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漫谈】Vol.08 || 守得云开见月明,文研青年学员调剂经验。

清书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

青年

“以文会友,研途相伴”


文研青年 

中文考研课堂已经伴随广大文学考研党走过了许多年头,历届学长学姐们都曾在这条难忘的考验路上留下他们的足迹,感谢愿意分享经验的他们!


客服QQ/wechat ↓


2275828991欢迎调戏~



收到拟录取的时候,恍惚间两年多的日子都在眼前浮现。


谈谈为什么选择开始吧,对于文学一开始究竟抱着什么心态呢, 是单纯的好感与喜欢,好感在于上学期间语文一直不错,而我的数学却不是那么优秀,相较于别人,总是我的语文拉着我的总分。喜欢在于从小到大,对着文字有着莫名的喜爱,无论是诗歌的韵律圆融,散文的优美灵动,都让我着迷,再加上外公的影响,我们会经常探讨诗歌小说,促使着我去汲取文学作品的营养...


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数学不是那么好,所以被调剂到了一个管理类的专业。当时一直思索,选择转专业还是考研,后来机缘巧合,决定考研,考我所喜爱的中文专业。我父母向来是支持我所做的决定的, 因为我家地处南京,并且一直很粘着父母,所以父母希望我选择南京的院校。由此,我先前选择了南师大,但是我有着一个朋友,她在武 大度过七载岁月,和她经常的聊天,让我对这所学校有着莫名的好感。 在她的朋友圈,我仿佛也度过着在武大的春夏秋冬。是真的向往。有的时候,好感这个东西,真的能决定你的选择。最终,14年的5月,我选择了考武大。当我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父母是不大赞同的, 因为他们不希望我离得太远。那时候压力是挺大的。再加上班级的事务,成晚睡不着。但是后来,在外公的言语下,父母的理解后,我开始了报考武大中文系的路程。


开始总是很难的。幸而我是个很喜欢搜集信息的人,14年的时候, 不断翻阅论坛,又是一番机缘巧合,看到了雷学长的帖子,记录下了所用书目。之后买了一系列的真题解析,开始了复习之旅。与其说是 复习,不如说是初次学习。尽管对于文学我是很喜爱的,也有阅览一 些书目。但是真正系统的学习,可以说是没有的。我记得在14年9 月就开始去教室看书,第一本看的是中国文学史。第一遍看书,就是 不断的划线划线,不太熟悉的文学家,搜索标注。一遍下来,却还是什么都不记得,脑子里空空如也。但是,不能急躁,毕竟是开始,并 且时间还早。所以我继续了下一本书。之后,我按照史论结合的顺序,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 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外国文学史、西方文论史的顺序...遍 过下来,当然,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于是便开始了第二遍。到最终考试之前,其实我都没有做专门的笔记,只一本中国文学批评做了两本 笔记,但总感觉实际是抄书。现在想来,是没多大意思的。笔记应该摘其精要,提纲掣领之用,而并非抄书,与其如此倒真不如在文库下载别人总结归纳的提纲或者看辅导习题集了。


第二遍的时候,我开始细读,对于书中引用的文献,我会阅览整篇。例如引用了诗词,就会具体赏析一下诗歌的具体思想感情,如果提到的是文章片段,就会找出这篇文章通读全文。每天早晨来到教室, 我会选择诵读古代文学的作品选北大出版社的影印本)主要选择诗词进行记忆。清晨读诗,其实别有一番风味。虽然根据唐宋诗词排行榜标注出了,但是我还是着重背诵了经典诗词以及自己喜欢的片段。并且对于文学史中一些的疑问,我都记了下来,对于两个也许有所类似的知识点,我也会写成题目记下来,例如契诃夫和老舍的幽默, 不一定要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更多的还是着重一种联系的思维。


下午的时间着重放在了英语的学习上,做阅读分析真题。傍晚吃完了晚饭,伴着晚风又来到教室读一读作品选,现当代以及西方的作品。其实读一读就会发现,当初觉得西方文学挺枯燥的,真的读了作品你会感受到作品的魅力。空读文学史,其实你最后是记不住什么东西的。当时文学史的好几个版本,我都读了一遍,譬如古代文学史有两个版本,重点阅读袁先生的版本,辅以陈文新先生的版本;外国文学以涂险峰老师的版本为主,辅以外国文学简编和郑克鲁老师版本诸 如此类。我觉得这样看自己会比较心安,生怕会遗漏什么知识点。这样其实也有个好处,就是视角不同,思维发散性会更强一点。但是不能说看了就是看了,还是着重要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他版本就当作是一个拓展。


对于一些拓展书目,其实我更着重的是对于原典的阅读,拓展会选择看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目。倒是下载了老师的论文,但其实看完又忘了。这是真的,但是多少会让你有点印象,也许在碰见论题的时候,已经融汇在你的发散性思维中,变成了你的答案。


第一年的时候,对于文学理论其实是有所疏忽的,譬如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概论,只匆匆过了一遍,便就此打住。古代文论做了笔记,花了时间看了三个版本,却仍有基础性的知识点记忆不牢。


对于背诵,我个人只背诵了原典。第一年并没有去刻意背诵任何 文学史,只是在过了三遍书目后一个大概的提纲,做到心里有数。因为我个人的观点是,死记硬背不可取,更重点的是对文学史有个纲领 性的记忆。而我买的真题和模拟题,第一年只大概看了部分。这点是不可取的,导致了我在考试的时候,对于艺术生产这一题几乎是空白的印象。


15年12月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这是第一年,我的专业课一是 107,专业课二是119。单科总分都过了国家线,我不想调剂。我始终觉得,自己提前一年上学,应该给我一次机会再去努力一下。毕竟就差那么一点。还有艺术生产那么一题我不大会呢,写出来我就可以了呀。于是,不顾老师的劝阻,我义无反顾,选择了二战。索性我的家人是支持的,并且支持我继续考武大。


第二年啊,说实话过得很快。转眼间就16年了,出去散了散心, 忙完了毕业,就开始了考研。我是脱产考研的,自己住在家里的另一 处,这一年我开始的比较晚,16年5月才开始真正复习,这次我的重心放在了阅读原著及拓展。原著有的时候会有些枯燥,所以中午的时光,不休息的话我会选择看看原著的电影,电视剧。譬如《德伯家的苔丝》、《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红楼梦》......其实这也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因为原著的图像化帮助我更好的记忆原著情节,但是 细节上还是有所差别的,比如电视剧87版的《红楼梦》和现在的通 行版本程髙本的结局是不一样的。这些是要有所甄别注意的。


这一年真题的使用方法我是看完一章找出相关的真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但是也没有刻意记诵。对于文学史,我更多的还是记忆了一些关键词。譬如郭小川,我只记忆了楼梯体、新辞赋体、《望星空》这样的关键词。这样在后期过文学史、真题来说是非常快的,因为后 面我可以根据关键词具体阐述,而并非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去想答案 究竟写了什么。我个人认为文学注重的是一种思维,而并非谁背书厉害。当然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还是要知道的,不求甚解,自我发散都是要在有基础的情况下才能继续的。


想说说涂险峰老师的外国文学史之后的题目,其实每一题都可以 说是一个论题,这些题目是很有些深度的。所以对于这些题目的答案,我都选择先大概思考一下,然后再去知网搜索相关论文,总结出答案,这样过书真的很慢,但是卓有成效,会加深自己的思维力度。


初试的那天,下着雨,还是我爸爸每天送我去考场。那几天成夜失眠,总感觉看什么都不会。就不断翻阅真题,看看关键词。


我这个人心理素质太差了,在等分数的那段期间,又是成夜的失眠,把结果想的越来越差。甚至觉得连几十分都考不到一样。最终分数出来了,初试的分数有点可笑的是分数和去年差不多,文学理论有所增髙,但总体变化不大。究其原因,还是公共课考的不好,政治拉了许多分。甚至我到现在还总在想,如果政治能髙一点,我就能上武大了。


过了国家线,分析了半天,我的心理素质太差,如果再考我会选 择工作分散一下注意力。并且边工作边考研,但是又怕精力跟不上,所以我选择试着调剂。


今年是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统一划线招生的一年,所以形势严峻, 文学的调剂又相对困难,所以线出来之前,我又积极搜索信息,做了表格,分了AB区,并按照各类要求制成了调剂表格...但由于今年和往年情况不大相同,实际真调剂的时候,表格倒真没派上太大用处。


今年各校的生源非常好,分数也很髙,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更是挤破了头。我挺惧怕打电话的,打了好几个电话。在国家线出来前,各校招生办都说话都留有余地,出来之后都是婉拒。心里其实非常难过,并且由于选择了考武大,如果不到武大的分数线,注定分不会比国家线髙出太多。很多学校的调剂,其实只看了分数,不太看你报考的学校,这是现实。


调剂其实是实力、运气的竞争,当然也有人力的因素。我没有人力因素,只有在前面两项上努力。在调剂初始,我联系到一所理工院校,但是后来才发现是填了的人都能去,并且是初试复试各占一半, 但是髙分很多,人也非常多,导致机会渺茫。我那时候又非常崩溃, 但是考完了我的父母又安慰我,人生不止考研一条路,如果不服气明年继续边工作边考武大。我的外公也特地过来给我鼓气。填完一些院校之后,我不想太将就了。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27号上午发了简历,下午就有面试,再加上又有机会再战武大,这让我感到一些 宽慰。说这一点只是想表明真的天无绝人之路,人生不能以考研为绝对的重心,不然心理压力会过于大。


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运气是个真的很微妙的东西。在28号的上午,一睁眼打开手机那刻,我发现了某师范大学的复试通知信息。系统我已经没有再上了,先前参加复试也没有短信提示,所以说运气真的很微妙。其实在20 号我填写了这所师范大学的文艺学之后,我打电话问询老师有希望吗,老师说招满了,让老师帮忙解锁,老师说管理系统老师出差了,明天再联系。第二天再次联系的时候,老师说无法解锁,自己等着。当时我也不大想调剂了,所以我就当这并没有再去管了。


4月5号复试,我本来报考的是古代文学,再加上文学理论稍显枯燥,对于文学理论其实并没有太系统的复习,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这次我也没有太过焦急,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晚上出去走走,心态已经完全调整好了。于是在4月5号,早晨进行了笔试,三道题 分别是:


1.谈一谈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家或者作品,并分析其艺术成就。

2.新历史小说的艺术表现和特征。

3.谈一谈想研究的方向并阐述原因。


着重谈谈前两题。总让我觉得很有武大范。第一题我谈了《红楼 梦》,并且写了原著的诗词《红豆词》《葬花词》等等。并联系了相关理论。第二题我对于艺术表现并不是特别确定,但是我阅读过《白鹿原》莫言的一些原著,所以可以根据原典进行自我理解并且推论。原著的阅读对于我的帮助很大,就算不通读全书,也要阅读经典片段,这样对于任何题目都可以处变不惊。


下午的英语面试,听力材料回答问题,朗读原文,回答抽签题目。英语是累积,所以我没有太多准备,只准备了部分基础性问题。再加上老师非常和蔼,所以我紧张的心情又放松了下来。


第二天的面试,我是最后一个,我非常忐忑,因为对于文学理论我可以说是没有太系统性的复习。但是渐渐也就冷静下来,把自己的心态放正。进入考场后,给老师发了我的简历以及奖状相关的材料。 老师翻阅了之后并没有过问太多。就开始了自我介绍以及抽题。我抽 到了一题是谈谈文学风格与人格关系,此时我已经完全放松,就开始侃侃而谈,放飞自我了。谈了谈扬雄、元好问、钱钟书以及布封。布封我说成了文如其人,其实是风格即人,老师点出来了,我自己也意 识到了,就笑着说:说错了。于是老师也笑了,到了第二题是谈谈所 知道的文学理论著作,并且着重阐述一部。由于我调剂选择的古代文论方向,于是我梳理了古代文论的历程,再加上昨天写的《红楼梦》相关,最近也阅览了相关评论,所以我谈论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从头到尾阐述了其中的论点。老师说看来你确实看过,并且背诵了原典给我听,让我觉得非常荣幸,也跟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关于其悲剧性,老师也提了一些问题。老师后来一直笑着,所以让我越来越放 松。


之后,我打电话问老师,老师还记得我,说我录取了,晚上查名 单,这批复试的第一名,也在之后就收到了拟录取。一切尘埃落定。而其实这个学校的综合分数是初试占70%复试只占30%,但摆正了心态,可以说是无所畏惧了。并且在复试这段时间,更让我意识到了原典的重要性,只有在原典的阅读下,才能在谈到相关的论题侃侃而谈, 以及礼貌非常重要,会给老师留下一定印象。


看到了这个结果,我有着开心也有着惶恐。开心是终于一切努力有了结果,惶恐是在文艺学方面我还需要好好研究,继续努力。


考研好像就这么结束了,恍惚一场梦。


今年,在分数刚出来的那段时间,有一段话一直在脑海里回荡,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我好怕在人 生的后半载就这么放弃了考研,因为工作之后精力跟不上,然后人生就这么过下去了。


所幸的是,我有着不错的运气,我也牢牢抓住了机会。也感谢我父母,外公外婆的一直的支持,支持我去追梦,不留遗憾。


如今,都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却也真的又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在等着我。借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之言,与大家共勉。

       钱钟书六十年前曾对我说:他志气不大,但愿竭尽毕生精力,做做学问。凭他自己说的“志气不大”,《钱钟书集》只能是菲薄的奉献,我希望他此生的虚心和努力,能得到尊重。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清书,22岁,本科就读于一所医药类院校,两年都报考武汉大学,为文研青年冲刺群学员,现调剂录取至安庆师范大学文艺学。作者表示,“在考武大的这两年中,考研给予我的更多是一种思维能力的拓展,而非一味应试,即使没能考取武大,但是也算得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祝福清书同学!


感谢清书同学授权文研青年发布。




以上内容是几年前的考研经验,也许部分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应试需求,如需最新经验请点击下方“文研青年”微信公众号历史消息!



总策划:Colin

排版:苏维

内容:清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考研问答集锦 || 武大文学类上篇,文研青年独家整理

  2. 考研问答集锦 || 武大文学类下篇,文研青年独家整理

  3. 【经验漫谈】Vol.01 ||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4. 【经验漫谈】Vol.02 || 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5. 【经验漫谈】Vol.03 || 武汉大学2017年文艺学初试复试经验浅谈,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6. 【经验漫谈】Vol.04 || 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经历,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7. 【经验漫谈】Vol.05 || 2017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文研青年独家约稿

  8. 资料推介||文研青年独家编写的《真题解析》(2018版)是一本什么样的考研资料书?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生、文学考研




扫描左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