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我觉得很抓狂、必须纠正的育儿“小事”
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觉得很抓狂的育儿小事。
其实平常我是一个非常惯着孩子的妈妈,规矩并不多(相对队友而言,我总被他说太宠孩子了),但是这些“小事”却是我觉得不能容忍,需要从一开始,或者说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就要立即纠正的。
居然有人会觉得孩子撒谎是聪明的表现,暗自感到得意。
哪怕孩子还很小,撒谎还不具有多大“危害性”,但我还是觉得,只要孩子编故事、撒谎,是有目的性的,就应该及时纠正。
我对孩子添油加醋地告状或者撒谎非常敏感,一定会提示/纠正他们,不希望他们觉得说谎好用。有时候小朋友会想出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来掩盖真相,比如“是大灰狼干的”,“可是不吃冰淇淋我长不高啊”以此来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逃避责任,或者拒绝讨厌的事。
孩子们也可能通过撒谎来探索因果关系。有时他们只是因为好奇,想知道编造故事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编造出来的“谎言”或许很可爱,也很容易就被“精明世故”的大人揭穿,但是却值得展开进行教育。
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培养诚实的习惯。撒谎也许一时可爱,但不诚实终有一天会给孩子们带来教训,甚至会可能让他们身处危险之中。
要想把撒谎的习惯“扼杀在摇篮里”,需要尝试理解孩子撒谎的动机。如果孩子撒谎的目的在于摆脱某件事,比如不刷牙,那其实可以试试给一点小奖励来削弱“逃避”行为。
要是孩子只是在探索因果关系,那就暗示(或者明示)他,你已经识破谎言啦,鼓励小朋友以诚实的方式再试一次。
当然对于孩子诚实的行为也要及时予以赞扬和鼓励。对正面行为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比批评错误的行为更有效,能正面强化好的行为。
你是不知道我家娃有多爱插嘴……我不说话她不说话,我一说话,她必定要打断我。我接电话的时候,她最需要我,我讲微信语音,“妈妈我要问你个话”就是背景音……
一开始我也忽略了这个问题,停下来,先回答孩子的问题,免得他们一直吵。后来我发现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只会让孩子不断地、不断地这样做。
后来我就想,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我发现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完全可以等等再说!
于是慢慢教他们控制冲动,学会等待。虽然这两种技能他们目前仍在学习中,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等他们学成之后,一定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善😂。
可以通过教孩子正确的交谈技巧来纠正他们插话的习惯。比方说,孩子在讲述一个很长的故事时,不要轻易打断他/她。如果你中途插嘴了,要向孩子道歉。
当孩子要打断我时,我也教他们,要说“对不起妈妈,打扰一下”——如果你控制不了,觉得是不能等的事,至少要学会礼貌地打断别人。还可以教孩子一个小暗号,比如,抓住妈妈的无名指捏一捏,然后妈妈用手盖住你的小手,就说明知道了——这招是从动画片《布鲁伊》里学来的。
每次他们在练习、做得不错时,也一定要记得表扬他们哦!
一次,布鲁伊粗鲁地打断爸爸和朋友的对话,还坚持自己做得没错。
班迪特便作势要回家。布鲁伊蔫了下来,却仍生着闷气,低低地怒吼。
爸爸耐心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果下次我和别的大人说话时你想打断我,就把你的手搭在我的胳膊。然后我会盖住你的手,表示我知道你想和我说话。”布鲁伊很喜欢这个主意,于是欣然接受了。
没过多久他们又遇上一位邻居妈妈。这次布鲁伊没有粗鲁地打断,而是走到爸爸身边、轻轻地把手放在他的胳膊上。爸爸找了个机会让布鲁伊参与谈话,让她表达了自己着急去玩的想法。邻居妈妈很能理解,便立马告辞了。
班迪特鼓励孩子这次做得很好,不过希望她下次更耐心一些。
在爸爸的不断引导下,布鲁伊终于明白,大人们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之后便在他们交谈的时候和妹妹做起了游戏打发时间。
我家妞刚上幼儿园时,有一天老师叫我们带她去查一下听力。老师说,她一开始也怀疑妞妞是不是玩得太专注了,不想理人,可是后来就在她边上大声叫她的名字,她也不搭理……就有点担心她会不会是听力有问题。
现在我可以非常确信她的听力没有问题。因为,我在隔壁的隔壁房间小声地跟弟弟说吃零食,她也能马上跑过来说:我也要吃弟弟吃的那个!😂
但就是时常,叫她的名字,她就跟完全没听到似的置之不理……这真的太让人抓狂了。
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孩子通常不会故意不理爸爸妈妈,叫不答应(先排除听力问题啊),这可能是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小孩这么做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具备成熟的管控功能,会选择性地关注或不关注某件事。但即使如此,这种行为也我们值得我们引起重视。
为什么要重视‘孩子不理人’这个问题呢?因为如果他们总是这样做,作为父母的也会产生挫败感而变得情绪激动,朝孩子大喊大叫——这通常是我对妞妞大吼的原因。不过,我也更加挫败地发现,大吼大叫也没用……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先和孩子建立联系,进入他们的世界,引起他们的注意后,再进行对话。现在我一定会跑到妞妞身边去,等她抬起头时,看着她的眼睛说话。
我总会提醒她,别人叫你,不管你愿不愿意做ta叫你要做的事,都要答应一声。不然很不礼貌。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小问题,说它“小”是因为挺容易被忽略的。我发现每当两个孩子争执的时候, 我们总是容易注意到大吼大叫或者动手打人的那个孩子。制止ta、批评ta,因为打人是绝对的“大忌”,是不能触碰的相处底线。
但是我发现,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很多时候都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倔,不相让,通常会因为他的“倔强”天性而受得更多关注,但那个表现得“听话”、“顺从”的孩子可能也有过错——甚至有错在先。
我家两个孩子,可以经常观察到他们,我就发现“听话”的孩子可能很容易触及倔强孩子的“逆鳞”。当倔强的孩子反应强烈时,大人通常会立刻‘修理’他,而“听话”的孩子激怒对方的行为却被忽视了。比如,我家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不声不响的那个看起来乖的,拿走了别人的玩具导致被打。
父母通常会更注意解决“家庭暴力”,让个性强的孩子道歉,但这样做却没能解决“乖顺”孩子拿别人玩具的问题。在给孩子们“断公道”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了导致争吵的真正原因。
问题的症结其实也不在于对每件事、每次争吵都分出两个孩子的对错,而在于父母的关注——在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给予两个孩子同样的关注。
哪怕这次事情,是一方的过错,也应该对两个孩子都有相应的情绪照顾和相应的“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所以无论是表扬孩子做的好,还是分配与每个孩子独处的时间,都要确保孩子们得到同样的关注。
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尽早处理,也可以减少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斗,还可以教会孩子不要通过激怒别人来博得大人的关注。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小孩缺乏耐心是正常的,比如频繁插嘴,或者没有马上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就大吵大闹——就算对幼儿来说是“正常”的,这种行为也真的很让人讨厌呀。
孩子是都比较缺乏耐心,但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父母重视。缺乏耐心,缺乏自律,太容易引发冲突了,很容易导致一些社交问题,比如在游戏中不愿意与人分享,不愿意等待,总是争抢。
要是小孩子身上有一个“耐心开关”就好了。
可惜没有……不过我们可以采用“拖延”法,即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我在准备晚饭的时候,酒酒闹着要吃零食。我会停下来,假装自己忘了一件什么事,同时跟他说:“好的好的,等一会儿就给你!”然后把目光移开,忙其他事情。最后给他零食的时候,再要表扬娃乖乖等待的行为——其实并没有很乖,但确实被迫等待了。
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给孩子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可以让孩子知道“等待”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的承诺是可以信赖的。
小孩子几乎没有控制冲动的能力,所以从生理发育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他们打或咬另一个孩子属于“正常”现象——不奇怪。但如果小孩打人或者咬人却没被惩罚,久而久之,就可能会从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对孩子打人或咬人的行为置之不理会导致其他孩子受伤,也会导致打人/咬人的孩子交不到朋友,被周围的大人孩子都排挤。哪怕是老师,也有可能会明显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喜欢”的情绪。被人排挤,会让孩子很受伤,他们又很可能因为💔而外在表现得更强硬,更调皮捣蛋……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必须立即制止孩子打人或咬人的行为。如果不关注孩子的这些行为,即使当时没有造成重大伤害(哪怕没有人哭、没有打痛),孩子也可能在日后重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经历当中学习和成长。
所以如果他们做出错误行为,但暂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父母就不干涉,他们会认为这样做是“没关系”的。我真的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了,父母觉得只是“小摩擦”,“很正常”,“小孩子在一起玩,有一点推推嚷嚷有什么关系?”
父母要尽可能地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教他们学会控制冲动。在确定受伤的一方无碍之后,父母一定要告诉打人/咬人的孩子,我们不应该用肢体表达愤怒,你可以让大人来处理,或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沟通不了还是叫大人来处理)。
还可以借助一些游戏方式,比如做一个一面是Yes(绿色),一面是No(红色)的小指令牌来训练孩子学会控制冲动。如果看到红色的No,就要停下来,看到绿色的Yes就可以继续。
我家两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候会单方面high,别人明明说不可以,不行,你不要这样!对方还是不断凑上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导致极大的“反抗”,掀翻天的怒火。
孩子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比如给别人起难听的外号、不停挠别人痒痒……这些行为有时候看似无害,但如果不加重视,孩子以后可能会故意去触碰别人的底线。在生活当中,征得他人同意再行动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这一点。
第一步:阻止孩子继续骂人或者挠别人痒痒。
第二步:待其冷静之后,严肃地告诉ta当别人要求停止做某事时,我们就要停下来。
父母可以以身作则来教孩子们这个道理,比如我们挠孩子痒痒的时候,孩子让我们停下来,我们就要马上停下来。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你很在意ta的感受且尊重ta的底线。
这是最近一个朋友留言问到的问题,孩子特别特别生气的时候,说非常难听的话诅咒别人。他其实不是真的那样想、那样做,但是听上去真的很可怕。
我想孩子感到愤怒的时候,用上他本来不大的词汇量,把他认为最最最“严重”的话说出来,其实仅仅是为了表达他的情绪。
除了诅咒,父母可能都难免有一天会听到孩子说脏话。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好玩——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我爸妈就马上制止了,但是他们也觉得很好笑,因为他们知道我根本不懂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应该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问大人某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不能用不好的话来形容别人,或者在生气的时候口不择言地用这个词。
要注意避免小题大做,孩子措辞过重,父母就不要也使用太重的措辞。
如果孩子说“如果你再……我就……”这样诅咒、威胁,首要要告诉孩子,这样说一点用也没有,并不能解决他面对的问题。告诉孩子,面临这样的问题,他可以怎么用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去和小伙伴沟通,或者他可以怎么做,比如去找大人帮忙协调。
如果孩子是说脏话,“不准”、“不行’这样的词只会让孩子觉得说脏话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想要学一些新鲜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不是脏话但却很有力量的词汇,比如愤怒到了极点,抓狂,发飙,“你把我打得好痛,我实在太生气了!”
以上,便是对我来说,难以接受的育儿“小事”,还有哪些孩子的行为,是让你觉得很抓狂,必须要纠正的呢?留言区,等你的分享哦。
相关阅读:
- 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