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途相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论述题解读与复习点拨

文小研 文研青年 2022-12-22


论述题是考研中让很多同学比较头疼的问题,今天文小研将和大家一起详细分析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论述题,从而总结其考研动向和答题技巧等,期待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报考其他学校的同学也欢迎参考。


真题实例

华师824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论述题:


1、谈谈现代传媒技术对当代文学活动的影响和冲击。(2009)


2、网络上流行的“乌青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首先判断《对白云的赞美》是不是诗;其次根据“乌青体”事件归纳对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并谈谈对大众文化的认识。(2015)


3、数字媒体对文学产生和传播带来很大影响,请你谈谈看法。(2016)


4、典型人物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网络小说吗?结合具体作品分析。(2017)


5、图像时代的文学欣赏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作品。(2017)


6、请结合自媒体现象,分析文学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2018)


分析与点拨 


深度分析:

这些题可以大致归为“文学发展与传播媒介”类题,是华师文院近几年比较偏爱的出题方向。


题目给的比较大,也比较新颖灵活,答题时需要综合书本内容与自身的体验,将文学发展的现状(当下的新热点)与文学理论相结合,既不能脱离对问题所涉术语的理论性分析,又要从实实在在的例子来着手作答。


从答题的具体思路来看,首先应当解释考题中涉及的观点或术语,明确其定义、所指范围以及它与考题有关联的特点。这一部分内容多来自书本中的权威定论,可适当引证学者的论述。


其次,谈自己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评价,作何种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条分缕析地回答考题中的具体提问,最好是分点作答,力求把问题说清楚。


接着,举例论证,题干中很明确地标示了要“结合具体作品”谈。这一部分不仅要举出具体作品的某些细节,还要用一两句话对其进行分析,使例证与理论联系起来。


最后,针对考题做一个收束,总结观点。


复习点拨:

参考书上需要我们实记的东西是基础,基础要打牢,但如果卷面上全是来自书本上的内容,老师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答案,那么就难以出彩,分数也很难拉开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


一是不要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一本教材上。


不同教材对同一问题必然有重合的论述,但往往在论述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切入角度,这些都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能够补充到我们的答题中,既显示出广度又增添了深度。


第二,当我们强调对参考书目的熟识熟背的同时,也不能够轻视个人的感悟。


这类题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甚至就是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东西(如自媒体、网络文学等等),或者是我们可以凭着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来说出一些感受的东西(如文学欣赏、文学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因此在有理论化的论述作支撑时,还需要添上一些感同身受的体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强调“自己的体悟”,但在答题时我们要把这种体悟与感受融合到理论中,它们是作为现象、论据指向观点的,而不是光泛泛而谈“我认为”、“我觉得”


真题实例

华师824(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与710(汉语与文学基础)论述题:


1、举例阐述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有什么特点?(2012年824)


2、中国古代诗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对“意象”的阐释有什么区别。(2018年824)


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莫言和贾平凹小说的异同。(2017年710)


4、以《平凡的世界》与《秦腔》为例,简论当代“改革小说”的变迁。(2018年710)


分析与点拨

深度分析:

这些考题,给人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题目的具体指向性。题目已经给定了比较明确的论述范围,有的还指明了必须以某某为例来作答。


这类题目乍一看有难度,但实际上它们所涉及范围仍然不出文学史中的重难点,也不难在参看书目中找到其踪迹。


在答题上来看,仍然要注意先对整个回答做一个概述性的小结,再要有一个结构性的分层作答,以不同的文本实例来论证一个一个的小观点,用“首先”、“其次”、“另外”、“最后”等关联词把答案连接起来,最后仍绕有一个小结尾,再次重申结论。



复习点拨:

具体来看,第1、2题都关注了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尤其是西方文论)的异同问题,这一直是中国文艺学界关注的重点。


第1题中,“中国古代诗话批评样式”的特点正是与西方文论作比较之后凸显出来的,第2题直接拿出一个中西方文论中共有的重要概念来探讨双方的差异。


这都说明了对文论的考察被放置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要求考生从中、西方两种异质文化中取一种双向审视的眼光。


在答题时,除了分点论述题目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考虑将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模子的不同所导致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与问题结合起来,把文论放在文化背景中去看待,显示一种更宏观更深入的把握。在抓住了基础分之后,力争拿到阅卷老师给出的高分。


再来看第3、4题。这两个题考的同样也是当代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莫言的重要地位不用多说,贾平凹同样也是近几年来文坛重点关注的作家,虽然在参考书中不一定能找到直接的对两位作家创作异同的分析,但一定对两位作家创作特点的分别阐述,这时候考生的工作就是拆分与重组,并以具体例子来论证


第4题的难度相对较高,其实是因为它带有现当代教研室中李遇春老师个人的研究兴趣和方向。李遇春老师对陕西作家的研究很深,从柳青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在他的课程上都有开过专题来讲,同时他对文学作品中农村青年的出路以及农村与城市、城乡结合部的文化冲突问题都比较关注,在这方面同学们可以去网上搜一搜老师的论文,以作补充



以文会友,研途相伴。以上是文研青年针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类近几年考研论述真题的细析,更多考研真题的深度解读与复习点拨待更新中,请同学们持续关注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


更多链接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学习的向往

2020文研青年中文考研模拟题钜惠

通告|文学理论考研复习冲刺公开课

考情|2020华师文院考情分析与报考

考情|2020华师语言所研情分析指南

冲刺|文研青年中文考研全科冲刺课

推荐|文学类考研冲刺阅读推荐书目


文字|拾月

图片|网络

 编辑|拾月

审核|青竹

策划|文研青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