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请你千万不要只是嫁给爱情

2016-09-20 李知鱼 夏天的陈小舒

最近明星的离离合合简直热闹,前有王宝强马蓉声势浩大的离异撕1 3,后有舒淇冯德伦低调结婚秀恩爱,于是乎一大拨人便开始跟着掺和:XXX,请你一定嫁给爱情;XXX,你嫁给爱情的样子真美......


只要有了爱情婚姻就一定美好了吗?拜托,不要再误导适龄男女小青年了好吗,就算那对在你家楼底下边炸油条边秀恩爱的小夫妻让你甜到忧伤,但你看到他们十年后的样子了吗?他们能窝在这里炸一辈子油条还能如此恩爱吗?亦或是你看到他们有娃后的样子了吗?不知道还能如今天这般“你烧水来我和面”,还是两人仅仅为了今晚谁该起床给孩子喂奶而恶言相向。


在结婚之前要考虑的东西多了去了:性格、人品、家庭背景......但今天我们只谈大家不怎么好意思放在台面上的问题,那就是钱。


在这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隐形富豪”相亲记


前同事A,长相一般,家境不好,工作能力强,买车买房家里没能提供一分钱的支持,能进到我们这个几乎只能靠关系的国企单位,也是全凭自己的能力,当然还有那么一点机遇。所以A对他的工作和他自己是是相当之傲娇,年近35依旧单身。旁人都很奇怪,按理说这样一个能干的“小(lao)伙子”为啥就找不到女朋友呢,后来熟了以后才发现,他找不到女朋友简直是太正(huo)常(gai)了。


A前后其实相亲无数,此前有同事朋友给他介绍,他总是再三嘱咐不要告知女方自己的经济情况,每次相亲都“低调”得不行:不告诉女方自己其实已经有车有房,因为他想寻找那种不是看上他的钱的真爱。


了解到真相的时候,真是一口老血都要喷出来。拜托,三线城市三环外的三室一厅的房子,低配版的迈腾,6位数的存款,这也需要隐瞒,你这是在逗我吗......每每有条件更一般的女孩相中他,他又觉得别人高攀不上,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女孩也看不上他,所以落到35岁依然光棍,还感叹现今女孩太物质......


究竟是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炫耀性消费。


既然是相亲,那女方也是本着能和你认真交往,最好能结婚过日子的想法去的。想要提前弄明白对方的经济状况不很正常吗?别人又没有要你天天奢侈品伺候,说不定人家只是希望你别拖她的后腿就成了呢?凭什么就觉得看不上你的女孩就是物质呢。


无论婚前婚后,“算账”有必要


在婚前,其实双方都应该搞清楚对方的经济情况,如果你们还打算要孩子,更应该算一笔清醒的“经济账”,尤其女性更应如此,原因如下:


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传统观念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职场上,由于性别歧视以及对家庭事务过多的承担等其他原因,平均来讲,女性在职场的经济收入要次于男性。


婚姻和生育对女性收入的影响:


有一项研究就发现,晚婚在财政上对女性有利,但对男性却不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称,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如果在三十多岁时结婚,收入平均比那些在二十多岁时就结婚的女性高出56%。而男性则相反,二十多岁就结婚的男性比那些到三十岁后结婚的收入更高。
  有分析称,生育是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之一。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指出,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二的收入增长是在职业生涯的头十年发生的。由于那些在二十多岁就结婚的知识女性通常生第一个小孩的时间也很早,这迫使她们暂时中断事业,后来要等更长时间才能获得晋升。
  但是,早婚对于男性的事业发展却是好事。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已婚男人“相比单身男人对自己更有信心”,由此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更高。
  该研究还发现,尽管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能从晚婚中获利,但那些没有大学学位的女性却不能。事实上,据《大西洋》杂志报道,那些高中就辍学的女性中,有83%是未婚生下第一个孩子。因此,没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在职业生涯最关键的第一个十年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

  

请阿姨一个月5000,妈妈又能值多少?这篇文章中,关于对生育对女性收入也有阐述:全世界的女性都面临着职场上的不公正待遇,而成为母亲,堪称女性“职业”杀手。英国有份调查显示,在女性生孩子以前,和同等教育程度的男性相比,收入差仅为10%,当孩子12岁时,收入差则上升到33%。第一次生育是个明显的分水岭,生孩子以后,男女的收入差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生孩子对大多数女性的事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女性在生孩子前,和同等受教育程度的男性的收入差约10%,

而生孩子后,收入差升高至33%。


由于婚姻和生育带给女性职业就收入带来的影响,在决定是否和你组建家庭,与你生儿育女之前,她们慎重的考量下对方的经济条件不但正常,而且还很必要。


钱对婚姻的影响:


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近的一次调查中,超过1000个美国成年人接受了电话访问,调查结果显示,最容易引发夫妻或同居者争吵的因素不是孩子、家务、工作,也不是朋友,而是




调查还发现,平均每对夫妻每个月都会因为“钱”的问题争吵3次。而这些争吵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钱的问题摊开到桌面上谈,尤其是在婚前,由于觉得谈钱显得敏感而尴尬,所以常常会避重就轻,这为婚后的矛盾埋下了导火索。


具体争吵的原因:


  • 超出预期的消费

半数以上的夫妻会因为超出预期的消费争吵。


  • 存款少

三分之一的夫妻会因此起争执。


  • 瞒着另一半花钱

大概三分之一的夫妻会有瞒着另一半的消费。


  • 年龄越大,为钱的争执越多(这点有些出乎意料啊)

45~54岁的夫妻平均每月会因为“钱”争吵4次。


受到“钱”的影响,美国人结婚不但越来越晚,结婚率也越来越低:



     根据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美国人晚婚趋势日益增长,目前平均结婚年龄达史上最高:女性27岁,男性29岁。而1990年的平均结婚年龄为女性23岁,男性26岁。结婚率也直线下降:1920年,结婚率是92.3%,到2012年,这个数据下降到31.3%,如今美国的结婚率已降到了历史最低,为啥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了呢,虽然原因有很多,但钱无疑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近年美国经济萎缩,年轻人在经济未稳定之前更是不敢结婚。尤其是女性,普遍不愿意和无业游民约会。(美国 Bowling Green University)



“金山银海”堆出的素质教育


虽然有上文的种种数据表明钱对婚姻的影响,但具体的酸甜苦辣想必各位身处婚姻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如今养一个孩子,根本不是把ta养活就行了那么简单。在父母辈的那一代人中,社会扁平化,你和村里富豪的差别可能也就是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和一台缝纫机,大家的孩子也都在泥巴里滚大。而现在呢,各种进口高档的婴幼儿用品、 各种早教班、才艺班,从幼儿园起,教育资源就开始分级,而级差的背后都是实打实的钱。


正如最近一篇热文“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中所讲,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拼家庭实力的教育。正如哈佛耶鲁等世界顶级的学校,不但要求你的学习成绩,还要求你的各种才艺、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种阅历......而这类名校偏爱的也是父母本身就是毕业于哈佛耶鲁的学生,或者那些对学校有大量捐赠的人。


所以,请问孩子的“素质”“才艺”哪里来:


200元一节的击剑课

300元一节的钢琴课

3万一次的美国夏令营

......


明白了吗?“素质”、“才艺”都是金山银海堆出来的。


在《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的报告中,通过研究50年数据也有一个结论:


90年代后,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这些社会精英之战社会人口的1.7%,却又40%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


然而有人可能说,我们又不是非得上哈佛,读清华,只希望ta健康快乐就好。且不论现在普通学校的教育培养的其实也就是从事简单社会劳动的工具,而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部分劳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机器人取代。所以,就算现在你觉得孩子健康快乐就好,估计也只是不奢望他们能成为马云、李娜那样的富豪,但至少觉得他们还是应该有一份体面的收入、一套干净整洁的房子、一辆中等档次的车子、一年还能出个国旅游一次,父母希望的孩子的健康快乐估计也都是这种“小康型”的快乐吧,而不是那种这星期竟然有多余的闲钱可以下一次馆子吃顿好的,然后再去搓一把小麻将的那种快乐。


其实有多少时候,我们说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懒惰、自己的无能、自己的穷而找借口呢?



我们向往爱情,但更渴望理解与公平


当你们和老人孩子挤在同一屋檐下;当你哄完孩子还得洗衣服、加班;当你拿着计算器,小心翼翼的盘算着尿布和奶粉只能买哪个牌子的;当你看到昔日的同学推着stroke带着孩子上两万的早教班,而你却抱着孩子在隔壁超市的打折区囤几个月也用不完的牙膏和肥皂......这酸爽......不过,即便如此,如果夫妻两人收入相当,心里也还想得过去点,毕竟两口子收入差不多,或者老公比自己赚的多,我们两口子已经都做到了自己的最好了。但如果老公赚的比自己少太多,几乎就只能养活他自己呢?


身边有个朋友A,嫁的就是穷小子,婚前婚后都恩爱有佳,因为A真是一个毫不“物质”的人,但这一切都在有孩子以后发生了改变。A几乎承担了起了家庭的所有开支和孩子的费用,怎么养孩子、怎么教孩子、孩子今后的规划几乎全是A在操心。而老公长期在外工作,虽然没有照顾家庭补贴家用,但他也经常诉说自己上班累加班辛苦,也常常表示自己是在为了这个家多么的努力,其他家人也觉得他一个人在外打拼不容易,但是结果呢?男人就真的是觉得自己很辛苦很不容易,而且加上自己的事业没什么起色,也变得越来越敏感,两口子经常一个小事就吵翻天。虽然所有的担子都抗在自己肩上,但男人一没出轨,二也没闲赋在家,只是他赚不到钱,并且因为没钱变得敏感而脾气差,这种苦楚,A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男人们,请你们记住一个真相:如果一个女人当初不“物质”,因为爱情而嫁给了没钱的你,并不代表你可以穷困潦倒一辈子。


另外一个朋友B,她和A其实更方面条件都不相上下,不同的是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人,有钱的夫妻也会有矛盾,但是很多矛盾钱可以解决:


老人想每天来看孩子,可以,同一个小区买两套;

带孩子太累,没关系,可以请阿姨,一个带娃,一个做家务;

冬天太冷,孩子穿太多耽搁大运动,带着阿姨去三亚;夏天太热,孩子天天吹空调不舒服,拖着阿姨去丽江;

食品用品不安全,那就全部买进口;

空气太脏,学校太不好进,不如干脆移民吧

......


这就是朋友B的真实生活。就像这个朋友讲,其实在有孩子之前她并没有觉得钱有那么的重要,因为自己本来也有一份体面的收入,对奢侈品也只是偶尔买买,夫妻两人虽没有经济方面的困扰,但过日子总还是免不了各种摩擦,心高气傲的她从来都比较好强。但是在有了孩子以后,她才真正明白“钱”带给自己在养育上的底气,也让她开始感激丈夫对这个家庭的支持,特别是有娃后第一年夫妻矛盾增多,很多问题让她能“看在钱的份上”对丈夫有了更多的包容。


事实上,美国公共政策研究所2012年做过一项调查,该调查发现,整体上,女性有史以来第一次嫁给了爱情,而不是钱。



     研究所对生于1976到1981年间的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28%的人嫁给了学历和收入都不如自己的人,嫁的比自己条件好的另一半的人仅仅占到了16%,大部分人还是嫁给了喝自己收入水平差不多的人。在1958年,38%的女性的另一半要比她们的社会阶层要高。


     虽然如今大部分女性仍然嫁给了比自己年纪大一些并和她们处于同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但是女性“下嫁”的人数比例超过了“高攀”的人数比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虽然社会上有种种歧视与不公,但如今女性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也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根据该组织在2011做的调查显示,91%的单身女性声称自己依然会选择嫁给爱情而非金钱。



所以,这里并非怂恿大家都要嫁有钱人,朋友的那种生活相信也不是每个女性都期盼的。大多数女性并不会只是为了钱而嫁人(就算是上文嫁了有钱人的朋友也是真爱她的老公,只是恰好男方家庭条件很好)。


只是希望无论婚前婚后,女性都不要耻于“谈钱”,考虑到婚姻对女性事业的折损,在婚前,在生孩子之前做好充分的经济准备的同时,女人们也更应该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的经济现状和经济能力,这不是拜金,这只是对夫妻双方、对孩子、对自己、甚至对双方的家庭负责。


而男性也不要盲目把“谈钱”的女性视为“物质”。“单身的”女性依然“声称”会嫁给爱情,无论这个调查的准确度如何,这充分说明了大部分单身女性对于婚姻的向往:


他们依然渴望基于爱情的婚姻。


如果老公赚的比老婆多,这多出来的部分能够给家庭生活品质带来多大的提升?如果这部分收入能够帮这个家庭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家务外包,让妻子能有更多时间实现自我,能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那么请享受了这部分收益的妻子更多的体谅辛苦赚钱的丈夫,不要奢望别人每天陪你吃饭逛街,处处照顾到你的小情绪。


如果夫妻双方收入差不多,并且也没有达到“富裕”的层次呢?在如今社会,大部分的家庭琐事和生养子女的重担仍然是抗在妻子的肩上。那么当爱情沦为一日三餐的具体杂碎和孩子屎尿屁觉的日复一日,她们虽不求两个保姆、冬夏“迁徙”,她们仍然会渴望的另一半的谅解与公平:请男人们放下你们的“面子”,收起你们的懒惰,对家务、对孩子分担你们本该承受的那部分。


不过再次强调,我们并非鼓励女性都要嫁有钱人,只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在认为“谈钱”是一件尴尬丢脸的事,婚前育前都清楚的算一算经济账,安排好家庭成员的分工和收支,把家庭收益最大化。


有钱的夫妻不一定幸福,影响婚姻的因素还有很多,只是有金钱的支撑和弥补,他们不幸的几率要比没钱的夫妻小很多。


  最后借用韩寒的一段话结尾:


            我们不能要求聪明的美女一定要配个辛勤的工人或者不上进的大学生,故事才圆满。平凡的我们,不能因为看到美女和有钱人在一起,而觉得她们都不是好东西(我这是真心话),或者说,和穷鬼在一起,就是好姑娘。这两者间没有联系。大家要控制要自己的妒忌心,因为无论漂亮姑娘和谁在一起了,都没和你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祝福她们,下雨不再淋雨,购物随心所欲。
      不是所有的姑娘都觉得荡自行车浪漫。当然,如果开腻了奔驰,和有钱男朋友再荡荡自行车,似乎更加浪漫。我们要明白,韩剧日剧里的女演员在美丽的乡村坐完男演员的自行车后,他们都是开奔驰宝马回城里的,不是骑自行车回去的。当然,浪漫的我们应该称之为单车。
       我们有理由相信,建立在爱情上的爱情是短暂的,因为爱情本身是短暂的;而建立在金钱上的爱情是永远的,因为金钱是永远的。


做个小调查:


推荐阅读:


「林妙可,你知道吗,这一切全都怪你妈」【妈妈】

如果你的女儿不漂亮 【美】

有趣而又严格的家教 【家教】

家教,一种关于平衡的游戏 【家教】

孩子,我不是你的朋友(因为我爱你) 【家教】

育儿随笔| “乖孩子”和你不会懂的“别人家孩子” 【乖孩子】

如何优雅地成长:给比你小的人的忠告 【成长】

正三观:性别平等的教育 【性别】

是做园艺师还是雕塑家?科学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 【科学育儿】




以上文字为“夏天的陈小舒”公众号特约作者 李知鱼原创,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