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往知来 固本开新 | 中建安装以数智赋能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建安装 2024-04-16



北京中轴线,恢弘大气,贯通古都文脉。中轴线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硕大篆书“史”字高悬。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中建安装旗下中建电子参建的中国历史研究院。



作为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高度重视下建成的国家级文化地标,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相关研究所为基础组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历史学综合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史学重大学术项目,于2019年1月3日在京成立,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担负着赓续文脉、发展文化的神圣使命。






中国历史研究院原建筑名为中国国学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改造面积约7.8万平方米。改造后包含院部及6个研究所的科研办公、4个大型会议、1个学术报告厅、1个综合指挥大厅、1个元首接待厅、4个贵宾接待厅、约1万平方米文物展陈、实验、图书和档案存储、阅览及配套附属用房等功能。中建电子负责该项目智能化工程,包括内外网络、环境控制、技防系统、信息引导类系统及部分集成工作等,助力中国历史研究院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拆改和新建工作同步进行。根据多年积累的文博建筑类、科研单位类、风险防范类等项目的智能化工程经验,项目团队争分夺秒、攻坚克难,调配全公司最优资源,制定出项目智能化系统全套解决方案,仅3个月就完成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改造工程弱电系统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调试工作,为项目搭建了强劲“心脏”与聪慧“大脑”,赢得业主单位的高度赞赏。



楼宇自控系统作为馆内“心脏”部位,具备环境信息分析模块以及自适应调整功能。馆内遍布1280个分析模块,针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实现对馆内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建筑物设备的有效管控,保障“心率”稳定。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空调运行模式,达到最佳节能效果。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馆内运维成本,还有助于实现精准供能,减低能耗。



数据机房是馆内的“智慧大脑”,采用微模块,承载整个楼宇的数据传输、存储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机房系统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不断引入新的信息化升级扩容设备,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新设备接入的空间预留和新数据的通讯传输等专业施工需求。项目团队不断研讨、反复现场论证,根据各类设备不同特点及功能需求,最终完成一套牢固可靠、灵活可调的整体机房内工程。


项目团队还在不同分区、主要出入口、快速通道等地方,利用技防设备,设计人机互动及身份识别功能,为建筑物技防分区、身份识别和人流控制提供高效、安全的管控,同时也为项目智慧平台开发的报警集成、人员管理集成、车辆管理集成、访客管理集成、身份识别及控制功能集成等软件模块顺利接入总控管理平台打下基础。


盛世修文,丹青著史。从中国历史研究院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到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中建安装以品质匠心助力一座座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相继落成,成为展现文化自信、传承文化遗产、激活中华文化的崭新标识。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电子

媒体来源:新华社


近期热点↘


点赞的人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