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校史宣讲|缅怀!周恩来总理与中国石油大学的故事
编者按:
学百年党史、知红色校史。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档案和校史工作的思政育人功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精心策划,聚焦学校历史上的红色故事,以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为文化育人场所,推出“红色校史宣讲”活动,引导师生校友“学党史、知校史、守初心、担使命”。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46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特别推出周恩来总理与中国石油大学的故事。
周恩来等与北京石油学院学生在一起
1956年10月6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宋庆龄、贺龙、聂荣臻、彭真等
到首都机场欢送来访的贵宾
北京石油学院的许多学生
也作为群众参加了欢送的行列
钻采系二年级女同学韩显卿等
代表北京女青年向贵宾献花
因而有机会同中央领导同志
亲切交谈与合影留念
周恩来总理亲切地询问
大家是哪个单位的
然后把同学们介绍给毛泽东主席
韩显卿握住毛主席的手
激动地报告说
“我是北京石油学院的学生。”
毛主席点头微笑着
并亲切招呼大家照相留念
照相后
同学们又偎依在中央领导的身旁
进行了极为亲切的交谈
朱德副主席十分关心北京石油学院
他用四川口音询问韩显卿同学
是哪年到北京石油学院学习的?
学的什么专业?
小韩一一作了回答
旁边的聂荣臻听她说是学石油开发的
这位负责国防建设的老帅马上说道
“我们可少不了你们啊!”
同学们向老帅们表示
毕业后要到基层厂矿去!
到克拉玛依去开发石油!
聂帅故意激姑娘们说
“克拉玛依苦,又是沙漠
又没有好吃的,气候又不好。”
同学们响亮地回答
“我们不怕!”
彭真市长在旁边笑着接话说
“你别激人家了
人家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了。”
大家高兴地说
“我们入学前就做好思想准备啦!”
首长们满意地笑了起来。
周恩来总理在罗马尼亚看望留学生
1966年6月16-24日
周恩来总理在罗马尼亚访问期间
看望欧美同学会的留学生
临行之前
周总理与来机场送行的同学们
一个一个握手
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的黄隆基
(右一握手者)
参加了这次会见
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北京石油学院的机床
在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里
陈列着一台珍贵的精密机床
是周恩来总理
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国务院
赠送给北京石油学院的
两台机床之一
这台9英寸机床
由美国南本德车床厂生产
“
新中国成立初期
百废待兴
工业基础薄弱
20世纪5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为帮助新中国开展工业生产
给中国捐赠了一批工业设备
这台机床就是其中一件
北京石油学院建校初期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
将该机床转赠给了
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
1958年
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
在拥有部分设备的基础上
由一个单纯供学生实习的工厂
逐步发展成为结合专业的生产性工厂
同时开始逐步探索如何全面完成
教学、生产、科学研究设备加工
三方面的任务
通过贯彻以教学为主
合理安排全年生产时间和产量
人人参与教学
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等方式
用六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了
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1964年3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介绍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先进事迹
1964年3月8日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对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的
做法进行了报道
专门总结了举办生产性工厂的优点
对北京石油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
模式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1964年3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介绍北京石油学院机械厂先进事迹配发的社论《教学结合生产劳动的一个成功实例》。
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时期
学校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构建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
充分发挥产业、学科、科研等优势
建立国家级实践教学
和双创教育平台
开展学生实践教学
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样板
获批“全国实践育人双创基地”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和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同时初步构建形成了
“二四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
坚持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
开展研究生教育和培养
有力促进协同育人效果提升
这台机床作为北京石油学院
机械厂早期设备之一
跟随学校从北京迁到东营再到青岛
在学校发展的各个时期
一直为学生实践教学中所使用
在实训教学、科研生产中
发挥了重要的实践育人
和文化传承功能
周恩来总理参观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展览后,为石油工业题词:“希望甚大,前途光明”。
北京石油学院1958级炼制系史乃立参加北京市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周恩来同志报告会的入场券
图片:档案馆
文字:秦莹莹、张大宇、谢铠伊
讲解:段 瑶
视频:祝大睿、卢嘉俊
排版:谢铠伊
编辑:秦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