火炬熄灭的情况也发生过,一旦火炬熄灭,不能随便去点燃,必须仍用圣火火种引燃火炬。因此,圣火火种要妥善保护,有专门的火种灯或火种盒,还有备用火种,以防万一。


“光传递接力就试验了3000多棒次,高山、海边、台风天,我们都进行了接力测试。”俞瑜说,从火炬表面采用的喷砂工艺,到组件粘接的尺寸精度,整个设计制造过程,我们经过了数十次试验,在技术测试阶段亦进行了3道试火环节的测试,检测所有连接处的气密性,确保每一把火炬达到质量可靠、燃烧性能卓越的亚运品质。



9月8日

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

至9月20日在浙江全省城市传递

整个过程由2022名火炬手完成

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4岁

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那么每个火炬手要跑多远?跑多快?


据了解,按照惯例,火炬手要手持火炬跑200米左右的距离,火炬手旁还要有陪跑手,如果有需要,甚至允许携带辅助犬进行传递。


对于火炬手的奔跑速度,一般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火炬传递即可,火炬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匹配速度完成传递。为了能多体验一会儿圣火传递过程,火炬手们往往会降低自己的速度,所以一两百米的距离,会跑上一分多钟。


在火炬传递中,火炬手的精神风貌自然备受瞩目,而背后守护的保障团队同样值得铭记,不仅有陪跑手、护炬手、火炬安全员等多名陪跑人员,在幕后,更是还有警察、志愿者、医疗等多方群体的协调配合,一次成功的火炬传递,往往还要开展多次演练模拟,确保环环相扣万无一失。


期待!




更多新闻


来源:浙江新闻(zjnewsapp)综合潮新闻 记者 张梦月 张峰 王波 贺元凯 何冬健 周逸

编辑:薛妍辰 王一川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