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学七年:一则武大2018级博士新生的求学笔记,送给迷途中的你

陈学姐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客服QQ/wechat↓

2275828991欢迎咨询






















NO.1 求学七年

2018年5月7日完成武汉大学的博士专业面试后,我的考博之路基本告一段落。第二天复试成绩出来,总分专业排名第一,如愿录取。看到公示的时候,内心没有太大的波澜。一方面是做好了备选方案,没什么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也由于战线拖得太长,精神状态早已进入“三而竭”的疲惫阶段,倒是3月份的初试要更兴奋些。时至2018年,我学习中文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


回顾求学的七年,从湖北去往东北,再由东北返回湖北,时光飞逝,白驹过隙,有一些小小的悲欢聚散,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笃定。2011到2018让我切身体验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真的不是一句忽悠人的鸡汤文

01

前往哈尔滨求学是这七年的开端。


在做出这个决定前,高中生活给十几岁的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不仅给予我心理上的一记重拳,更使后来的高考取得了一个不尴不尬的分数。最终,我没能如愿去往自己心仪的院校和城市。短暂的调整后,在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院校实力和当年报录比的基础上,我做出了一个家里人都不太赞成的决定:离开武汉,去一个离家较远的城市。

2011年,我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录取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像许多刚进校园的新生一样,我辗转于校、院学生组织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这其中,除了文学社团与中文专业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与学术科研毫无瓜葛的“不务正业”,例如加入新生辩论队和演讲团,组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负责学院晚会的外联赞助,担任校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助理,承担校广播台的采编、剪辑等。在这些五花八门的实践里,我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优长与短板,重新定位,按照策略上所提倡的扬长避短进行取舍。


次年,经学院选拔考试我进入“以恢复80年代精英教育”为办学理念的“汉语言文学实验班”,接受学院“最强师资”的“准研究生”式培养。我的生活重心也在第二年明显倾向心理学双学位的学习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上。普通话、心理咨询师、计算机等必备的证书考试在这一年也基本完成。对于这个仅有二十人的班级,学校、学院都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所提供的师资力量、奖助待遇也更加优厚。


在这段学习经历中,我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大扩展,文学、历史、语言、心理、宗教等各种门类的书籍均有所涉猎。这一时期的学习使我逐渐形成学术科研的意识,虽然我的科研水平仅停留在了解学术规范和查资料的些许门径这一层,但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文学爱好者。高考,对于从小一帆风顺的我而言,算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小挫折。所幸不论多大的悲痛与快乐都会因时间的流逝被无限次的分解、淡化,现在的我回想起七年前,甚至都有点记不清当时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正因为高考的不如意,让我有幸在哈尔滨和那么多恩师、挚友结下缘分。感谢在冰城的四年。

02

之后,由于本科前三年的综合成绩排名靠前,2015年我被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继续学习。


研究生阶段,在完成导师要求的日常读书笔记之外,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研水平。一方面积极完成导师所分配的注释校对工作,认真对待每门课程的论文撰写,在文献校勘、资料处理、文章内的逻辑勾连等方面,我从未入门的新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一点感悟。另一方面,我也在华中师大丰富的学术资源里,尽量弥补自身的知识短板。


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综合实力相当不错,在全国高校“双一流”的评选中被评为“一流学科”,与之比肩的都是南大、复旦之类的一流名校。华中师大的老师们更是一群致力于学术科研的读书人,他们的课堂形式多样,干货满满。比如《明清诗文研究》这门课,任课老师的授课重点倾向于原典细读,因此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分配了具体的研读任务,每堂课由一位同学解读,其他同学提问,老师再作补充与更正。就这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字逐句读了整整两个月的《原诗》。又比如在《唐宋词研究》这门课上,任课老师选择了加拿大汉学家方秀洁的论著Wu Wen-ying and the Art of Southern Song Ci Poverty,Princeton Univ.Press,1987作为学习的教材,带着我们完成英文论著翻译以及相关论文阅读讨论等。在恩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对中国文学、学术科研有了更深的体悟。

03

在学术科研上,我的经历比较普通。本、硕时期,我共发表5篇学术论文,刊物等级均为本科学报及以上,并独立完成了两项科研立项的申请与结题工作:一项是2014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省级项目,项目名称为《世德堂本〈西游记〉唐僧形象凡俗性研究》;一项是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项目名称为《〈三国演义〉预叙艺术研究》。两项立项均已公开发表论文并顺利结题。巧合的是,去年偶闻《西游记》的项目结题论文竟押中了武汉大学的18年的考研真题,不禁雀跃。

武汉大学考研的风格一向如此,题目设置虽然看似简单,却包含了足以做成科研论文的学术问题。因此,考生答题时的逻辑思路成为了考察的重点。这也从侧面说明,所有我们自以为十分熟悉的现有文献都还存在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对于文本的认识与感知是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统序?在庞大的中国文学谱系中是否能依靠自己的逻辑理路整理出一条发展脉络?等等。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报考南京大学的博士时,我并没有专门花精力去准备却仍取得了初试第一,复试第二的成绩。这样的经历是否说明,对于报考武大、南大等名校来说,考生对知识的宏观建构比起书本的背诵更加重要。

04

我在保研之前也曾系统准备过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在本科刚进校时,我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只不过那时候想法比较模糊,直到大学生活进入下半段,这种想法才逐渐清晰。由于家人工作上的调动,我最初的目标院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后来又因为北京频发的雾霾问题而却步。大三上学期,我调整了计划,把目标院校更改为武汉大学,并开始陆续着手准备。每天上午做英语真题并翻译,下午看专业课。大三上学期学校课程还未完全结束,加上科研立项需要结题,我的复习状态比较闲散,精力主要集中在英语复习上。到大三下学期的4、5月份,我才开始正儿八经地梳理、归纳、总结专业知识点。这样的复习一直持续到大四上学期的9月,我获得保研名额之前。


在整个求学过程中,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1、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所面临的选择无外乎两种,一是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二是选择辅导班。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个人人生规划和实际情况。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觉得很难熬、很痛苦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偏差。就好比我明明是一个擅长面试的人,偏偏要在考博时选择报考考试制的学校,那无疑会大大减少成功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更为理性科学的方案会让你成功一半。


而辅导班的选择则要从师资、收费、往年效果、个人基础等等方面综合考虑,我在复习考研时,也报了英语和政治的辅导班,当时选择的是海天教育的强化班,两三百人的大课,36个学时,收费是2980。坦白讲,老师讲的干货还是挺多的,但是由于人太多时间长,听课效果不那么尽如人意。专业课方面我是购买了文研青年团队整理的考研真题解析,外加听文研学长的讲解音频。虽然没参加考研,但头脑中已经基本有了一个知识框架。所以,选择靠谱的辅导班也会使复习事半功倍。 


2、提前计划,提高效率。自打学习起,前辈们总会强调计划的重要性,比如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从小目标开始做起,更容易实现目标。我天生属于比较散漫的一类人,做什么事都不太能吃苦,因此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先对它做一个整体分析,把杂乱的事物尽量结构化,找出主要矛盾,然后根据它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提前规划。在时间管理中,我经常混合使用四象限法和番茄钟(推荐APP:高效Todo、番茄任务等)。这是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能够让拖延症患者在生活中避免deadline带来的压力,减少慌乱。


3、保持良好的心态。卡夫卡《城堡》里有一段话说是:“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则会)永远也得不到了。”因此,不要慌乱,不要心急,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要有耐心去逐一攻克。如果心中有一个名校梦,那就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步,慢慢来,水到了,渠自然也就成了。即使一次没成功,那就再试一次,生活还是会继续的,所有的情绪都是阵痛,过去了就好了。


曾经,那些我以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都在这七年里一一分解、实现。现在回想起来,其中的痛苦与喜悦我都记不太清了,留下的只有满满感恩。感谢生活,让我没有遇到过多的坎坷,虽有所磨砺,但还不至于悲观沮丧。感谢命运,让我能遇到这么多的贵人,柳暗花明时总能看到希望。但愿明天,往事仍可鉴,来者亦可追。我们共勉。

NO.2 文研访谈

陈学姐是文研青年2014年所带的学员之一,她曾志在报考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并找到了文研青年的学习资料,在考研群中通文研学长们交流并一直保持联系。从北国冰城到千湖之省,由黑大、华中师大而至武大,跨越两千公里的物理距离与七年的青春时光,陈学姐一步一个脚印,在博士生涯抵达了最初的目的地,文研青年在此衷心祝福陈学姐!在约稿的同时,文研青年对陈学姐进行了一段简短的采访,在此同大家分享,也期待这段采访能对正在奋斗中的你有所。

Q1:学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本科时有修过心理学课程,能谈谈双学位学习对你学习生活的影响吗?

A1:我大二和大三两年辅修了学校的心理学专业,以此为契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顺带通过了全国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目前也在筹备继续往上学习。


学习心理学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调节自我,学会和生活和解,更加快乐从容地面对人生;一方面是为了我的教师梦,教师资格证还没改革时,有一条规定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免考一科的,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没派上啥大用场 ̄□ ̄|。但我深刻觉得学习心理学对我的性格影响很大,面对困难我没那么胆怯,能更快地调整身心。


同为人文学科,心理学知识对于文学学习也有一定帮助,文学研究中有很多方面可以用到心理学理论,比如作家创作心态、人文品格以及地域文化传统等等,都能在研究过程中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阐释。

Q2:学姐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面对考博过程中的诸多选择,学姐又是如何考量的呢?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和感受向大家分享?

A2:我觉得“选择”的首要标准就是要符合个人情况。以我为例,在刚进入硕士时我对自己的个人情况曾进行过一个初步考量。首先,我是保送的研究生,没有经历过研究生统考,应试水平要比考研的同学差挺多;其次,我比较善于临场发挥,笔试和面试这两种考试形式,我个人认为我可能更适合面试一些;再次,我的英语在考研一轮复习后就疏于学习,如果博士报考社科院一类英语要求很高的院校,英语可能会占用我大量的复习时间,最后导致专业课复习也不尽如人意。


综合考虑,我决定还是把报考重点放在申请审核制的学校上,避开我的弱项。申请审核制的院校相较于考试制的院校,更看重考生的科研成果及科研经历,因此我用研二一整年的时间准备硕士论文和小论文的撰写投稿,到研三上学期末尾时,我共积累了四五篇小论文以及两项科研立项。研三上学期,各大院校陆续发布博士招生简章,我将几所目标院校和导师列在一个表格里,开始着手复习。


考博让我感触最大的有两点:一是放宽心,二是别胆怯。


几位恩师曾先后告诉我说,考博不比考研,成功与否更有赖各方面的机缘巧合。我过去不以为然,现在经历了才明白,老师们说的很有道理。博士录取受到导师招生名额多寡、对手水平强弱、出题路数是否适应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要太纠结于结果,很多时候真的就是少了那么一点运气。


另外,在报完名后千万不要出师未捷就先露怯,不论复习好坏,一定要去参加考试。以我自己为例,在面对南京大学时,我曾三番两次都想要放弃考试。一方面,南大的专业课我复习地十分粗糙;一方面,其他竞争对手又都来自川大、南大、山大这样的好学校,害怕自己实力不够,去了也是陪跑。在这样的纠结中,我过完了2018年整个春节,2月底回到学校时仍没有下定决心。3月1号,在亲人、好友的鼓励下,我最终还是订了车票和住宿,参加完5-6号的考试后,我竟然也考出了初试第一,复试第二的成绩,对此,我自己也表示惊呆了。虽然最终以一分之差排在第二,没有被录取,但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一定不要放弃,如果我在准备的过程中没有那么纠结,全力以赴,是否会做的更好呢。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要坚定地完成整个考试,不到复试成绩出来的一刻都不要轻言放弃,毕竟,结果怎样谁也说不准~

Q3:学姐考博的准备期大概多久,可以结合自身介绍一下具体经验吗?

A3:我博士报考的三个学校里,除人民大学是考试制外,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都是申请审核制,南大的考核方式是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导师面试(不考英语),武大则是初试只考英语,另外再加上科研成果等,这样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平时积累,没有什么确切规律可循。另外,加上我的硕士论文撰写不是很顺利,所以我的考博复习是从研三上的10月份左右才陆续开始的。


最开始,我每天的任务重心倾向于硕士论文和武大英语,上午毕业论文,下午英语真题,晚上有时是写毕业论文,有时是读报考导师的论文、专著。这样到12月时,我的毕业论文也打磨得差不多了。


2018年1月,我通过了南大的材料初审,2月开始复习南大的专业课笔试,但是由于总想放弃,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3月份完成三个学校的考试。最终南大和武大都考的不错。我觉得我的考博和考研相比,复习方面要随性的多,对大家的参考价值也不是很大。但专业课方面的复习,两者还是有共通性的。我认为作品阅读和构建知识体系是文学复习里最重要的两部分,文本阅读是第一步,了解原典的情节内容、创作主旨等,在阅读的基础上抱有问题意识,对文本作进一步的梳理与概括,否则虽然读了很多文本,却仍不知道如何答题。

Q4:据我们了解,学姐在文献校勘、资料处理方面有一定钻研,学姐可否谈谈你的治学心得?

A4:在学术研究方面,我还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学术菜鸟,不敢说有什么治学心得,只谈一点学习中的个人体会。


文献校勘方面的相关内容,我认为古代文学、文献学等专业的同学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文献校勘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文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试想如果找到的材料有讹误,那么所有的研究工作就都是无法证实的。关于文献学方面的知识,推荐大家阅读张三夕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杜泽逊先生的《文献学概要》、张舜徽先生的《校雠广义》,可以对文献校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材料的真伪关乎研究是否具有价值,而材料的搜集则是写论文的基础工作。目前电子文献的整理不断完善,如何运用好电子文献也成为每一位同学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结合我自己写论文时的一点感悟,为大家推荐几个经常用的电子文献搜索工具。

(一)各类网盘:微盘(新浪爱问)、百度云网盘、360云盘、115网盘等。

(二)综合搜索工具:读秀、谷歌学术、百度学术、必应学术、OALib、国图文津、世界数字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OA文献检索、古文献•殆知阁等

(三)数据库:

古籍类——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库、雕龙古籍库、国学宝典、国学大师等。

论文数据库——知网期刊、维普期刊、万方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晚清民国期刊、台湾期刊、JSTOR外文期刊等(期刊论文数据库);知网硕博论文、台湾硕博论文、港澳硕博论文、海外硕博论文等(学位论文数据库);历史地名数据库、天一阁古籍数字资源库、中国画像石拓本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等(专项数据库)。


此外,在搜集到资料后,建议大家建立个人资料库,可以按照个人习惯来分门别类,比如古代文学的同学可以按经史子集四部法分类,或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样当你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就会十分便捷。我在本科的时候,就有师兄教我怎么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建立数据库,后来到研究生阶段又有前辈专门给我们分享文献搜索方面的经验,每个前辈都一再强调数据库之于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很有必要自建一个数据库。


祝愿每一位追梦的朋友,健康快乐,万事胜意!


往期精彩推荐

总分408!武大文学类初试第一三跨学员

武汉大学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经验谈

四川大学2018级文艺学专业考研成功经验谈

2018年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成功经验谈

2018级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回顾

湖大汉语言到川大文艺学考研成功经验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