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仰望长空?
开腔▻▻▻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日渐复苏。近年来的态势已经明显:比起越来越疲弱的好莱坞电影,本土主流商业大制作,才是决定乃至突破市场规模的关键变量。
每到热门档期,就会有一两部备受行业瞩目的重点国产影片肩负起重担,它(们)不仅要有动人的故事和过硬的视听品质,更重要的考验,还在于其能否“出圈”,进而成为社会化议题。
而2023年的这个“五一档”,最有可能出圈,并引发热议的影片,当属《长空之王》。
——枪稿主编 徐元
我们为什么要仰望长空?
文/左敦
《长空之王》是一部军旅题材的动作视效大片,有大量激烈的、令人肾上腺素不停分泌的飞行奇观戏份,又饱含浓得化不开的质朴感人的家国情怀。
不过,《长空之王》又并非是一部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表现与外敌殊死缠斗的“空战”大片。相反,本片把大量的笔墨,用在了此前不为人知的空军试飞员的工作之上了。
他们的战斗,不是和敌人交火,而是自己跟自己的肉身之极限、心灵之极限,以及机舱内各路精密机械的物理极限之间的战斗。要知道,“与敌周旋”易,而“我与我周旋”,才是真的难。
正是这样的故事,让人异常动容。
一句台词“要试出最好的飞机,让前线的战斗员安全回家。”告诉我们试飞员的角色与使命,也揭示了他们任务的危险性。
从古到今,人人都有挥之不去的挣脱引力、平地飞翔的渴望。于是,无数代人终日埋首于温饱之时,又不免时时仰望长空,寄情于壮阔邈远。
所以,我国的飞行先驱、明朝人万户坐在绑着47支火药的椅子上冲天而起,也就是先民企图挣脱地心引力的一次伟大尝试。他的事迹,极其壮烈,又极其浪漫。
而《长空之王》所描绘的当代试飞员们,则是今天的万户。
他们的任务,是测试众多的国产飞机型号,在种种严苛乃至极端的状态下,收回测试数据,找出设计缺陷或软硬件故障,进而让飞机性能不断提高,并保障在未来正式投入使用之时,飞行员能够得到更安全更稳妥的保护。
由于他们所驾驶都是改装机、试验机,更要以这样的机型不断去复刻战斗时种种可能遇到的极端状态。所以,日常迎接他们的,不止是蓝天白云的壮美,更有层出不穷的危险的“不可知”。
恰如新中国第一代试飞员、国家仅有的三位“试飞英雄”之一王昂老人所言:“在和平年代,试飞员是最有挑战性、最危险的职业”。
作为第一代试飞员,电影中出现的情况都曾真实地发生在王昂的生命中。
这些细节,在《长空之王》中都有具体的呈现,片中主角雷宇(王一博饰)等新试飞员在接受入门考核时,就要经受一轮轮生理上、心理上的严酷测试,而等接到了实际的试飞任务之后,雷宇们更遇到了种种意料之外的状况或故障,生死系于一线。
而且,如此这般的极端状况,又还是必需的,因为只有试飞员们一次次地主动地“寻衅”,才能拿到宝贵的测试数据。所以,试飞员的工作日常,完全异于常人。他们每每将生死置之度外,时时准备未知的挑战,因此,正如本片所言,他们是飞行员中的飞行员,是刀尖上的舞者,是明知有电却要偏去摸电门的勇者。
飞行在长空之上,机械、肉身、灵魂,一同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他们以壮烈而浪漫的身姿飞往长空的一刻,正是极致的英雄主义和极致的浪漫主义相交汇的一刻。
电影中雷宇的代号是“舒克”,正是我们熟悉的童话中小老鼠飞行员的名字,而它的作者郑渊洁曾经是一名负责维修战机的军人。
总之,试飞员是新中国空军从无到有,我们自己的飞机制造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从“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逐渐变成“望其项背“,再到今天的”并驾齐驱”之全过程的亲历者和幕后功臣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披露,新中国建国70年来,中国空军试飞员先后试飞了180余型、22000余架的国产飞机,其间遭遇了500多次重大险情,更有32位优秀试飞员由此英勇捐躯。
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都被浓缩而又巧妙地揉入了《长空之王》的剧情之中。有了这样扎实、现实的故事背景,使得本片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我国首批“功勋飞行员”黄炳新在试飞生涯中遇到30次左右重大险情,但他每次都想办法将飞机安全飞回来,从未选择跳伞。
我们不禁要问:都是“爹生娘养”的,为什么试飞员却像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呢?
电影耐心地做出了解释:首先,身为军人,就有了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义务;同时,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是试飞员们义无反顾的底气。
此外,毋庸讳言,挑战极限、飞越长空,天然地就是刻写在人类基因里一段伟大代码,正是凭借它,人类历史上的一代代探索者、冒险家们,才让我们这个物种,一路由非洲大陆直立行走而来,最终逐一征服了星辰大海。《长空之王》的英文片名“Born to Fly”,也就正是指向了这个高蹈庄严的、跨越了国族藩篱的情怀。
正是这三大因素,让雷宇和他的伙伴们,从一线部队远赴大西北,投身到了隐秘而伟大的试飞事业之中。
中国航空从一张白纸开始,一代又一代试飞员绘出了“航空梦”。
在《长空之王》中,雷宇及其如兄如父的大队长张挺(胡军饰)的经历,尤其是本片以雷宇为“案例分析”的个人成长线索,也就是在分层次、分阶段地阐释试飞员的特殊性。
雷宇和张挺都是优秀的军人、优秀的飞行员,保家卫国是他们的天职。但是比起经验丰富、临危不乱的张挺,雷宇一开始不太懂得怎么去做一名试飞员,尤其是他的性格里还有“独狼”的一面,在大局观和合作精神上还有所欠缺。然而,随着张挺以及其他师友的提携照拂,以及雷宇自己的上进好强,他最终蜕变为一名优秀的试飞骨干。
本片中有非常关键的一段台词,说的(大意)是我们的第一代试飞员是以命相搏型,第二代则是技术操控型,到了第三代,则必须是学者型、专家型,不但要是技艺娴熟的飞行员,还得在设计和工艺上拥有足够的发言权。
而在一度迷失之后,雷宇这个“第三代”最终就借助一款已经停用的附加装置,加以新式的改良利用,最终攻克了技术难题,完成了一次极高难度的试飞任务,为国产新型歼击机的研发做出了关键的贡献。
张挺与雷宇们的关系体现了试飞员精神的传承。
借着他的故事,我们才意识到,试飞员不仅是飞行员,还是工程师、设计师,他们所要掌握的,不止要有过硬的机械操作能力以及强悍的身体素质,更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机械学、材料科学、动力学、气象学、生理学、运动科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有将极端状态日常化的无比强大心理素质。
为了表现以上种种,《长空之王》在制作上相当严谨,从立项起,就有试飞员亲身介入,到了实拍阶段,更是每天都有试飞员具体手把手地加以指导,让演员充分体会彼时真实的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及反应。
而影片中所呈现的每一环的训练、试飞,几乎也无一处不用典,都依托于我国真实的试飞案例。于是,本片有着精密机械一样的准确度,透着“真实”的锐利和庄严。
歼-20、歼-16、歼-10C等机型在影片中悉数亮相。
因此,在近年众多的新式主流大片之中,《长空之王》有着非常特殊的气质,它极度写实,绝不依靠夸张失实的官能刺激和暴力场面;在表达上,也并不渲染仇恨,而是引导我们把目光投向长空,同时感受到科技与人性之伟力。
然而,本片又是异常抒情的,试飞员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被拍出来了,而他们干将莫邪一般的高蹈气质、牺牲精神也被拍出来了。正是这样一群幕后英雄,在高度惊险的绚烂之中、在万里的长空之上,才守护住了大地的和平安宁,吾辈理应知道他们、感恩他们,而《长空之王》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也足以令我们敬谢。
编辑/徐元
排版/八子
/枪稿密市/
PAPERBULLET
商务 / 投稿 / 转载 / “入伙”
请联络微信号:paperbullet
搜索枪稿
这些地方也能找到我们
防失联,防走丢,请关注!
记得转发|点赞|在看|星标顶公众号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