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赏读 |“距离”如何“组织”:卞之琳的知性诗歌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教授,曾用笔名季陵、老卞等。出版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1942)、《翻一个浪头》(1951)、《雕虫纪历1930~1958》(1979),另有诗论《人与诗:忆旧说新》与散文、小说、译著若干。
1929年,卞之琳由上海市浦东中学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次年开始写诗,诗作、翻译文章时有发表。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并于1938—1939年赴延安和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访问,写下反映根据地生活,歌颂抗日战士和群众的诗作《慰劳信集》。1949年后的卞之琳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机构,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翻译。
作为“新月十八家”、“汉园三诗人”之一,卞之琳的诗歌肌理绵密、敏锐幽深,既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又继承了新月派闻一多、徐志摩等的主张,兼受西方瓦雷里、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的影响,在形式、语言、风格上有一贯的个人特色,被评论家认为是化古化欧,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对后来的“九叶诗派”产生重要影响。
本期诗歌赏读将以《距离的组织》、《断章》、《无题(四)》带领大家走进卞之琳的艺术世界。
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一月九日
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
一九三五年版
赏读:
这首诗是卞之琳的诗歌中比较晦涩难解的一首。正如题目所显示的那样,诗人的思绪在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现实与梦幻的距离中反复交织、来回跳荡,织构起浑然一体的诗篇。它没有明确的意旨,只是将诗人内心的感觉化为具体的形象加以表达。
诗歌没有分节,按意义的关联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头两句是第一部分,诗人化用中国古代诗歌中登高怀古的典故,勾连古今中外,以罗马的衰亡史暗示战乱中的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惨现状,为全诗奠定寥落深沉的感情基调。手中报纸报道着跨越一千五百光年而来的星星,诗人的视线由远古文明聚焦到现代科学,引发了对时空相对关系的沉思。
“滑落”暗示诗人的意识脱离现实、进入梦境,忆起了远方的友人。第四句的“暮色苍茫”有多重解释:一是与后文“天欲暮”、“五点钟”相呼应,指代时间;二是指距离友人寄来明信片时日已久,明信片上的风景早已模糊难辨;三是指昏昏欲睡的诗人视线模糊。三种解释均与诗境相协调。“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梦中的情绪是暗淡而压抑的,“灯下验土”的典故烘托出诗人在梦里迷失感。
友人的呼唤将昏沉睡着的诗人拉回到现实,诗歌进入第三部分,戏剧化的手法与口语入诗在这部分得到了运用。“千重门外”贴切地描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的迷糊状态。“好累啊,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是诗人的自言自语,这里再次用典,“盆舟”既可指代诗人的梦境,也可指代其居所,灰暗压抑的梦使得诗人醒来感到疲累。末句“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点明了友人来访的时间与天气状况,创造性地语言组合方式赋予了诗歌含蓄隽永的绵长诗意,也为全诗增添一股淡淡的萧瑟和寒冷。
诗人在此诗中取法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作出技巧探索和形式实验。全诗随诗人的意念制造形象的流动,感觉意象间缺少流畅的连接,时空关系的转换也是突变式的,并数次使用典故,造成读者理解的隔膜。尽管卞之琳在诗后附有八条注释,仍然没能改变诗歌晦涩、艰深的属性,这遭到了部分人的诟病。
虽然诗人在注释中说:“整首诗并非讲哲理,也不是表达什么玄秘思想,而是沿袭我国诗词的传统,表现一种心情和意境”,但诗歌内容仍触及到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表象与实体、现实与梦幻等多组相对关系,显示出卞之琳诗歌的思辨性与非个人化倾向,构成诗歌内在的审美张力,启发着九叶诗派的“主智”诗歌。
(向上滑动启阅)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十月三日
选自《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
一九三五年版
赏读:
这是卞之琳诗歌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原为整首诗歌中的一个片段,后诗人删去不满意之处,余下部分留作《断章》。诗歌短小精悍,意境优美,融古典意境与现代象征于一体,富有思辨力量。
全诗一共四句,阐述了两组相对关系——前两句写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亦构成他人视野中风景的一部分,后两句写以明月为装饰的“我”也是他人梦中的装饰。
一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冷淡盖深挚”,诗人常常将自己的诗思化作声响、色彩、形象,表达克制,含蓄内敛,呈现出非个人化特征,赋予诗歌多重意蕴。
从生活的微小细节中透视出哲理玄思,“在细微琐屑的事物里发现了诗”,是卞之琳的美学开掘。这首诗首先可以理解为一首哲理诗。李复兴在《新诗鉴赏辞典》中推测,诗人早年很可能通过艾略特受到了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布拉雷德的影响,按布拉雷德的观点,“绝对”是在“相对”中的体现的。《断章》正好通过现象的排列对此进行了直观的说明——万物共处于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此诗还可以就字面意思理解为一首爱情诗,以明月、高楼、小桥的古典意象述说着暗恋的心事,缠绵悱恻,诗意摇曳。
在诗歌形式上,《断章》结构整饬,句式匀齐,采用首尾相接的“顶针”手法,既使得意象间逻辑关系明确,画面完整清新,一扫晦涩朦胧;又为诗歌带来建筑上的美感与音韵上的和谐,是对新月派的格律诗的发扬。
(向上滑动启阅)
无题(四)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怀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枝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流水账
四月
选自《十年诗草》,明日社1942年版
赏读:
卞之琳的诗有“化欧”与“化古”的追求,这首《无题》袭用李商隐无题诗写爱情的传统,以敏锐的艺术嗅觉别出心裁地摘取恋爱的细节,将苦苦追求而不得的酸涩与痴情熔铸在一个个意象间。
诗歌前一节罗列“我”隔江为你衔泥、隔院为你挑泉,隔海为你送去奢侈品的殷勤追求。这些东西都可与你亲近,唯“我”不能,一句“我要研究交通史”新颖机趣,暗示诗人对走进暗恋对象心中的渴望,让人忍俊不禁,可谓“以冷淡盖深挚,玩笑出辛酸”。
尽管昨夜的轻喟换得你如花的笑靥,这些美妙的体验不过如镜花水月般,是虚无缥缈、转眼即逝的。结句“我为你记下流水账”暗示诗人的追求没有回应,蕴含着多少无奈辛酸,又凝结着多少深挚的抒情,令人为之动容。
诗歌在抒情意象的创造上匠心独具,“交通史”、“流水账”等新鲜活泼,又生动贴切;在抒情节奏的把握上,更是借铺陈排比、对偶句式,一咏三叹出苦恋的缠绵与深情。
文研青年推荐参考文献:
1.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2.陈丙莹,《卞之琳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3.江弱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龙泉明主编、赵小琪副主编 ,《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为文研青年中国新诗作品赏读专稿,专题知识梳理、考研点拨等将在线上专题研习结束后,由专人汇总成果,经“专题研习”栏目推出,敬请期待。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中国新诗专题研习”活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