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978!南海40年珍贵旧照流出,哪一张勾起了你的回忆?
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
40年来
南海勇尝改革“头啖汤”
GDP从4.5亿元→2692.13亿元
人均GDP从570元→近10万元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站在2018年的岁尾回望40年的来路,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长镜,今天,小文与你一起回顾一辑老照片,带你回顾南海变化的40年!
城变
30年前的家乡,你还认得吗?
1992年,南海县撤县立市。那年,南海的平洲镇、黄岐镇、盐步镇、罗村镇、小塘镇、沙头镇等尚未合并,现在回看当年各镇街的城区,你还分得清哪里是哪里吗?
▲八九十年代的桂城
▲91年落成的县党政领导机关办公大楼,一直沿用至今
▲纺织之乡西樵镇远眺
▲西樵镇官山城区
▲黄岐镇政府
▲改革开放后从农村小圩镇发展起来的黄岐镇城区
▲那时南庄还是属南海,改革开放后崛起的陶乡南庄镇城区
▲一河两岸的侨乡九江镇城区
▲九江镇儒林新村
▲有悠久工业历史的盐步镇城区
▲华灯初上的大沥镇城区
▲平洲城区鸟瞰
▲沙头镇城区
▲小塘镇城区
▲罗村镇城区
▲丹灶镇城区
▲官窑镇城区
▲里水镇城区
和顺镇城区
松岗镇城区
2002年的桂城,较之上张图的十几年前,又大变样了
2001年的千灯湖,南海的中轴线也渐显雏形
今日的魁星阁,南海千灯湖一片,已经成为全省的金融后台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整的金融后台产业园区
产业变
广东四小龙到全国百强区第二
还记得吗?80年代以来,广东崛起了“四小龙”,南海是其中之一。在“六个轮子一起转”的政策号召下,一批南海草根农民洗脚上田。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沥人办起了铝材厂,盐步人做起了内衣,西樵纺织做起了纺织……南海迎来了民营经济的春天。
1981年1月26日,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前排左二)带着6头烧猪、100万鞭炮到小塘公社南沙大队“万元户”徐才家中贺富。
1998年,建设中的南海信息产业基地,如今,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南海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张藤席睡三代人。南海黄岐“八乡”是国内藤行业的发祥地。藤业兴旺的那些年,黄岐的影响力辐射到里水、平洲等地。
九江双蒸的酿酒车间
20世纪80年代,官窑马蹄曾是南海的名优农产品。当时的南海官窑利用本地盛产马蹄粉的优势,办起了农副产品的加工厂,生产马蹄粉。
90年代闻名全国的大沥摩托车市场
1978年,全南海县仅有个体工商户546户。如今,南海拥有超过20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而当年广东四小龙之一的南海,如今继续七年蝉联全国百强区第二名。
出行变
从水路到陆路,从单车到汽车
南海岭南水网密布,过去,水路出行是不少居民的选择。
所谓路通财通,80年代起,南海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如今,南海已经形成了水、陆、空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
广佛高速是全国首条合资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了它,来往南海广州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15分钟。1989年,高速开通当天,广佛两地居民万人踩单车上高速庆贺!
1997年建成的连接南海东西、南北主干道的重要公路交通枢纽——桂江立交桥,当时的桂江立交周边还多是草地,现在则是车水马龙、华灯璀璨。
90年代的南海大道
1988年建成的横跨西江干流、全国最长的预应力混凝土单塔斜拉索桥——九江大桥
在九江大桥未通车之前,市民来往九江与鹤山两地,则通过渡轮接载
1987年建成的广东省第一座斜拉索桥——西樵大桥
2014年,南海又建成新西樵大桥
1997年建成的国内第一座大跨径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斜拉桥——紫洞大桥
境内公社自建规模最大的地方公路大桥——和顺大桥
南海大沥广佛路江夏立交路段,那时候车已经多了起来,现在更是繁忙
黄岐渡口。黄岐大桥建成前,海北三乡与黄岐城区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渡轮。当时候还流传这样一段传说:三乡人大多熟习水性,晚上赶不上船渡,就脱下衣服,用手托着,直接游过对岸,上岸穿上衣服就可以回家了。
由于南海可从水路直通香港,1992年12月8日,南海开通来往香港的高速客船。不过2006年,随着陆路赴港越来越方便,运行13年的南海港正式关闭。
沙堤机场。1986年1月动工,1987年3月正式通航,这张照片是当年开通时拍的,还是挺荒凉。你在这里坐过飞机吗?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典礼在千灯湖站举行。市民正排队上车体验全国首条全地下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广佛线。
2017年,佛山西站正式开通,从西站出发,可通达广西、贵州、云南、重庆等多地
生活变 传承民俗不变
改革开放40周年,还记得吗?2000年跨入新世纪,南海人学电脑,学打字。到了10后的宝宝,各类电子产品已经不离手。
90年代中后期,南海老幼学电脑蔚然成风
不过,这些多年的民俗,我们至今还在继承。
每年端午佳节,南海各地都会举办龙舟赛,那时江边就会挤满围观群众,一起为选手加油鼓劲!
官窑生菜会宴席,现在已经成为南海一年一度的民间盛会。
喜庆日子必备的舞狮表演,时至今日仍然活跃在大小舞台,是南海市民乃至全国人民都熟悉的艺术表演。
当年的罗村乐安花灯会,热闹程度不输现在。
敲锣打鼓唱十番:在树头下,准备好“架撑”,摆好姿势就开始表演!以前每逢节庆,南海村头巷尾还是金钹飞舞、锣鼓欢腾,二三十个十番会人丁兴旺,佛山古镇无十番不欢。
当年的粤剧“私伙局”,如今家里的老人,怕是都去跳广场舞了吧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如今,在南海一些老街,还可以找到供销社的身影。
当我们乘着地铁,开着汽车,可能已经记不清当年万人骑单车上广佛高速的盛况。
当我们不用出门,拿着手机就能买买买,可能也想不起当年去供销社买粮票、布票的日子。
南海40年的变迁
我们都是这光荣历史的创造者
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
让我们一起
为南海点赞!
为中国点赞!
整理:文明南海微信编辑小组
来源:南海档案史志、南海地情网、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海发布
好推荐
今日精选,点击标题
2、南海新增16所“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快看看有没有你家宝贝就读的?
3、养犬或将出新规!广东爱卫条例拟规定:宠物不免疫,个人最高罚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