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均爱哭?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小伙伴儿们还记得上期推文里为大家带来满满收获的陈学姐的推文求学七年:一则武大2018级博士新生的求学笔记吗?没错,就是这位坚持不懈,以七年时光追逐最初的珞珈梦想的学姐,其曾经发表的论文,竟然是武汉大学文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真题!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小研带你们一探究竟。

在武汉大学2018年考研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里的主角均爱哭,试加以分析。(25分,见文学类科目二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论述题第04题)


在学长查找信息的过程中,竟然看到熟悉的名字和相似的论文。经过了解,原来曾购买文研青年资料和课程的陈学姐曾经在本科学校有过科研立项,本篇论文就是其科研立项的成果。巧合的是,本论文几乎就是2018年武大文学类考研真题的一道原题。试看学姐论文:

(以上信息获作者授权)

陈学姐于2015年发表的论文《漫谈唐僧之“哭”》(见上图)暗合题旨,以下为论文摘要:

世本《西游记》中唐僧的一大特征是“好哭”,其“哭”可分为两种类型——来源于柔软性格和来源于其儒家使命感下恐负君恩的焦灼。比较世本《西游记》中唐僧与同为“好哭”之人的刘备、宋江眼泪的异同,刘备、宋江多为带有目的性的政治眼泪,唐僧之哭纯属情感的自然流露。“哭”令高僧形象具有凡俗化倾向。世本唐僧形象的凡俗化,造成唐僧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和西游故事进一步推广的新的文本效果,究其凡俗化原因在于明末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背景与应时而生的极端复杂的创作主题。


厉害了,我的学姐。除了这篇论文以外,陈学姐还发表了数篇古代文学方面的论文,看来优秀真的是一种习惯,必须向学姐致敬学习。文研青年在多年来的咨询和辅导中,已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同学考研考博成功,真心为同学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期待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们能有更多的交流。好了,我们回到真题。对于本题,这是武汉大学文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题,让文研青年在此为各位同学分析之。


文研青年解析: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刘备,《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是宋江,《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这些主角均爱哭,既与中国儒道释的文化基因有关,也和著书者抒发抑郁的感情有关,同时每部小说的主角的哭也与每部小说本身的背景和矛盾有比较紧密的联系。

第一,中国文化自古崇尚“重伦理”的儒家精神,这一精神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成了一种自律性很强的集体无意识,深刻的影响着文化整体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感时伤怀的传统,这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来说也不能例外,而明朝初年的理学氛围更是加剧了这一传统。


三部小说的主角均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结果,刘备、宋江和唐僧都是报国忠君、仁义修身的仁义礼智信兼备的道德完人。著书者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竭力地用儒家的伦理纲常对刘备、宋江和唐僧进行一味地拔高和净化,想方设法使得他们成为儒家伦理的道德领袖,即使对于远赴西天取经的唐僧也不例外。然而,经过道德纯化的主要人物形象不仅没有丰满起来,反而显得干瘪、苍白和平庸,他们在面对危机时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只能以哭来化解这种矛盾和冲突,这使得刘备成为动辄流下泪来的平庸之辈,其形象的感染力和丰富性远远比不上曹操,而宋江的忠心耿耿是一种愚忠,形象缺乏力量,以悲剧收场,同时唐僧作为一个德的化身,却最终愚蠢怯弱,人妖不辨,遇到问题只能等待徒弟的救援。

第二,从作者的情况来看,这三部长篇小说的作者多是学问不菲的知识分子(或著名艺人)出身、社会地位并不优越,他们但胸怀大志,有志于科举仕途,曾经锐意进取,但是又不得意于仕途,大都郁郁不得志,甚而流落于市井之间。所以这些作者既受儒家思想的深刻熏陶,是儒家道统的接受者,又生活于平民百姓之中,和平民阶层利益联系在一起,对现实是不满意的,以至于他们将自己对于理想人物的追寻投射到郁郁不得志的主人公身上,常常以哭来发泄和疏导情感。


如吴承恩才学出众,却大多数时候过着清贫的平民生活,深知现实的不合理,有心于国家政治,然而其一生未曾显赫过,在政治上也是有心无力的失败者了。同样,其他小说的作者也都是落魄于生前,才显名于身后。这些作者既自觉地背负着实行儒家大道的责任,也不摒弃墨、侠精神中反抗不合理,勇于力行的成分。故其作品能含多种力量于一体,这些力量常常在其不能承受之时以哭的方式发泄出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下各阶层的思想,同时又饱含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投射。

第三,虽然三部作品主角是哭哭啼啼的文弱形象,但是每部作品本身主角的哭却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原因和文化指向。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三国争霸中却最为弱小而他又自怀天命(皇室的后裔),他的哭有时候是为了收买人心的策略,但更多是带有对命运的感怀和伤感,白帝城托孤等情节具有浓郁的悲剧命运色彩。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哭因社会的黑暗、自我的感伤,但更是他自己愚忠思想与梁山的矛盾所致,甚至有时候他的哭带有欺骗兄弟的策略,因而宋江的哭带有更多的复杂因素。在《西游记》中,唐僧除了受到忠信思想的影响之外,他还是一个得道高僧,因此他的哭常常带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菩萨情怀,其中包含了一种宗教思想和悲悯情怀。当然,唐僧有时候的哭也是一种软弱和懦弱的表现。

值得回味的是,这些主要人物尽管总是哭哭啼啼,但是很多次要人物却血肉丰满,人物塑造得非常好,比如诸葛亮、关羽、张飞、李逵、武松、鲁智深、孙悟空和猪八戒等等,这对于我们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启示。


同时,刘备、宋江和唐僧形象的出现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史意义,表明传统的富于古典美的人格模式的一统地位开始动摇,新的人格审美观念开始出现。三部小说之前的文学作品传统伦理型的崇高人格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足以让人钦敬和奉为楷模,其道德情操几乎全部被予以肯定和赞美。而这三部小说则不然,具有崇髙道德修养的刘备、宋江和唐僧虽然有不少让人钦敬的地方,但在很多方面却让人感到可笑与可叹,这其中以他们爱哭较为典型。相反,作为他们道德对立面的张飞、鲁智深、李逵、孙悟空等却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


《西游记》之后的《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特别是再后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较上述三著则更进一步:对传统人格予以无情地批判和鞭挞,主要人物和传统道德标准已完全背离或者根本就是反传统的,新的人格理想逐渐在取代旧的人格理想,因此可以说,这些主角的啼哭同时也是时代和文化变化的表征,体现了文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的一个巨大的变迁。

文研青年点拨:

本题难度较大,可能是2018年考题中难度最大的一题。对于武汉大学来说,明清小说一直都是每年考题的重点和难点,报考的同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一直给大家的推荐书目里均有陈文新老师的《明清小说名著导读》一书,值得大家精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答案中规中矩,从几个方面作答,但是对于本题这样的题目来说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同学对哭的定义不一样,有赞同有反对,角度不同,理解就自然不同,如果从历史、哲学和美学的角度等角度进行挖掘,则有更多的问题凸显出来。


对于这样难的题目,还是建议同学们第一步是先要熟悉故事和情节,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自己的辩证批评能力,而这种批评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在中外文学史、文学理论、中西文论甚至美学和哲学等方面都有熟练的掌握,以至于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希望大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祝愿每一位研友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新知,愉悦而充实!

真题链接:

1、简论《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和不足。(复旦大学1997)

2、试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异同点。(复旦大学2004)

3、简述《三国演义》故事形成的历史过程,并说明古代演义小说的特点。(复旦大学2009)

4、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为例,比较分析其悬念手法。(武汉大学2004、2010)

5、从“逼上梁山”的角度分析《水浒传》的有关描写。(武汉大学2008)

6、《水浒传》中的好汉,通常具有好酒、不近女色、仗义疏财等特点,试就其价值内涵和艺术效果略作阐释。(武汉大学2006)


以上内容均出自文研青年2019年武汉大学中文专业真题解析》,该资料为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独家策划和编写。版权归文研青年所有,严禁盗印盗售。如有发现,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凡是未从直营渠道淘宝/微店“文研青年”购买的产品均属于盗版,不享受文研青年会员答疑、会员课程打折、会员直播课、会员复试指导等超值售后服务,错失群内重要信息。请考生自觉抵制盗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现在全程班正在火热报名,会员报名享受会员特惠价格,请会员们不要错过哦!


请需要的同学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或在淘宝“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店铺中购买,购买后可加入文研青年考研会员群,享受定期答疑、公开课、收费课程打折等超值福利!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Wechat/QQ客服:

欢迎加入文研青年武大文学院考研考研群170231398,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大群481475839,群内不仅有更多考研资料共享,还有更多研友、学长学姐一路与你相伴,共逐珞珈之梦!祝2019考研的小伙伴们考研顺利,一举成功!


阅读原文,查阅正在火热报名的

2019年文研青年中文名校专业课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