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点击关注 ☞ 每日解读诗词 2021-03-05


《国风·召南·采蘋》

先秦:佚名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注释】


1、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

2、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3、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4、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

5、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6、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

7、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8、奠:放置。

9、宗室:宗庙、祠堂。牖(yǒu):窗户。

10、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

11、有:语首助词,无义。

12、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浅赏】


此诗叙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详实地记载了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反映了当时的风尚习俗。


根据文献可以知道,在古代,贵族之女出嫁前必须到宗庙去祭祀祖先,同时学习婚后的有关礼节。这时,奴隶们为其主人采办祭品、整治祭具、设置祭坛,奔走终日、劳碌不堪,这首诗就是描写她们劳动过程的。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


俗话说:“上供神吃,心到佛知。”这些普普通通的祭品和繁琐的礼仪,却蕴积着人们的寄托和希冀,因而围绕祭祀的一切活动都无比虔诚、圣洁、庄重,正如《左传·隐公三年》所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因此,诗人不厌其烦,不惜笔墨,层次井然地叙写祭品、祭器、祭地、祭人,将繁重而又枯燥的劳动过程描写得绘声绘色。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而其主要构成因素就是五个“于以”的运用。


全诗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意又不完全雷同,连绵起伏,摇曳多姿,文末“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戛然收束,奇绝卓特,烘云托月般地将季女的美好形象展现给读者。


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让你过得更好


请加微信进群:996793368


温馨提示:《每日解读诗词》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上一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