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员福利 |文学评论怎么写?理论枯燥如何学?超性价比理论专题课,等你来学。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以会友,研途相伴 。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

客服QQ/wechat↓

2275828991欢迎咨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69kiyqv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视频观看文学理论专题课程介绍▲

在四月和八月,文研青年分别推出文学类考研网络全程班(点击
阅读原文查阅)与文学类暑期集训班
不同于往年的基础、暑期、冲刺三个阶段分开报名,2019级学员报班既可以按需分阶段报名也可直接报名全程班。
全程班各阶段以真题为纲,授课方法、授课重点层次分明。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复习指导,考生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备考效率,赢取最终成功。
目前,已有30+文学类考生报选择报名全程班。文研青年将严格按照总体安排,保证授课质量和授课效果,让学员满载而归。

(各阶段授课侧重点)


文学类全程班总计144课时,为了平衡四个科目,文研青年将每个科目皆设置为36课时。其中文学理论的课时设置情况为:基础班12课时,暑期班20课时,冲刺班4课时。


                                                   

但考虑到文学理论(含中西文论)的复习难度,考试中的特殊重要性以及文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作用,文研青年特别增设文学理论深度专题复习16课时,帮助考生进一步深打基础,高屋建瓴、多管齐下地研习文学理论科目。


此专题课为文研青年在基础班文学理论12课时之外免费增加的16个课时,报名网络全程班与暑期基础班的学员均可免费听课。其他学员可另行单独购买,每课时100元,合计1600元。


本专题课自5月31日起开课,每1—2周更新一次,目前已更新至第3课时,全部16课时将在10月31日前完成更新。开课缘由、课程特色、具体内容以及听课要求详见视频。


1开课缘由


单独的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和西方文论课程都不能满足考研学习的要求,因而必须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将中西文论相结合进行讲授,在单科历时性梳理之余,进行文学理论的共时性也即当下性的建构。历年真题中存在一些中西文论单科所未涉及的问题,但却是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真题中存在中西比较诗学性质的题,这些题虽然属于文学理论的领域,但现有的单一教材不能提供解答。同时,真题中有某些文学理论领域内的热点问题,教材也不能提供答案。考生对文学理论文本的解读能力不强,但真题却常常出现理论性文本分析。基于以上这些不足,为切实增强考生的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文研青年特开设文学理论专题课程。


2课程特色


 变历史梳理为主题归纳

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授课思路都以历史梳理为主,基本上都是按照时代发展介绍重要理论家及其相关理论,然而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思考和回应的问题却有一定的“家族类似”,根据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之进行主题归纳,这就是文学理论的特色。一般说来,文学包括四要素,即作品、作者、读者和世界,对这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回答就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文学理论谱系。然而当我们进行历史梳理时,很难有自觉的主题归纳意识,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一种知识门类来进行这种工作,承担这种“总体性回答”的功能。此乃文学理论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即“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此外,主题归纳作为一种整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 从单一理路到比较诗学

无论是古代文论还是西方文论,其思想理路是十分单一的,难免存在局限性。然而人类面对的问题却是相似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基本类似,俗谚云:“一人智短,二人智长”,《诗》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这个道理。同样,在文学理论的领域内,思维理路之间的借鉴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就需要有一定的比较诗学的素养。那么该如何进行“比较”呢,其中大有学问。本课程一方面将介绍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同时会结合真题解读一些经典的比较诗学案例,如“道”与“逻各斯”、“literature”与“文学”、“灵感”与“妙悟”等。


❖ 从知识框架到文本解读

在一般的学习过程中,出于某些原因,我们常常只是记住了理论的知识框架,所以显得非常的空泛。用老师经常说的话就是:“一问皆知晓,再问不知道”与“粗问俱nod,细问都shake”。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呢?答曰:“读文本”。本课程将在进行体系性授课的同时,选取重要且高频被引的相关文献进行细读(《中国古代文论》课程已经有专门细读课程,故本课程将主要侧重西方文论),以期加深考生对经典文本的印象,并力图让考生具有独立解剖文本的能力。


❖ 从拾遗补阙到鉴证当今

本课程选定的教材是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新编》(第四版),该教材虽然已然比较全面,但仍存在某些“疏漏”,如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介绍、缺乏对文学与媒介(媒介文艺学)、网络文学的相关梳理等,所以本课程将对这几点进行一定补充。同时,考研中还存在某些学术热点的讨论,如“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国文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文化诗学”、“文化研究关键词”等,故本课程也将对近年来文学理论的热词与热点学术命题作一定绍介,以供考生了解。


 化理论素养为实战能力

对文学理论的学习,很容易凌空蹈虚,理论头头是道,却没办法用来进行文学批评。历年来,考生对文学评论题常感到十分为难,原因大概在于此。本课程为了将考生的理论素养转化为实战能力,尤其是文学评论的能力,将讲授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明确各种批评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实际批评效果,方便考生在进行文学评论时选取相应的方法。(若可能,可增设互动环节,即批改和反馈考生的文学评论实践。)


3授课老师


元贞学长,文研青年学员,文艺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硕士生,考研科目一119分,科目二123分,排名专业第二,复试面试成绩排名第一。



4授课计划(以实际授课为准)


本课程课时为16课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文学基本理论、中西比较诗学、文学评论和拾遗鉴证,其中文学基本理论10课时,中西比较诗学2课时,文学评论2课时,拾遗鉴证2课时。授课目录为:

第1课时:文道指南:文学本原与文学理论

第2课时:文者言语:文学表达与文学语言

第3课时:文哉美矣:文学审美与文学蕴藉

第4课时:文写天地:文学构思与文学创作

第5课时:文尽纤毫:巨细靡遗的文学叙事

第6课时:文畅人情:文学抒情的艺术境界

第7课时:文皆有体:绚烂多姿的文学风格

第8课时:文质代运: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

第9课时:文无达诂:众说纷纭的文学接受

第10课 :文小旨大:文学实践的文化属性

第11课 :文心会通: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

第12课 :析文之术:比较诗学的操作实践

第13课 :文法通览:文学批评的基本类型

第14课 :论文之方:评论写作的操作实践

第15课 :文论拾遗:教材之外的重要理论

第16课 :文鉴当今:理论热点与考研动态


  5  适合学员


适合大部分中文院校报考文学类专业考研的考生,尤其适合2019年报考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专业、写作实践与理论专业以及文艺学专业的考生。


6课程要求


认真听课是基本要求,此外,有时会布置一定自习任务和阅读材料,其中阅读材料需要考生先行自主学习,因课时有限,本课程的材料讲解将极少涉及背景知识,考生必须提前对材料有一定了解。此外,文学评论课程开始前,也会有相关文本发放给考生进行阅读,考生阅读材料后听课将会更加顺畅。


7报名须知


❖全程班、暑期班同学可直接参加听课,无需再另行购买。文研客服会根据报名表信息拉群听课。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文研客服。


❖非全程班、暑期班同学,请于淘宝店铺搜索“文研青年”或直接扫下方二维码进店选购。购买后请联系文研客服。


阅读原文,查阅

2019年文研青年中文名校专业课全程班


往期精彩推荐


读书会07期 |《文心雕龙·序志》会读

深度经验 |文学理论考研复习方法论略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版对比解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