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课题组:从总裁选举看自民党派系政治的变与不变

日本学刊 2023-03-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课题组在《日本学刊》2021年第6期发表《从政局变动看日本内政外交走向——以自民党总裁选举与第49届众议院大选为中心》(全文约2.0万字)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吕耀东研究员、张伯玉研究员、卢昊副研究员、孟明铭助理研究员。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课题组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变局叠加冲击下,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刻挑战,国内政治亦因此出现重大变动。2021年秋,接任首相仅一年的菅义伟在内外压力下宣布放弃参选自民党总裁。此后,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曾任外务大臣、自民党政务调查会(简称“政调会”)会长的岸田文雄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成为新的党总裁及日本首相,并率领自民党参加第49届众议院大选,接受民意“审判”。日本政局此轮变动,是自民党内部派系争斗以及国会选举中“问政于民”等政治要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出日本政党政治新的变与不变的逻辑。面临严峻内外形势特别是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的重要任务,岸田内阁谋求在“安倍—菅”既定战略路线下,调整具体施政理念及手段,继而推动内政外交方针实现一定程度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不仅给政党之间的选举竞争带来重要影响,也使政党的内部组织发生了重要改变。如今的自民党,在很多方面已经不同于曾经的单独掌控日本政治长达38年的自民党。集中审视2021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过程,可以看到自民党派系政治新的变化及其不变的逻辑。(一)2021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过程2021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与2012年9月的总裁选举相似,是一场参选人数多、竞争激烈的混战。菅义伟宣布弃选后,最终参选者包括前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和时任规制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以及自民党代理干事长野田圣子。菅宣布弃选前,日本国内舆论普遍认为,总裁之争将主要在菅和岸田之间展开,至于河野,无论是从作为菅政府一员(阁僚)的立场来说,还是从对自己有提携和知遇之恩的私人情感角度来看,都不便参加竞选。而菅弃选后,总裁角逐主要在河野、岸田、高市三人间展开。不可忽视的一个背景是,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菅弃选后重新制定支持策略,影响了选举形势。9月4日,安倍公开表示支持高市,后者由“泡沫”选手一跃成为本届自民党总裁选举的“潜力股”。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在规则上是一次标准程序选举。第一轮投票由比例为1∶1的国会议员票(382票)与党员党友票(382票)组成,如果无人得票过半数,则在得票数前两位者之中进行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由国会议员票(382票)与47个都道府县支部票(47票)组成。此次党总裁选举参选者多,且无“众望所归”的有力者,因此呈现“混战”局面。河野作为自民党少壮派议员代表,舆论人气高,能够吸引较多的党员党友票,但在国会议员票的争夺中处于劣势。由于不能获得其所属派系即麻生派的“举派”支持,河野计划争取尽可能多的少壮派国会议员跨派系的支持。岸田是自民党内自由派代表,与河野相比人气不高,在党员党友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岸田手握独立派系,且党内人脉深厚,特别是获得了部分派系领袖及资深议员青睐,因而在国会议员票的争夺中占据优势。与河野、岸田相比,高市人气不高且在党内无所属派系,其独特优势在于获得了安倍支持,因此仍可获得数量可观的国会议员票,特别是安倍所领导的细田派以及各党派保守议员的选票。经过候选人登记、政策辩论等环节,9月29日,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在党总部举行。第一轮投票后,四位参选人均未能获得过半数选票。岸田排名第一,总计获得256票,其中党员党友票110张(占党员党友票总数的29%),国会议员票146张。以一票之差位居第二的河野,总计获得255票,其中党员党友票169张(占比为44%),国会议员票86张。第三位是高市,总计获188票,其中党员党友票74张(占比为19%),国会议员票114张。末位的野田总计获63票,其中党员党友票29张(占比为8%),国会议员票34张。各候选人所获党员党友票的情况基本与媒体调查数据一致。自民党总裁选举期间,共同通信社、日本电视台等日本媒体实施的有关自民党党员党友支持率数据显示,对河野的支持率基本在40%到50%之间,对岸田基本在20%以上不到30%,对高市维持在20%上下,对野田不到10%。而他们所获国会议员票的实际情况却与媒体调查数据相差较大。在国会议员票的争夺中,拥有最高国民人气的河野却成为输家,岸田及高市则都取得了相对优势。第二轮投票,岸田与河野展开直接对决,结果是:380张有效国会议员票中,岸田赢得249票,河野获得131票;47张都道府县支部票中,岸田获得8票,河野为39票。岸田最终获得超过六成选票(257张),战胜河野(170张)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从选票流向看,在第二轮投票中,上轮投给野田的国会议员票基本转投河野,高市所获国会议员票的九成则流向岸田。可以说,高市作为岸田与河野之外的“第三强”,尽管在首轮投票后出局,但支持她的国会议员票在第二轮投票中发挥了关键少数的作用,这部分选票最终决定了新总裁“花落”岸田家。

(二)自民党派系政治新变化:总裁选举不再以派系为单位进行,派系由“主角”变为“配角”

自民党单独执政时期,“派系政治”曾经是日本政治的代名词,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时期,权力斗争最终收敛为政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斗争焦点也集中到自民党总裁选举上。然而,1994年政治改革以后,派系由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的“主角”变为“配角”。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长期维系自民党作为派系联合体的制度性装置消失,新的制度性设置推动党的重心向以总裁为中心的执行部(党本部)转移。1993年取代自民党单独执政的大联合政权虽然执政不到一年,却推动日本国会通过了以众议院选举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政治改革相关四法案,废除中选举区制度而代之以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1996年10月日本进行了新选举制度下的第一次众议院选举,2009年日本实现了战后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两大政党间政权轮替。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选举竞争模式发生改变,在以政党为单位的选举竞争中,领袖成为政党的形象招牌,政党领袖的个人特质和公共形象成为影响选民投票行为的重要因素,也因此成为自民党候选人在其选区当选或连任的关键。随着众议院选举由政党内竞争转为政党间竞争,个人后援会成为自民党的地方支部,候选人则成为自民党地方支部的负责人,派系在众议院选举中提名并支持候选人的功能弱化,党的重心向以总裁为中心的执行部转移。此外,基于“《政治资金规正法》修正案”和《政党助成法》,派系为其所属成员筹措或提供政治资金的功能也渐趋衰退。自民党的政治资源向以总裁为中心的执行部转移,派系领袖所拥有的政治资源及其影响力下降,自民党派系格局逐渐趋向流动化。以200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为转折点,派系领袖的重要性明显下降,在国民中有人气、能充当选举招牌成为竞选总裁的必要条件,也是争取多数派工作的关键。在当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以颇具挑战性的口号——“摧毁旧自民党”“改变日本”——参加竞选的小泉纯一郎,凭借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意图改变自民党的改革形象在国民中赢得了超高人气,进而战胜派系领袖桥本龙太郎。小泉的登场,完全改变了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竞争模式,此后非派系领袖出任总裁成为新常态。小泉之后,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相继出任自民党总裁并担任首相,其中只有麻生是派系领袖。而且,当时的麻生派实际上规模很小,麻生能够在总裁选举中胜出,主要也是凭借其在国民中的人气而非派系力量。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自森喜朗以来,清和政策研究会、平成研究会、宏池会三大派系的领袖不仅未能出任自民党总裁,甚至未能作为候选人参加党总裁选举。一方面是因为担任派系领袖的资质或条件,与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党总裁要充当选举招牌的功能不相一致。作为派系领袖,需要在当选次数、笼络人心、筹集政治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能力,而不一定具有熟悉媒体、擅长驾驭舆论以获得人气等党总裁必备资质。另一方面是因为派系对其成员的约束力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派系领袖参加总裁竞选却连本派系所属成员的国会议员票都不能确保的情况。例如,2012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三大派系之一的清和政策研究会会长町村信孝参选,但第一轮投票仅排名第四而出局;在第二轮投票中,吸纳了包括町村派在内的多数国会议员票的安倍晋三最终扭转形势,压倒石破茂当选党总裁。2020年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无派系候选人菅义伟以绝对优势战胜宏池会会长岸田文雄和在国民中有超高人气但在党内没有人缘的水月会会长石破茂,成为自民党史上第一位无派系出身的总裁。202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选的岸田尽管是派系领袖,但这已是时隔14年才再次出现派系领袖当选党总裁。虽然党员党友票的权重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不断增加至与国会议员票对等,但是,候选人仅凭借其在国民中的超高人气也不能在总裁选举中胜出。无论是从2012年自民党总裁选举的经验来看,还是从2021年自民党总裁选举的过程来看,候选人仅凭借其超高的国民人气很难在竞选中胜出,擅长权谋术的政治家仍然会有各种打破其优势的战术。2012年采取的是二三位联盟的战术,2021年为避免再次出现“党意”与“民意”相背离的状况,则采用了新的战术——以“移动”国会议员票的方式使高人气候选人不能在第一轮投票中占据第一位。此外,就连在国民中始终拥有超高人气、执政五年零五个月、内阁支持率从未低于30%的小泉纯一郎,无论是在总裁选举中的胜出,还是维持长期执政,其背后都有清和政策研究会的强有力支持;在森喜朗担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期间,小泉还是接替其执掌森派的代理会长。综上,派系在总裁选举中的影响力显著下降,已经由“主角”变为“配角”。但是,派系的部分功能仍然有效,例如派系对总裁候选人确保竞选所需国会议员推荐以及在国会议员中拉票等仍发挥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实习编辑徐滕博雅整理)

▼往期精彩回顾▼   

贺平:反思“区域研究”与“学科研究”之争:美国的日本研究与中国研究之比较

贺平:从“区域研究”与“学科研究”的交错互动看美国的日本研究

范强、徐学斐:美日同盟台海危机管理机制与日本角色的转变

扫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您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