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

2017-03-12 方结平 修齐治平


闲暇聊聊“松、竹、梅、兰、菊”


   有一首古曲是琴曲叫《风入松》,表现松的形象和松的声音、松的品格和情操的曲子,这首曲子同时也是宋词词牌的曲子、元曲曲牌的曲子,在近代的京剧里边,也有《风入松》这个曲牌。虽然松文化在音乐里边的表现不是太多,但有了。   在唐代一直到明代之前,以松以竹以梅还是以其他的事物为友,并没有固定化下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提法。比如白居易就是一位以琴酒诗为友,另一个唐代的作家诗人叫元结,他是以云山松竹琴酒为友,宋代的苏轼以梅竹石为友,所以说在明代之前,没有松竹梅三者为友并提的提法,一直到了明代才开始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明代的一个作家叫做冯应京他说松竹梅为三友,还有明代的一个画家叫程敏政,他曾经作了岁寒三友图,图面上画的就是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元明之间有个杂剧,在这个杂剧里面,曾经说的冬天风霜大雪、万花调令、草木枯萎,惟有那松竹梅岁寒三友,所以,岁寒三友这个提法,定型化下来,被社会普遍接受,是从明代才开始的。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岁寒三友还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画作常以“三友图”命名。   莹净的纸面上,画家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这三株折枝植物的组合,不但是一件写生佳作,同时画中“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又代表当时文人认为应该具备的节操与美德。
   这幅「岁寒三友」的作者,为南宋末年,集文人、士夫、画家身份于一身的赵孟坚(1199-1264或至1267)。由于经历丧国的痛楚,赵孟坚常以水墨或白描画梅、兰、水仙等,来表达他清高坚贞的品格。「岁寒三友」图亦工亦写,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则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笔墨清新,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梅兰竹菊(春兰、夏竹、秋菊、冬梅)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是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画家在创作时常把竹、梅、松三项画在一起,称为“岁寒三友”。加上兰,称为“四友”。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延伸阅读:【梅兰菊竹诗四首】
梅 黄昏风雨断桥头,更被群芳妒不休。奇士梅花今古慨,凄凉岂独问天楼。
兰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入画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含翠分黄意念深,有人默契费沉吟。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郑板桥《题墨竹图》东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花卉许同栽。




















闲话松的情结和松的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