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教,一种关于平衡的游戏

2016-06-02 夏天的陈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有感于最近和一些网友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

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有很多敏感字眼,比如“强制”、“强迫”、“训练”,“权威”,这些词都让人很受不了,简直就跟眼见着你虐童了一样。而能让几乎所有人都接受的有,诸如,“温柔”,“耐心”,“尊重”,“平等”,“静待花开”……此类的词。

这让我很奇怪,是不是有的孩子天生顺从听话,从来没有大哭抗议过,一次也没有,只需要你对孩子温柔,给孩子唱歌,说个故事,讲讲道理,孩子就能立即接受像坐安全座椅、打针、刷牙之类的事,不论是6个月还是6岁,就立即不哭不抗议了。很多孩子都需要一些长长短短的时间才能接受吧?那么在他高高兴兴接受前,我们能做什么呢……继续唱歌、讲故事?

我曾经很多次,一边开车一边给我女儿唱儿歌,我一停下来,她就哭,所以我一直唱,唱得嗓子哑掉。不过有时候即使我一直给她唱歌,我给她玩具,给她零食,给她表演节目,她仍然要哭闹。让她坐进安全座椅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需要强迫她坐上去,不然就不要出门了;我也不愿意因为她哭就不坐安全座椅,这不安全,也违法。我会强迫她坐

为了照顾一些父母的承受能力,我应该用绘本、故事、儿歌引导,并静待花开,等到孩子某一天能够乖乖地坐进安全座椅的时候,才让她坐车吗?还是算了,今天先不坐安全座椅了?顺便说下,她现在已经很高兴坐安全座椅了,因为知道会出去玩。

即使有儿歌、有视频,有外婆帮忙哄逗,刚用牙膏刷牙的头两天,孩子也挣扎不要刷牙,有过几分钟的“战争”。如果不把她的手管住,趁她哭的时候刷(真心讲,哭的时候真好刷),今天就不要刷了,明天也不要刷了。但是这样的情形就持续了2天,我们用早晚示范刷牙,还有巧虎儿歌,主要是巧虎刷牙儿歌,成功地吸引了她,刷完牙再关掉视频。谁说我们不唱歌,不引导,不循循善诱了?

如果说“温柔地坚持”则皆大欢喜,说强迫坐安全座椅,强制刷牙,就要被excuse me了。真是哭笑不得。因为强迫、强制,看着就很没有爱心,太虐了!

咳,说真的,我强迫我孩子做的事,还有不少,比如要洗澡了,她死活不愿意脱衣服,我会用喂奶来引诱她,但哄不住时我也会强迫她,硬脱,脱完了再哄;还是婴儿的她要玩剪刀,抓住就不放,我也硬抢。我跟我家的小婴儿讲道理的哦,“不可以哦,这个很危险,扎到会痛的哦”,扎她一下,但是,硬抢不商量。

其实我也有很多很多“由着她来”的时候,那些我认为可以或者应该由她主导的事:往泥里走,玩屋檐水,吃一嘴沙,走路摔一摔,玩抽屉夹一夹手指(我守着在),把衣服、餐桌、地板搞得一团糟,要穿什么衣服,穿哪双鞋子……

不论是强制或者在我的监管下的放任,都是由我决定要不要介入,怎么介入?谁让我是成年人,她是婴儿呢。你有你的静待花开,我有我的……要你管!


说不要让孩子轻易放弃,马上就有人说,难道无论孩子多么不喜欢也要强迫他学吗?……

怎样算是“轻易”,怎样是尽力而不得,只有你自己掌握了。

所谓顺其自然,静待花开,是我们做了所有该做的,尽力而为后,才能说的吧。比如,孩子的睡眠问题,建立起规律的作息,好的生活习惯,排除饿、冷、热、屎、尿、疾病等造成的不舒服,才能心安理得地“静待花开”。是正确引导(“引导”是可以的,然而“训练”却令人生厌,慎用),还是揠苗助长,这其中“度”恐怕也只有父母自己体会了。

在具体到一个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状况,没有任何可以复制粘贴的经验。

并非与你不同,便不是好教育,并非孩子的反应和你的孩子不同,便是别的父母做错了(除非有科学证据表明或有伤害)。


昨天的文章,孩子,我不是你的朋友(因为我爱你),梳理一下:

父母和孩子的友谊不是,也不应该是完全对等的,比如,你不会需要你的朋友同意你看电视,玩电脑,喝一杯,周围晚上玩到凌晨才回家……而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允许。不需要吗?

是否和孩子做朋友,取决于你怎么定义“朋友”,也可能跟父母的个性有关。温暖的陪伴,坦诚地,友善地、像朋友一样地沟通,理性地解释和分析,倾听和信任……这些是西方的研究认可的教育方法,只是,你需要掌握“边界”,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很多事情需要你来做主,而不能放任孩子。该管的时候责无旁贷,要管!


熊孩子难道是凭空来的吗?

我觉得成人世界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包容,友善和理解,比如对出门在外的孩子和父母多一些关照,少一些吹毛求疵的。但是作为父母,也是应该管教孩子不对他人造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伤害,尽力去让孩子遵守规则。

这其中的度和边界,也只有各自体会了。


在营养学里,有一个有名的U形曲线,是营养素摄入量和疾病的关系:摄入太少了不健康,摄入太多了也不健康,营养素的摄入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这和家教很像,父母的爱和管教,也需要达到一种平衡。有控制的爱,适度的管教,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滋养,健康成长。





还有一事,有人举报了作者注明为“安潇(微博@安潇AnnXiao)”的文章《家里的蒙特梭利教室——幼儿篇(二)》加的原创标,我已驳回。这系列的文章我个人觉得很喜欢,所以在微博转发分享后,又经作者同意,支付了稿费,获得版权在微信平台发布。

文章作者,作者介绍,文章授权申明都写得很清楚。原创标让文章进入微信平台的原创文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文章不被抄袭和盗用,在微信平台修改转载或者不显示原文链接,都需经作者的许可;我尊重作者的意见。


推荐阅读:


如何优雅地成长:给比你小的人的忠告 【成长】

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 【刘瑜】

正三观:性别平等的教育 【性别】

如何像朋友而非贴身保镖一样地帮孩子? 【正面引导】

孩子被打多半是大人的失控和懒惰 【打孩子】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管教】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管教】

还在用玩具奖励宝宝的好行为?——也许我们一直错做了(探索孩子的自身驱动力与物质的关系)【奖励】



以上文字为小舒原创,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