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意见独家 | 揭秘《国乐大典》背后的故事 ——专访总导演林维桦

杨春雨 媒意见 2020-09-17

   广东卫视系列专访之《国乐大典》                


一档原创自制音乐类节目,如何迅速赢得人气?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国乐大典》目前已经连续播出两季,无论在大屏还是小屏上,其收视与关注度都不断飙升,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与肯定。总局评价它“既坚持了原创性,在模式和内容表达上有所突破;也坚持了文化性,为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乐器作出了努力”。



广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蔡伏青认为:《国乐大典》是广东卫视作为主流媒体加强“文化自信”的典型节目,它点燃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经典音乐的热情,唤起了观众普遍的文化自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贡献了广东台的精品。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乐大典》的总导演林维桦,请他谈谈节目背后的故事。


记者

为何会做这样一档原创音乐类节目?


林维桦:广东卫视一直希望做一档原创音乐类节目,做既有深度又能有广泛受众群的节目,而且广东也是流行音乐的大省,我们整个导演组在做音乐综艺类节目上有丰富的经验。作为一名导演,我也一直很想做音乐类节目。我们看到,这几年选秀类节目、综艺节目较多,音乐类的节目虽然有,如《歌手》《中国好声音》等,但以民乐为主题的节目较少。因此,我们在寻找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希望另辟蹊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多轮的筛选,我们发现中国民乐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民乐是一个集音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电视文艺创作突破口。于是台里就这样定下来,我们开始着手做《国乐大典》。我们希望这个节目既有看点又有市场。这的确是一件很值得挑战的事情。


节目创作团队走访国乐大师、文艺界人士、高校民乐研究者,听取各方的专业建议,并反复讨论打磨,最终研究出这档原创节目的模式:以“揭开中国音乐之美”为口号,打破四平八稳的乐器展演,采用“竞演”形式,设置四个梯级赛段,电视化改造严肃的文化题材。五位寻乐人带领各自的战队,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中国经典音乐曲目,由此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魅力。


记者

但我们知道民乐类的节目会比较窄众,如何能让更多人爱上这档节目?


林维桦:我们确实感觉国乐这个题材很好。并不是说乐器历史有多悠久,或者说乐器的演奏有多动听,我们认为重要的在于国乐背后存在了很多的故事,大家或许并不知道,而我们恰恰是希望通过《国乐大典》这个节目,以传播这个角度,让更多观众去了解、去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文化以及这些乐器背后的故事。我们希望节目能够将音乐、文化、历史有机结合起来,拓宽节目的厚度与广度。目前来看,我们两季《国乐大典》的确不负初衷。


记者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节目,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期节目?


林维桦:第一季有一个民族乐团叫神骏乐团,留给我们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们导演组的同事会在节目筹备前的空隙与乐团的乐手聊聊天。那一次,我们的编导去酒店找乐手,看到一个乐手正在用手机和妈妈视频通话,他对着视频说自己比赛的情况等等,聊了很多,很感人。后来我们的编导在开会时候就聊到了这个话题,我们当时就觉得是否可以把这个点放入节目之中。然后我们开始私下联系这位乐手的妈妈,当然这个过程是不会告诉乐手的,因为这位乐手夫妇二人都在这个乐团,已经近5年没有见到妈妈了,一直只能通过视频“会面”。我们为了让现场有惊喜,就在节目演奏现场的舞台上,做了一个很大的蒙古包——因为是演奏马头琴。我们就让这位乐手的爸爸妈妈坐在大蒙古包里。节目演出之后,我们就问,“蒙古包里的演员演得怎么样?”这位乐手说,“一般吧,舞蹈很一般!”然后回头一看,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从蒙古包里走出来,现场突然就有了巨大的惊喜!


/ 神骏乐团乐手在现场见到妈妈 /


后来我们就想,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很老的桥段,但是,越简单的东西越能打动人。当你看到这位乐手见到妈妈、儿媳妇见到婆婆那种感觉,你会由衷地感动,5年没见了,瞬间的真情流露让全场气氛达到沸点!当然,我们不会刻意去做这样的东西,这是偶然发现的一个点,我们只是顺着这个点来让真情实感得以呈现。


《国乐大典》

背后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敬请继续关注!


记者:杨春雨


延伸阅读

媒意见视点 |《国乐大典》第二季:千年文脉绽放时代新光
媒意见视点 | 新华社:塑造人格化的新媒体
媒意见视点 | 王明轩:乾隆错过了工业革命,你可别耽误了自己!
请大家来说 | 第三季度节目评估通道开启

媒意见编辑:杨春雨

媒意见美编:许琳莎

南方电视学刊微信公众号 | 媒意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投稿邮箱:nfdsxk@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