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 | 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

点击关注 ☞ 每日解读诗词 2021-03-05



《国风·周南·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

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

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

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1、麟: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


2、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3、于(xū虚):通吁,叹词。于嗟:叹美声。


4、定:通“顁”,额。


5、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6、公族:与公姓义同。



【译文】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浅赏】


鲁哀公十四年,鲁人去西郊打猎,猎获一只麒麟,而不识为何物。孔子见了,说道:“这是麒麟呀!”获麟一事对于孔子刺激很大,他记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笔不再往下写了。并又作了一首《获麟歌》。这首诗很像是孔子的《获麟歌》。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


所谓“麟”,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据《说苑》《荀子》等多处记载:“麟”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


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


于是“于嗟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短短的诗行。


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


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的交汇,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如果文章中有错误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让你过得更好


请加微信进群:996793368

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