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批改反馈8:冬天即将来临
云语文微信投稿:请加xy13610669816
云语文投稿邮箱:691210765@qq.com
今年过年不串门,可以在家看作文:
3. 2019山西中考佳作: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20篇)
欢迎投稿欢迎留言。如需为您批改文章,请加文首微信。需批改的作文稿,尽量写清作文题目与要求。批改后,要根据建议再加工,否则徒劳无功。
冬天即将来临
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中学 汪振羽
西风渐紧,凛冬将至,花又要开了,只是她还好吗?
我是未央宫外,十里长亭边的一株寒梅,沉睡在冰冷刺骨的初雪中。一阵抽泣声把我惊醒,睁开眼发现:她正蹲在我的身前,泪眼婆娑,哭诉着她所受到的冷落。而凛冽的西风夹杂着雪吹过她微红的脸,将流转的泪珠在睫毛上结成雪白的冰霜。
我伸出枝干,想要拂落她长发上的飞雪,但远处却有马蹄翻滚声传来。近了,近了,是一骑白衣使者。翻身,下马,走到她身前,展开一封圣旨,大声宣读出来,帝王无情,不记旧恩,要将她赐予单于,远赴漠北与他和亲。她本来要伸出的手,僵住了,泪从眼角滑落,却并未成霜,划过脸颊,落在了马踏过的轻雪边,那本就寒冷的心更是如坠深渊。良久,她轻拭掉眼泪,缓缓跪下拜谢皇恩。她明知前路苦楚,但却无法拒绝。因为她无法忘记前朝封狼居胥,漠北再无南庭的汉武盛世;因为她无法面对因匈奴仗骑雄镝利屡屡犯边,而苦不堪言的边疆百姓;更因为她有着一腔不输男儿的热血。
她缓缓站起,久久凝望着南方默默不语,那里有生她养她的故乡,也有给予她悲怨回忆的未央宫。她回过头来轻轻地对我叹道:“凛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只可惜再也见不到你花开了。”说完她便轻拭掉衣边的雪,站起身,接过白衣使者手中的圣旨,紧紧地攥着,远去了。我很想开口挽留她,对她说:“不远了,春天不会远了。” 但,我却哽咽了,嘴被一种不知名的情感堵住了,怎么也开不了口。只能徒劳地看着她将最后一滴泪撒在这生她养她却冷漠无情地对待她的故土,留下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消瘦背影。
雪大了,朦胧了她远去的背影,她将她的余生献给了后世对刘家帝王永保塞北的一句称赞,回报了这片故土对她的养育之恩,尽到了她身为大汉子民的义务。只是,没有人能懂她的悲哀,她的痛苦,她的乡愁。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看似坚强的背影,背井离乡,远赴漠北。
不知多少次落雪,不知多少次飞花。又是一年凛冬再至,忽有边疆飞骑来报未央,将木简呈与年轻的君王,旁有史官记曰:“鴻嘉三年,宁胡阏病逝漠北。”听说她临终前苦笑道:“多想看看故乡未央宫外十里长亭边的寒梅开啊!”
寒梅又开了数度,百里未央早已不是旧貌,可这片故土中又有谁还记着她呢?或许只有史官笔下的寥寥百字和十里长亭外的那一株寒梅,记录着她的过往,等待着她的魂归。
后续点评:内容选材都很不错,让作者再看看文章中提到的时间,前后要保持一致,扣题。题目的时间要点要贯穿到底。尾段依然存在“寒梅”与“我”的矛盾。不过,我们教师的批改只是提出建议,小作者能够认可的接收,不太认可的,就保留自己的想法。文章如人,不求十全十美,但求真我永恒。
(志愿者:缑静老师)
02批改再现作文要求:
北国的晚秋,西风渐紧,白露凝霜,大地上、丛林里、天空中所有的生命都感到了冬天的气息。凛冬将至,该如何面对严寒呢?大雁南飞、松鼠储粮、树叶飘落......请任选一种动物或植物,用第一人称,以“冬天即将来临”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习作:
冬天即将来临
北京市西城区实验中学 汪振羽
西风渐紧,凛冬将至,花又开了,只是她还好吗?
(交代时间、天气环境,既扣题又营造氛围。一个问句让读者顿生疑惑。有个常识问题需探讨:梅花一般在冬末春初开花,作者用“西风”“将至”“开了”是否合适?)
我是未央宫外,十里长亭边的一株寒梅,沉睡在冰冷刺骨的初雪中,忍受着雪带来的苦楚。(“忍受着雪带来的苦楚”不写和下文更衔接吧?)一阵抽泣声把我惊醒,睁开眼发现,(:)她正蹲在我的身前,泪眼婆娑,哭诉着她所受到的冷落。而凛冽的西风夹杂着雪吹过她微红的脸,将流转的泪珠在睫毛上结成雪白的冰霜。
(人物的外貌刻画还是比较细腻的,“微红”“流转”将美人之态描绘而出。)
我伸出枝干,想要拂落她长发上的飞雪,但远处却有马蹄翻滚声传来,近了,近了,是一骑白衣使者。(马蹄声的急促衬托心理活动,妙!)翻身、下马,走到她身前,展开一封圣旨,大声宣读出来,帝王无情,不记旧恩,要将她赐予单于,远赴漠北与他(“成亲”去掉)和亲。她本来要伸出的手,僵住了,泪从眼角滑落,却并未成霜,划过脸颊,落在了马踏过的轻雪边,她本就寒冷的心更是如坠深渊。(用动作细节刻画情感,更符合“我”作为旁观者的写作视角,“她本就……”删去。)良久,她轻拭掉眼泪,缓缓跪下拜谢皇恩。她明知前路苦楚,但却无法拒绝。因为她无法忘记前朝封狼居胥,漠北再无南庭的汉武盛世;因为她无法面对因匈奴仗骑雄镝利(射飞镝)屡屡犯边,而苦不堪言的边疆百姓;更因为她有着一腔不输男儿的热血。
(叙事简洁明了,描写细腻传神,抒情深沉浓烈。把“她”的矛盾、痛楚表现出来。)
她缓缓站起,久久凝望着南方,那里有生她养她的故乡,也有给予她悲怨回忆的未央宫。她转过身来轻轻地对我道:“凛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只是你还会再开吗?”说完她便轻拭掉衣边的雪,站起身,接过白衣使者手中的圣旨,紧紧地攥着,远去了。我很想开口挽留她,对她说:“会的,一定会的。” 但,我却哽咽了,嘴被某种不知名的情感堵住了,怎么也开不了口。只能徒劳地看着她将的最后一滴泪撒在这生她养她却冷漠无情地对待她的故土,只留下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背影。
雪大了,朦胧了她远去的背影,她将她的余生献给(浓缩成)了后世对刘家帝王永保塞北的一句称赞,回报了这片故土对她的养育之恩,尽到了她身为大汉子民的义务。只是,没有人能懂她的悲哀,她的痛苦,她的乡愁。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看似坚强的背影。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国家的安定,她只能无奈的服从的命运,将悲怨和乡愁埋在心底,背负着帝王与子民的期盼,背井离乡,远赴漠北。
(议论点睛,肯定了“她”在汉史上的地位,也点出了“她”作为一个女子的苦楚。但后一句重复啰嗦,无助于突出人物。记叙文中议论要简洁,点到为止。)
不知多少次落雪,不知多少次飞花。又是一年凛冬再至,有边疆飞骑来报未央。后有史官记曰:鴻嘉三年,王氏昭君宁胡阏病逝漠北。听说她临终前苦笑道:“多想看看故乡未央宫外十里长亭边的寒梅开啊!”
只是人愿常难圆,她漂泊余生最终还是没能回来。
后来,寒梅开了,我也明白了。因为她内心火热,所以才能不惧严寒。
(她不知道,十里长亭外,有一株寒梅,独自开放,在等她回来。)
评语:
史书上对“昭君出塞”的记载只有短短一百多字,后世对这个人物及其故事的演绎及传说从未断绝。作者的角度好在弱化了她作为和亲使者的身份,而是试着体味她作为一个女子内心的不得宠的寂寞、身处塞外的苦寒、思归不得的无奈。更妙的是这种情感是从一株花的视角来写,读了此文,我们对杜甫的“感时花溅泪”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有想象力很可贵,但如果没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也断然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基于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我认为文末一段有些突兀,和前文不协调。再者“寒梅开了,我也明白了”这句,“我”不就是寒梅吗?那这个“我”又是谁?修改的未见合理,供作者参考。
志愿者【教师简介】缑静,山西省晋城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晋城市教学能手,山西省教学能手。晋城市云语文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