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男孩好养还是女孩好养?男孩女孩应该有不同的养法吗?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2-10-09


写公号后,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声音,我发现很多妈妈都会觉得男孩更皮,更难带。甚至有妈妈说:现在当红的育儿公众号大部分都是女孩儿妈妈,可能因为男孩儿妈妈根本没有时间写文章……



“我关注的育儿公号大部分是养的女宝,看着她们那些安静美好看书画画,我真的怀疑,就因为我生的男孩,我才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吗?”



大家普遍认为,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并且,养男孩和养女孩也应该用不一样的养法。


当妈妈以前,我曾经幻想自己像《小妇人》中的妈妈Marmee那样聪慧而慈爱,带领女儿们成长。所以妞妞出生时,我觉得自己梦想成真了!直到我被睡眠问题折磨得无比憔悴,才知道养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可是抛开“夜里睡不好”这个巨大的精力挑战,妞妞白天真是一个让很人非常省心的小姑娘,不止一个妈妈对我发表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妞妞真的太好带了!像妞妞这样的女儿,给我几个都不怕”。


妞妞的专注力的确让人惊讶,在一岁多时已经可以自己安静地玩一个玩具很久,两岁左右,自己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编故事,可以看半个小时以上;玩拼图可以把混在一起的十几幅图一口气拼完,3岁时可以连续完成几幅7、80片的拼图;我们带她和朋友吃火锅,她就自己坐在餐椅上乖乖吃东西,大部分时候可以自己玩,让我们和朋友聊天……女儿喜欢跳舞,喜欢亲亲抱抱,喜欢小裙子,会乖乖让我给她扎小辫儿……我觉得妞妞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女孩“,她满足了我对女孩的一切幻想,怀老二的时候,我内心期待,再给我一个女儿吧。



妞妞三岁时,随着儿子小酒的出生,我的《小妇人》幻想戛然而止。从儿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头疼该怎么养育男孩——我自己是女的,没有作为男孩的成长经历,也没有养育男孩的经验。在我的印象里,男孩子的标签就是调皮、吵闹、喜欢大卡车、冒险、急诊室的常客……而且小酒似乎印证了这些印象:在睡眠方面,他简直就是个天使,脾气也比姐姐随和,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时间安排,但是他从生下来就比妞妞好动,抬头翻身都很早,5个月已经匍匐着满地爬了,6个月自己扶着婴儿床站起来……他似乎迫不及待地要脱离妈妈的怀抱,总是让我想起《逃家小兔》里的那只小兔子。他疯狂地喜欢球类,一刻也停不下来,不坐推车和餐椅,一直在攀爬……我每时每刻都在担心我一不留神,他就把自己玩残了……养儿子这件事真的让我一筹莫展!



但是要说女孩好带,男孩不好带,我却不能认同。就妞妞和小酒来说,两个孩子从出生就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很难分清是孩子与孩子的差异,还是男孩与女孩的差异。他们在随后的各个阶段的表现也不一样,”难带程度“此消彼长……


在带同一个孩子时,我和家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比如带妞妞的时候,夜里完全是我照顾,白天哄睡她只要我,出门也只要我一个人抱……所以我觉得在妞妞小时候,带她特别辛苦。但是对于其他家人来说,妞妞是个笑点很低的宝宝,也比较安静,喜欢和人互动玩耍,都是“好带”特质。


带宝宝小酒,他比妞妞容易睡觉,对我来说白天再累,夜里也能得到休息,恢复体力。白天他非常好动,虽然需要一直跟着跑确保他的安全,但是他不会像妞妞一样黏在我身上……对我来说,比带妞妞轻松很多,但是对其他家人来说,每天计步器都要多走几千上万步,还要心惊胆战怕他受伤,比妞妞难带多了。




男孩女孩的差异是天性不同

还是社会偏见?


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差异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源自于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造成的性别偏见呢?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几十年。


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我发现很多经验丰富的教育家都认为男孩和女孩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举止。许多人还引用了一些说明性案例,比如在一项实验中,小女孩温柔地玩小卡车,而小男孩会拿洋娃娃当机关枪到处扫射。



许多相关研究也支持种一看法,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活动水平、玩具偏好和其他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所以我家两个孩子表现出的行为差异是正常的,但我想要弄明白这些性别行为差异是否是与生俱来的。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查阅了一些文献和相关书籍。


最容易找到的资料证据和人们想的一样,男孩女孩就是不一样。例如知名作者,医学、哲学博士Leonard Sax,理疗师Michael Gurian,精神病专家、医学博士Louann Brizendine,还有《本质差异:男女大脑的真相》的作者,英国精神病理学家Simon Baron-Cohen博士,他们都一致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女性生来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而男性大脑则更擅长系统化或预测结果。


不少教育学家都提到,父母应根据性别来培养孩子,例如男孩子天生就更容易理解系统的概念。包括国外的一些私立学校,他们会引用一些证据来说明男孩和女孩发展的差异,以此支持男孩女孩读不同的学校,用不同的方式培养。


这种传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给妞妞选学校时,一个女子私校的宣传资料里有句话这样写道:“有些行为差异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男孩会更活跃、喜欢体育运动;而女孩则会更安静、擅长与人沟通交流。“


但问题是其中引用的AAP的文章描述的其实是“性别行为模式”,而不是男女天生的行为差异。男孩和女孩的行为表现不同,完全有可能是后天的养育造成的。看到男孩女孩表现不同,就认为他们天生具有差异,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男孩和女孩究竟有哪些不同?



先不讨论造成差异的原因,男孩和女孩的确有行为差异,至少,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这样的。


 养女儿 


女孩情绪波动强烈

和我自己的经历一样,许多妈妈也注意到即使是在婴儿时期,女孩的情绪也比男孩更易波动,男孩通常在情感方面更加平和。


女孩通常说话更早

科学已经证实,人类大脑的左半球负责控制语言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行为神经学家Norman Geschwind博士观测到胎儿发育环境中睾酮含量越高,右脑就发育得越快,同时左脑则发育得越慢。虽然女宝宝胚胎的发育环境中也存在一定睾酮,但含量较男宝宝低很多。有学者认为,这是女孩通常会比男孩说话早的原因,并且在婴儿时期,女孩听到外界语言时大脑左半球也更活跃。


女孩更容易受到情感欺凌

Baron-Cohen的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但这种攻击型在男孩身上更可能是传统的肢体冲突形式,而在女孩身上则表现得更为微妙,如流言蜚语、排斥和语言欺凌(例如在别人背后说坏话)。


或许是因为女孩更擅长理解人类的情感,因此更容易采取/受到情感上的欺凌行。



 养儿子 


但是,男孩实际上也并不让父母省心,很多爸爸妈妈对养儿子的感受是:


男孩更好动,更容易打架

相信大多数妈妈都会同意,男孩子真的太多动了,一个不留神家具就得遭殃!我的一个朋友说他儿子只有“上蹿下跳”和“睡着”两档。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妞妞学会爬以后,我们买了围栏(觉得特别有用),也给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安上了婴儿防护(觉得必要性不强),感觉这样就够了。而小酒出生以后,我对围栏和婴儿防护的感受正好相反,他根本不可能呆在围栏里玩(围栏没什么用),简直会在所有家具上爬来爬去(防护超有必要!)。我家里的每一个平面,就连洗碗机的门他都不放过,想要蹦进去。小酒一秒都不能离开大人的视线,不然分分钟把自己玩残,或者房子/家具遭殃。


科学证据表明,睾酮会使男性大脑比女性大脑更容易冲动,男孩也会比女孩相对相对缺乏同理心,因此他们更难理解自己的冲动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



与男孩交流更困难

虽然有些男孩子也很早就学会了说话,但研究表明,除了语言技能比女孩发展更晚,男孩通常更倾向陈述内容,而女孩更擅长与人对话。Baron-Cohen等研究人员还发现,胎儿时期睾酮含量较高的孩子在18到24个月左右语言发展更缓慢。


对于男孩子来说,任何事都可以变成一场比赛。我的一个有两个儿子的朋友说,哥俩不管干什么都要比赛,比谁能更快地爬楼梯,或者谁喝水的声音更大。除了互相竞争,俩人还都喜欢和妈妈掰手劲,总之就是要和别人争个高低。不过我朋友说,这点有时能利用来套路孩子,比如在睡前对他俩说‘看谁能先穿上睡衣?’……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感觉无比心累。


这一特性可能也是由于男孩体内睾酮含量较高导致的。




男孩和女孩的差异来自哪里?


 睾酮的影响 


新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在解刨学特征上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两性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存在差异,这有可能导致男孩、女孩表现出不同的外在行为。


这些行为差异中,有一部正是传统观念中对性别的看法——小男孩相对比较调皮,动不动就打破东西;小女孩相对情感细腻,更爱哭。


为了弄清楚大脑的性别差异到底是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些科学家通过观察小婴儿的行为举止得出结论:性别差异主要是在基因和激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环境因素的作用并不大。



另一项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新生儿在眼神接触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四个月后再对同样的对象进行重复实验时,研究人员发现女孩与他人眼神接触的频率增加了四倍,而男孩只稍微增加了一点。而孕妇的超声检查也显示,胎儿的活动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的运动发育状况也没有很大差异。从3岁开始,大部分男孩会表现得比女孩更好动。有关玩具偏好与心理认知的对比实验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且这种性别差异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就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


但是,2015年发表于《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尽管在神经回路中存在一些微小的性别差异,但人类大脑结构拥有更多共性,而非差异性。强行将人类大脑区分成‘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是没有意义的。


而且人的大脑有极强的可塑性,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比如睾酮,无法解释所有男孩女孩的行为差异。



养育方式的重要性



随着更深入地探究,我又找到了一些支持另一种观点的文献和数据,比如富兰克林大学神经科学教授,Lise Eliot博士在他的著作《粉色大脑,蓝色大脑》中阐述了“神经可塑性”的概念:


以往我们认为人类的大脑从出生到死亡会根据某种生物规律发育和变化。但事实上我们每一天的经历都会导致一些脑回路和突触生长,另一些进入休眠状态。神经成像技术显示,成人大脑的确存在性别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天生的,但也有可能是由于我们一生中不同的经历造成的。人们总是将大脑的“生长发育”和“天然构造”混为一谈,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错误。


所以说性别差异到底是天性使然还是后天形成的呢?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性别倾向是天生的,只是在婴儿出生后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来。


但另一些研究机构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导致这些早期性别差异的原因是,成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性别的婴儿。有关父母对婴儿爬行能力的认知研究发现,在估测孩子的爬坡能力时,母亲们对于男孩的爬行能力预期要远远高于女孩。



如果父母认为女孩在某些方面不如男孩,他们也就不会为她们创造这些技能的发展空间。大多数人的成长经历是一个不断实现他人对我们的心理预期的过程,正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孩子探索世界时告诉女孩“小心点!”,却鼓励男孩说“真是个小男子汉!”才导致孩子按照不同的性别模式成长。


另一项研究发现,母亲与女性婴幼儿的交谈和互动明显更多。但事实上,如果母亲能够主动多与男孩交流,他们也会非常愿意与人交谈。


还有研究发现,父亲往往会与女儿分享更多心理感受,而在与儿子的对话中则会使用更多成就导向的词汇(如骄傲、胜利和厉害)。父亲们更喜欢为女儿唱歌,父母也会花更多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讲故事……这些行为都会增强女孩的同理心。


父母和周围的人怎么对待孩子,对于他们的影响真的很大呢!



打破传统的性别观念



研究发现,除了男孩的大脑比例和体格稍大一点以外,神经学家还未曾发现男女在大脑结构或神经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虽然男性大脑中的睾酮含量更高,但研究人员认为这对于大脑的发育并不存在重大影响。因为如果经常让女孩搭积木或者玩电子游戏,她们的立体认知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对玩具的偏好也会变得“男孩子气”。


那么,为什么科学家普遍认为男孩和女孩的大脑天生就不同呢?其实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都具有设计缺陷,并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大多数相关理论并不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依据之上,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有些研究的实验范围非常有限,甚至并不是人类实验,比如有一些关于男孩和女孩间的差异理论完全是建立在老鼠的视网膜研究之上。还有一些研究的设计非常不严谨,比如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婴儿注视”实验,并不是双盲测试,如果重复进行实验,甚至会得到与结论相悖的结果。.


从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是,目前,我们还无法断言男孩和女孩的大脑是否存在自然差异。但考虑到人类至今还未曾发现男女大脑存在明显不同,就算大脑的性别差异真的存在,也只是极其细微的差异。


但如果我们真的“认为”男孩和女孩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我们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态度,是真真正正地可以让孩子们变得不同——让孩子成长成了我们眼中的男孩或者女孩的样子。


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发展,而不是成为真正的自己,这真的是我们为人父母所希望的吗?


当人们过分担心女孩学不好理科,但却总是忽略与儿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真的对孩子好吗?



男孩好带还是女孩好带?


到底是男孩好带还是女孩好带,这个问题还是要看父母和孩子的性格。《Personality Plus for Parents》这本书对我在育儿观念上的影响还蛮大的(之前在公众号上给大家推荐过,中文版叫《父母必知的性格解析: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它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养育的关键还是去了解孩子和你自己的性格,去发现孩子的喜好和长处,遵循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们——其实ta是男孩和女孩反而不重要了,你看到的应该是”这一个孩子“的独特,即使养育的都是男孩或者女孩,对待每个孩子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就像每个硬币都有两面,孩子的每一种个性特点其实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当我们面临“育儿难题”时,换一个角度去看,这可能正是孩子值得欣赏的地方:


  • 孩子特别好动、吵闹——这表明ta是个积极、外向的人,这种性格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可能是非常有利的优势。但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意外(或你自己先崩溃),要做好各种保护措施,每天多带孩子出门透气,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 孩子总是不听话,和你顶嘴、非要按自己的意见来——这表明ta是个执着的人,能够为目标不懈努力,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并且ta的语言技巧很可能成为孩子将来的职业优势。不过,在那一天真正来临之前,你都要给孩子一定行为约束,在原则问题上不要屈服于孩子。可以试着就你们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


  • 孩子不是把好好的玩具拆了就是弄坏——ta可能是想弄清楚玩具的构造,这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表现。可以给孩子买一些专门为满足好奇心设计的玩具,带着ta一起“破坏”在“组装”。



儿子和女儿,

根本不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谈论哪种性别的孩子更养育,更操心时,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陷入“对面的草更绿”的思维模式:养女儿的觉得女儿难养,养儿子的觉得儿子难养,像我这样有儿有女的,觉得都很难养😂。


每次和大家讨论起一些养育的难题时,大家总喜欢把一些行为和孩子的性别联系起来,比如是不是男孩更会睡觉啦,女孩更挑食啦。但很明显除了孩子的性别,导致问题的原因很多。


当我们认为的哪种性别的孩子更好养时,与孩子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息息相关。比如我老公明显觉得妞妞非常难搞,他很容易跟妞妞起冲突,但他就非常“懂”儿子的各种行为表现,觉得小酒比较好带。



我的一个朋友抱怨说女儿太“臭美”了,而另一个朋友却因为不能说服儿子换上干净衣服而抓狂,她特别想要一个穿着tutu裙的甜美小姑娘。


就我自己而言,妞妞的个性很像我,总是让我想起我自己小时候,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她,带她再辛苦,还是疼爱和理解占据上风,让我甘之如饴;小酒对我来说完全是“另外一种生物”,他活泼、好动、很机灵懂得如何讨人欢喜……养育他全是惊喜,没有那么大的跌宕起伏,也没有那么大的作为妈妈的“成就感”。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抚养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认为孩子的性格源自于他们天生的气质和父母的培养方式。性别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些孩子天生就更喜欢挑战困难,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孩子,让孩子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父母。


写这篇文章,最最希望的是,我们每个爸爸妈妈都能够意识到,孩子会受到社会性别评论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排除掉脑子里对“男孩是什么样的”,“女孩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认知,不要让这些观念去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像文章开头,有人认为对男孩的教育就应该“打”,“打一顿不行就打两顿”。还有什么“女孩应该富养,男孩应该穷养”……深入研究性别科学后,我不再先入为主地认为儿子是个“捣蛋鬼”,也不再叫女儿“小公主”,因为我知道,根本没必要对儿子和女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主动去发现孩子不同的能力和性情,将培养孩子的重点放在积极方面,而不把孩子打造成是自己理想中的儿子/女儿!无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成长中的育儿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与其抱怨孩子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个性和行为的积极方面,与孩子一起努力成长,成长成我们自己本该有的样子。


相关阅读:




- 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