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被打多半是大人的失控和懒惰

2016-03-14 Fiona育儿手记 夏天的陈小舒



小舒说:我们多么希望成为全能的超人妈妈,可是妈妈也会疲惫,妈妈也会有脾气,妈妈也可能失去耐心,妈妈也可能会情绪失控……但我们毕竟是成年人,我们应该有比“动手打孩子”能更好地表达“妈妈生气了”,“妈妈累了”的沟通方式。来,一起来探讨一下面对孩子的那些让我们暴躁的行为,怎么处理会更好?



作者:Fiona育儿手记


朋友们大多认为我没打过孩子,其实真有过——严格意义上也许不算打,是掐。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原谅很可怕。儿子挨的几次轻暴力都是因为他不睡觉。这熊孩子从来是不拖到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不睡觉的,而幼儿晚睡是多么让人抓狂的事!一晚我困极,又赶上左腿疼痛,恨不得马上昏睡过去,而他在我旁边滚来滚去,不停地掐我、揪我,硬生生地把我从睡梦中弄醒,我一时失控对着他大腿和屁股就掐了好几下。他立马嚎啕大哭,一边哭着一边还说:“不要凶,不要凶,妈妈坏,我生气……”我顿时清醒过来。



于是我立马向儿子道歉——有人会觉得实在拉不下脸,但在我看来不应该——虽然有点难以开口,但我还是对他说:“对不起,妈妈实在太困了,今天左腿还一直疼。你不停地掐我,我也很疼啊!我实在忍受不了,所以掐了你。我向你保证,以后绝不这样了!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把他抱在怀里,又重新换了一段催眠曲,不一会儿他噙着泪花睡着了。可我再也睡不着,主要是对自己当时完全没理智的行径懊恼。带着一肚子愧疚,郁闷到了凌晨四点才睡着。


我发现,我几次失控的共同点都是身体极度劳累或者极度困倦。除了他晚上不睡觉,其他情况下我几乎没对孩子动过手,也基本没对他大喊大叫过。之所以不用暴力,一是我本来就对暴力极度反感,二是我发现耐心的沟通才是与孩子交流的有效方式。


和其他所有的两岁多小朋友一样,儿子也有过无数让我们头疼的行为问题:从最开始可怕的“不要时代”,到“打洗手、打刷牙、打睡觉”,处处和你对着干、使劲摔打冰箱门、玩具玩一会统统推倒、玩一会沙子就毫无顾忌四处乱扬、喜欢窜上大马路、不肯坐安全座椅、对其他小朋友动手……这些问题,我们虽然磕磕绊绊,但也基本算是解决了。


我总结出制止不良行为的共同点就是:


必须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甚至生动有趣的解释,只说“不行”是不行的。不仅要说出理由,还得让他充分理解。


比如往马路上跑的问题,我用手明确地指着人行道,告诉他这才是“宝宝的路”;再用手明确地指着大马路说,那是“汽车的路”(交代所属权)。宝宝要走宝宝的路,汽车要走汽车的路(游戏规则)。那么,宝宝突然跑到汽车的路上会怎样——突然行驶过来的汽车会把小朋友撞伤,很可能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因果关系)。再带他到小区某个路口,看那些被汽车吓得惊慌逃窜的野猫或小狗(案例展示)。现在,他再也不会无故跑去马路上了,因为他明白“那样会发生可怕的事”。


有人会怀疑,这么小的孩子听得懂吗?别低估了那么小的孩子的智商。身边的人不是都在夸自己的孩子会玩 iPhone、iPad么?既然复杂的电子产品小小的大脑都能处理,简单的生活场景还会理解不了?而且,通过这一件事还能引申出无数的话题来。比如不能走汽车的路,我怎么去马路对面(红绿灯、斑马线);为什么走汽车的路会被撞(汽车驾驶员看不到马路上小朋友);没有汽车时可以走马路吗(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孩子的生活知识就是和家长互动积累起来的。


身边的朋友也吐槽过不得已对孩子动手的情况。有往别人蛋糕上吐口水挨揍的(捣蛋),有老爸没买玩具而发飙挨揍的(欲望没满足),有苦口婆心仍然我行我素挨揍的(不听话)……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情况真的需要动手才能解决吗?动手打孩子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吗?孩子从此就没有类似行为问题了?


家长这么做其实会带来长远的负面效果的。


美国儿科学会的著作上有句话:“当孩子惹你发怒时,冷静。要知道你比孩子年长很多,你一定比孩子更有智慧。”在我看来,大人忍不住打孩子一般是因为压制不住愤怒,想用暴力迅速扭转局面;或者懒惰,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给孩子讲道理。当失控和懒惰占据上风时,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就上演了。


现代儿童心理学发展了几十年,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研究结论就是:当孩子感受不到爱,就会出现行为怪异,富有攻击性。有人又会嗤之以鼻了:咱们那个年代哪个不是打过来的,还不是好好的?对于这种发展无序论我真的只能呵呵再呵呵。我们出生的时候母亲也都没做过产检,有的还是接生婆在家里土法接生的,也没打过这么多疫苗。那你的孩子怎么不是未经产检土法接生的呢?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呢?为什么要给买iPhone、iPad呢?身体健康有科学保障,心理健康要靠心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都没有暴力教育的方式。我们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康的身体、健全人格、强大的心理能力、足够的行为和情绪自控能力。而这样的孩子,显然不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所能培养出来的。打骂最后带来的是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对父母的信任开始打折扣、对局面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判断,继之而来的种种行为问题会让你更加应接不暇。


如果孩子确实犯了较严重的错误,也不要进行体罚或暴力惩罚。应该用行为分析中推荐使用的“负惩罚”或“正强化”来消除孩子的不当行为。


  • “负惩罚”


所谓的负惩罚就是适当剥夺孩子的一些权利,比如罚他五分钟内不允许接触自己喜爱的iPad,或者不准看动画片(打孩子叫做“正惩罚”)。


  • “正强化”


当然,最好还是用正向强化来消除孩子的负面行为。比如,孩子在大人谈话时喜欢捣乱,当孩子一停止干扰就夸奖——“大人谈话你不捣乱了,真乖!”——直到你的夸奖让孩子停止干扰为止。


也许你不止一次打过孩子,却发现幼小的孩子依然依恋你、渴望和乞求你的爱。那应该只是幼小动物的本能,不是你继续施暴的理由。你没想到的是,孩子会从大人那儿模仿攻击行为、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暴力方式;这种榜样会妨碍孩子学会协商或其他友善的人际处理方式。暴力行为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等到他心智成熟,他会怎么面对曾经伤害过他的你?也许他能自我释然,但也许会由于阴影无法散去而不原谅你曾给予的情感伤害,等到翅膀硬了就会迫不及待地扬长而去。这种心理阴影和不健康的情绪,甚至会影响他未来伴侣的选择以及他的一生。


长期从事育儿工作的陈禾老师有句话:“让孩子有路可走”。孩子在成长,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家长不可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处处守规矩、处处表现完美。家长看见孩子逾矩的行为很容易抓狂,但是抓狂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习惯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那么他需要的父母的了解、支持和爱就无从谈起。


真诚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你的想法,告诉他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帮助他成长,你责无旁贷!


Fiona,公关公司高管,曾任全职妈妈三年,上海地区科学探索亲子活动发起人之一。“在好奇的驱使下求知探索,让孩子拥有丰富奇妙的自然童年。” 

微信公众号:Fiona育儿手记


以上文字已获得原著作者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查看文章内容):

孩子挑食怎么办?美国幼儿园积极引导案例(一)

孩子吃饭不专心怎么办?美国幼儿园正面引导案例 (二)

美国幼儿园老师如何“教”孩子养成好习惯:怎么“教”小朋友洗手?

和孩子一起玩的学问| 美国幼儿园积极引导案例(四)

如何像朋友而非贴身保镖一样地帮孩子?

孩子说“不”怎么破?美国幼儿园积极引导案例(六)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孩子说话早晚快慢好坏,取决于什么?

科学育儿,你值得拥有 - 多鸽妈妈的科学育儿之路

如何优雅地成长:给比你小的人的忠告

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慢慢长大

正三观:性别平等的教育

烂片排行榜 | 千万别让这些三观不正的动画片毁了孩子一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