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听㊳︱朗诵《又见炊烟斜》
《金山云听》
精选深度好文,品味书香南川
第三十八期:
《又见炊烟斜》
作者:张广旭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音频录制 | 马小鱼南川融媒体中心FM97.0主持人父亲的短信很短,说学习不要太累,努力就好;又说周末若是想回,可以亲自来接;还说院子里我打小栽的那几棵柳树,纤细的枝上发了密密的嫩芽,稍有一点风,便像是一缕缕的炊烟在招展。
起了几丝风。眼光越过堆叠的高楼和喧嚣的街道,仿佛看到那背靠着青葱高山、小河潺潺山路弯弯的村落里,一缕缕炊烟,斜斜的,袅袅上天空,然后在风里凌乱,凌乱成爷爷奶奶额头上被岁月揉皱的深深浅浅的纹理。
瞿明斌 摄
清晨的山村宁静安详,犬吠只是偶尔,忙碌的是炊烟。红日未拂开云层,青山未吹去晨雾,早起的炊烟便在早起的烟囱里探出头来,漫上青山层叠的叶丛里,又融合进逐渐散开的薄雾里,叫你分不清哪是烟,哪是雾。浓白的、淡雅的、丝绸状的、薄纱样的,一缕缕次第升起,优雅地缠绕上青绿得还不明朗的青山那结实的腰肢,像极了一群淘气的孩子伸出白皙的小手环绕住长辈的脖颈肆意撒娇,然后又一忽儿四散跑开;又像就要出远门的青壮年依依不舍搂抱住渐老的父母的肩膀,然后不得不毅然决然地启程。晨早的炊烟是朴素的不着荤腥的,也许是因为这山村的早餐更多的是稀饭就馒头,最多添加上一小碟泡菜,少了油腻和酸辣,所以才酿出这独有的风轻云淡,雅致疏朗。鸡鸣声起,叫起了犬吠,叫醒了村庄,也叫散了晨雾和炊烟;于是装在屋子里的人们,便陆陆续续地,像炊烟散落进天空里,一个个,一簇簇,散落在田埂上,散落进庄稼里。
最浓的炊烟是正午。劳作一上午的人们,用手背拭了汗珠,总是心不在焉地拄着锄头,三三两两地闲嗑着家常。闻烟知味,你想那越来越急促的蔓延开去的炊烟里,这家的回锅腊肉飘香,那家的咸菜土豆汤浓……谁还能静下心思劳作?都掐尖了耳朵等着家里传来“吃饭了”的吆喝,便顾不得唠嗑也顾不得拍掉粘在袖管里的清新泥土味,急急忙忙扛锄头回家。
瞿明斌 摄
饭罢,但凡日光稍有些热烈,人们大多会围聚在树荫下喝着涩涩的茶,闲扯着生活的甜。我们呢,一群小孩儿也坐在边上,撑着脑袋故作津津有味地听着,或者顾自用棍子去掏蚂蚁的洞穴。这大抵是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温度稍减,众人也离开竹藤椅和木条凳,扛上锄头,各自到地里劳作。
傍晚的炊烟是彩色的。太阳被时间消磨成晚霞,在晚霞的映衬下,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温暖的彩色炊烟里。散落在田野里的人们,一个一个地,重新装进叫做“屋子”的盒里。随着黑的天幕渐渐合拢,炊烟开始散去,屋子里的灯开始亮起,每一扇窗户都透露出温馨和崭新的憧憬。
彭应忠 摄
还记得那次归家,现在想来似乎有些遥远,却又久久挥散不去。母亲推掉了很多琐事,陪我走了一圈家乡新开发出来的向家沟新农村基地。第一期是油菜花基地,田间小道蜿蜒缠绵,五彩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黄浪翻涌,蜜蜂的辛劳把花香传遍了每一个角落。第二期是稻田鱼基地,稻秧播种的季节未到,一丘丘的水田微波荡漾,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有鱼儿在澄净明亮的“镜子”里巡游。一栋栋窗明几净又各具特色的农家院子里,时不时瞧见闲坐的老农,头顶草帽,笑声爽朗,也有在地里拄着锄头,三三两两聊着丰收的话题。母亲一边和他们打着招呼,一边忙着给我说:“这才是第二期项目呢!第三期正在启动。你下次回来,也许又是一个大变化。"
夕阳西下,炊烟又从农户的烟囱里蹿出来,沐浴着暖暖的夕阳。渐渐地,晚霞映红了家乡的那一方天空。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收回停留在堆叠的高楼和喧嚣的街道上的目光,满心祈祷今晚能有风,风里能有梦,梦里回趟家,再见炊烟斜。
END
内容:南川融媒体中心
编辑:汪叙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任北川
总编辑:李如军
法律顾问:重庆百哲千行律师事务所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