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厦大老师,带你看大学教授的另一种模样!

厦大招生
2024-09-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厦门大学 Author 厦门大学

大学教授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治学严谨、博古通今,

还是文质彬彬、循循善诱?

在厦门大学王昭晖老师身上,

你或许能看见

大学教授的另一种模样。


国际关系学院南安楼的教室里,一位年轻人身着白色衬衫和休闲运动裤,背着双肩书包,走上讲台,随即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我们都以为是一起来上课的学生,后来才发现是授课的老师,差点闹了笑话。”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林思滢说。



他叫王昭晖,是研究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和东南亚的学者,也是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的一名老师。



年轻的课堂:自由研讨,鼓励质疑



《国际关系专业基础英语》是王昭晖面向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引导学生在阅读英文原著的过程中学习国际关系理论,积累专业知识,增强批判思考能力。


这门课分为基础和高级课,每周研讨和讲授各一次。研讨课上,王昭晖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进行辩论、交锋,待学生形成观点后再进行讲授。“这种和学生互动的方式,也让我很有收获。”王昭晖说。


王昭晖的授课方式深受个人教育背景的影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课上老师首先教会我的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


2011年王昭晖双学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硕士,再于华威大学获博士,并任助教。


       

这段经历让王昭晖积累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学术能力,也让他将“Seminar+Lecture(研讨+讲授)”的授课模式带到厦大的课堂上。


王昭晖在海外留学

“平时王昭晖老师上课会称呼我为‘何涵兄’。”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生何涵说。为了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王昭晖为每位同学都精心制作了姓名立卡,方便快速熟悉学生。


在学生们发表观点时,王昭晖会认真倾听,并拿出空白A4纸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待同学发言结束后与他们深入交流。在一次针对大英博物馆失窃的案例讨论中,王昭晖先分享了自己多次前往大英博物馆参观的经历,然后从小组的汇报中寻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地方,引导他们分析社会热点问题。


在王昭晖看来,掌握主动学习是做学问必备的素养。他看见过太多同学“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教材写什么就整理什么”。在他看来,这样的被动学习实则是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因此,王昭晖鼓励同学们与文献对话,向教材挑战。


王昭晖每周都会布置学生自主阅读40多页的英文原著或文献,课堂上以纯英文课件进行讲授,并通过小测检验同学们的阅读效果。


“你觉得课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比较喜欢我授课的哪个部分”……这些问题,来自王昭晖对选课学生发放的小问卷,询问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帮助同学们更好适应全英文授课模式。学生们也乐于给王昭晖提供建议,将自己的心声写进问卷中。


王昭晖准备的课件内容详实,成为了许多高年级学生保研考研的复习资料。“我觉得自己英语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上这门课之前十分忐忑。但跟随老师的脚步,我渐渐克服了对英语的恐惧。”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董鑫妍说。


王昭晖对于课程作业要求严格,对于每一份论文、读书报告都会反复阅读,指出引用不规范、格式不完整的地方,要求学生修改后再次提交。


但他的作业形式并不仅限于此,其中有一项作业是根据国际关系理论进行“fun art(趣味艺术)”绘画,鼓励学生将和国际关系相关的内容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不管画得怎样,体现自己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就很好。”王昭晖说。


年轻的灵魂:是师长,亦是挚友



“无论将来什么身份,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请一定记得,要敬畏知识。”2023年12月,王昭晖在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节《国际关系专业高级英语》上说。这个场景,也成为了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田峻豪大学课堂时光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王昭晖老师上课时对我们要求严格,课下却与我们打成一片。”董鑫妍说。


王昭晖热爱篮球,刚入职时,经常给国际关系学院的篮球队当裁判、做教练,给他们讲应该如何进攻防守,帮助他们练习、准备比赛。



王昭晖与学生们打篮球


近些年,忙碌的工作让王昭晖做教练的次数减少了,但他每周三晚仍会抽出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球场旁也经常有“迷弟”“迷妹”为他加油呐喊。


在学生眼中,王昭晖老师做研究时的认真严谨、精益求精与生活中的亲切、纯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


2024年3月15日晚,国际关系学院在青马工程共享空间举办了“我为同学做件事”之保研/留学交流会。王昭晖作为唯一一位老师,与成功“上岸”的学长姐们一同走上讲台,结合他的自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出国读研的注意事项。


王昭晖在保研/留学分享会


六年两所学校的海外求学经历,使王昭晖对英美院校的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非常熟悉。他时常邀请想要出国的学生来办公室,一起聊聊申请流程、材料准备等问题。无论是出国的时间,还是选择的学校,甚至是推荐信的撰写,王昭晖总是热心地帮助同学们。“能够真正帮到学生,我非常高兴。”王昭晖说。


无论是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还是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当同学们找到王昭晖时,总能获得前行的力量。王昭晖时常与同学分享他在学生时代的学习历程、作出的重要选择等,告诉学生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昭晖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老师是温柔的人,他真切地关怀着每一个能够给予帮助的学生;也是坚定且有韧性的人,他从不停止思考,目光透着力量与谦卑”田峻豪说。


年轻的态度:心系国关的“行动派”



与学生交流碰撞产生的新想法总能带给王昭晖满腔热情,而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厦门大学“海丝探路”实践队是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国家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项目的一部分。2019年8月,王昭晖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四位中国学生和一位马来西亚学生组成的团队,前往马来西亚开展实地调研。


王昭晖与“海丝探路”实践队


整整18天的时间里,王昭晖和同学们在吉隆坡、关丹和新山等城市奔波,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的具体落实情况。他们拜访了马来西亚政府部门、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的项目工作人员,当地研究中马合作的学者专家等人员,并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个机会,实地观察马来西亚社会。”王昭晖说。


从筹备工作到实地调研,乃至结束后的报告撰写,王昭晖都尽心尽力指导、参与,力求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启示。每次访谈的前一天晚上,王昭晖都会耐心地帮助大家修改提纲。但每次到正式访谈,他都会把提问、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操中有所获益。





实践中的王昭晖与队员们


“希望同学们能够放松心态,因为我会在身后给他们‘撑腰’。”王昭晖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成果斐然,获得了第四届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项目”“最佳创意项目”等诸多荣誉。


王昭晖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带领学生走出国门,和不同人群交流,与世界对话。“我们做的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王昭晖说。


推荐阅读


全球首发!厦大国际招生宣传片,打开连通中国的《窗》!

厦门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新”火相传,“闻”以载道》厦门大学2024年“走学院,探一流”系列招生宣传——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 | 厦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厦门大学招生与考试办公室出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厦大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