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风景的思政课 |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浙大校友的爱国故事激励又一届新生



浙江大学新生的第一堂思政课,来自林俊德院士的事迹。正在军训的6000多名大一新生聆听了他们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后上的第一课。


和全军“挂像英模”中的其他几位——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这些出现在教科书上的英雄人物比起来,林俊德的名字相当陌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实际上,他是院士,也是将军,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在罗布泊。他参加过我国所有的核试验。对浙大新生来说,林俊德还是他们的校友。



6000多新生一起聆听

校友将军的故事


夜晚的浙大紫金港校区体育馆灯火通明,原本要进行晚训的大一新生穿着迷彩服,整整齐齐地坐着,准备聆听一位将军校友的事迹。


讲台上的主讲人有三位,分别是某基地原副政委李文泉少将,林俊德院士的一位弟子,还有基地《春雷》杂志主编孟凡号中校。


林俊德1955年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于机械与金属切割专业,毕业后,他入伍参加核试验研究,参与了中国全部的核试验。


2012年5月,林俊德罹患胆管癌去世,从确诊到去世的20多天里,年过七旬的他在病床上与病魔赛跑,抓紧时间整理电脑里的资料。那一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随着《感动中国》节目中林俊德院士的颁奖词在大屏幕上浮现,报告会在掌声中开始。


在正式开讲之前,大屏幕上先放映了一段视频,视频里是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的寄语。


很感谢浙江大学没有忘记马兰人,马兰精神正在代代延续,希望学生们可以踏踏实实学习,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私奉献。”黄建琴与林俊德一样,也曾是投身一线核试验的科研人员之一,视频里她的背后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着坚韧的胡杨树,生长着胡杨树的戈壁滩,是她和林俊德一起刻苦奋斗过的地方。


熠熠生辉的一生

是不畏艰险的坚持


李文泉少将是林俊德的战友,他为浙大新生们讲述了林俊德院士熠熠生辉的一生。


“两次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两次,全国十大挂像英模……”这些荣誉背后,是林俊德院士和团队在科研上不畏艰辛的坚持与付出,用创新填补了空白。


李文泉说,1967年6月17日,我国首次空投全当量氢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爆后第3天,林俊德带领回收小组在爆心附近搜索七、八个小时,步行30余公里找回仪器,获得准确数据,填补了我国高空测量冲击波的空白,项目组再次荣立二等功。


因为熟悉,李文泉讲了很多林俊德的小故事:1987年,研究所从新疆戈壁滩搬到了古城西安,实验楼还没建好,找不到实验场所的林俊德急得团团转。没过几天,大家看到他把光缆和电线接到了厕所里,这才明白,为了尽快开展实验,林俊德在办公楼找了一间房子,因空间有限,连对门的厕所也利用了起来。简陋的“厕所”实验室,气味难闻、场地狭小,两个人同时进去转身都困难,但他对这一切却毫不在意,只是一门心思扑在实验上。实验中发出的响声很大,喷出的水溅得到处都是。为了不影响大家办公,他只好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做实验,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新的实验楼盖起来。


浙大航空航天学院的大一新生冯进听完,告诉记者:“刚开学,我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有一点迷茫,对于自己打算从事航空航天的理想还有一些不坚定。但听完这堂课,我很激动,对我们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生来说,都要有这样一份强烈的保家卫国情怀。


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林俊德院士的一段视频。视频拍摄的是林俊德确诊患癌后,因为工作放弃手术的片段。“周围的同学一下子都坐直了,我的眼睛都湿润的,很感动。”冯进说,“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出力。”


在林俊德弟子的眼里,这位老师执着专注、坚守科研,这样的精神也鞭策着他们,“为尽快攻克爆炸工程方面的一个技术难题,年逾花甲的老师带着我们,经常在2米多深的地坑里爬上爬下做实验。地坑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这样一干就是好几年,时常一身土一身泥,同事们开玩笑地说我们像一帮民工,而老师是‘民工院士’。



师说:动人的故事,讲到孩子心里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 吴子贵


让六千新生听一个人讲故事,听一个个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我认为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模式,也是比较好的国防教育模式。


军训前和军训后,我们的学生都是分散培养的,所以,在军训时期,这样集中的教育很难得,要真正做到对学生有思想引领作用。


60多年来,中国在核试验基地先后进行了几十次不同方式的核试验,孕育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概括了以林俊德为代表的一代代马兰人无私忘我、以身许国的价值准则和淡泊名利、甘愿牺牲的爱国情怀。林俊德院士的科研精神,既是求是,又是创新,能让浙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浙大的校训。


我认为这个校友的故事会感染到我们的新生,所以,提前半年就和浙大马兰工作室的项淑芳老师沟通,希望能邀请马兰基地的相关人员来讲讲“马兰精神”。


通过这样的报告会,我们希望新生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人民日报抖音号曾经发布的林俊德院士生前最后的视频画面,近10万人转发。这些细节, 在两个多小时中,让现场很多师生热泪盈眶。


动人的故事能讲到孩子心里,能让浙大新生明白,个人的成长必须和国家的发展相关,让他们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




转载自浙江24小时

通讯员 | 邱伊娜 李荣炜

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 王湛

美术编辑 | 王一涵

推荐阅读

放电影唱红歌,浙大这堂思政课用70部影视作品串起百年中国

〖有风景的思政课〗海岛上,身穿救生衣,这堂“直播”思政课和学生专业走得很近

有风景的思政课 | 食堂后厨藏着经济学的秘密,这堂课有声有色有香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