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学语文阅读题知识点汇总【附答题模板】

系统的☛ 云语文 2021-05-07

1、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解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其次,根据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或“把……拟人化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对比手法的作用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3、景物描写顺序及作用

【答题技巧】景物描写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等),回答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段,寻找有关空间、时间等的词语,从而判断文段的写作顺序。【答题思路】文章是按照......的空间(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条理清晰地描写了景物的.....特征。

4、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的感情。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5、侧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6、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7、插叙作用分析三步法

首先掌握插叙的作用主要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等。其次要仔细阅读插叙的有关内容,分析出其作用;最后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插叙的作用。

8、叙事中议论的作用

1.在文章开头做精要议论,起到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的作用。2.在文章中间做精要议论,这种议论一般用于事情发展的转换衔接处,也称作夹叙夹议,主要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3.在文章结尾作精要议论,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作用。

9、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2.考查形式: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常考内容。常见的命题类型有:①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②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③文中多次出现什么景物?有何作用?3.答题技巧:

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写出来……的景象)。②渲染……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在……时……的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④烘托人物……的形象。⑤暗示文章的中心。

10、开头的作用

①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②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③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④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⑤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⑥开头还有可能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11、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必记记叙文阅读知识点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2、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4、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②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③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④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⑤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⑥开门见山。           ⑦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①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又称卒章显志)            ②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③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④照应开头

5修辞方法及作用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句式: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不能换,“××”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7、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般说出三条。

①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②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

③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④从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8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①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10、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1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点击↓↓蓝色标题,阅读更多文章

1.  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都是写作素材。

2.  25位古今著名人物精彩评论,掌握了都是好素材。

3.  15个感人至深的文学典故,一定要讲给学生听4.   63个哲理故事及写作提示,值得收藏做素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