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南川︱八月,南川市民请小心防范这些疾病→

健康南川 南川发布 2024-01-01


8月,气温高、湿度大,适宜蚊虫、蜱虫孳生和细菌繁殖。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应重点防控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猴痘以及高温中暑等,做好防蚊、防蜱,谨防叮咬致病。


01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较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预防小贴士


1.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

2.不喝生水,吃熟食。少吃凉拌菜,生食瓜果也要用流水洗涤干净,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贝类等水海产品,如果一定要吃,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3.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尽快食用。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

4.餐具应该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5.搞好室内外卫生。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苍蝇、蟑螂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6.有病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6月至9月,为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7月、8月为流行高峰。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家长,要增强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托管班等场所避免与有症状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预防小贴士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海鲜类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剩饭剩菜要加热煮透后再食用。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5.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经常对玩具、个人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奶瓶、奶嘴等入口物品。

7.6月龄至5岁的儿童可自愿、自费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03
食源性疾病


高温天气有利于细菌繁殖,食品腐败变质速度加快,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在每年7月至9月,是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餐馆、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和家庭都应加强卫生管理。同时,全市正值汛期,近期雨水较多,存在采野蘑菇误食中毒风险。







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的小贴士


选择安全放心原料,不吃卫生隐患食物。

做好器具生熟标识,生熟食材分开存放。

减少生食或半生食,肉蛋奶鱼烧熟煮透。

进食完毕迅速冷却,冰箱并不完全保鲜。

注意通风防虫防鼠,保持手和环境清洁。

选择正规就餐场所,不吃路边流动摊点。

饮食清淡食不过量,保护肠道预防疾病。


预防毒蘑菇中毒小贴士


1.不采摘不食用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2.不从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

3.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4.不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


04
猴痘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


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非洲以外地区为非地方性流行地区,既往发生的猴痘疫情较少。但自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的国家先后发现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间传播。在我国部分省市也报告出现了猴痘本土病例。


与猴痘病例、密切接触者亲密接触存在感染风险,其他人群感染风险较低,因此,不必过度惊慌。







预防小贴士


出入境人员。出境人员应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及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来自猴痘疫情报告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在境外有可疑接触史,入境后21天内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一旦出现猴痘样症状,应主动就医。

国内一般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和有皮疹、疱疹症状的人发生密切的皮肤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一旦出现发热、不明原因皮疹(生殖器、口腔、手等部位)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与可疑感染者的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照看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05
高温中暑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尤其是老年人,有时气温虽然并不是特别高,但因湿度高,通风条件差,也会发生中暑。







预防小贴士


1.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太阳直射,尤其是农村的瓦房和顶层楼房,减少室内电器设备的使用。

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注意防晒,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3.关注身体健康。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关注体温变化,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症状严重应即刻就医。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减弱,家属要予以重点关注。


06
蚊媒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蚊虫发育速度快,蚊媒密度高,若被叮咬则存在患上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市民应提防蚊虫叮咬致病。







我市常见的蚊种及传播的疾病


通常常见的蚊种有五种,分别是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其中,白纹伊蚊可传播登革热,中华按蚊可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可传播乙脑。


防蚊、灭蚊高招


①清除家庭中不同类型的积水,比如室外的盆盆罐罐,可翻扣过来清楚积水,一时不能清除的可放入少许食盐。

②安装好纱门、纱窗,可以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的杀虫剂。

③使用蚊帐。

④使用蚊香、驱蚊剂、电蚊拍、喷射剂。



0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人被蜱虫(俗称“草吧唧”“牛吧唧”等)叮咬可能感染新布尼亚病毒,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该病若未经及时诊治,病死率较高。

5月至10月的自然环境适宜蜱虫生长繁殖,也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市民应提防蜱虫叮咬致病。







防蜱叮咬妙招


1.进入草地、树林尽量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塞入鞋袜,衣物最好穿浅色,便于及时发现附着的蜱虫。

2.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尽量不穿凉鞋或拖鞋。 

3.可在裸露的皮肤及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的驱避剂,注意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

4.回家后检查身体和衣物,清理可能附着的蜱虫。

5.蜱虫也会聚集在牛、羊、猫、狗、老鼠的身上,接触这些动物时,也要注意不被动物身上的蜱咬伤。


被蜱虫叮咬后


1.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尖头镊子夹牢蜱虫头部慢慢施压将其拉出。

2.移除蜱虫后,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3.一个月内,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END



大家都在看谈体会,话未来!听听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会与会人员怎么说
抓项目 促投资︱西环高速全线“加速”,今年年底有望通车!
向业顺:共同谱写新时代南川发展新篇章



内容:CDC疾控人 区疾控中心 区南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汪叙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任北川

总编辑:李如军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


求分享求收藏求点击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