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书在美国|一个中国老师眼中,美国公立教育的政治正确

2016-08-29 私家绿 教书匠在美国
说到“政治正确”,对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就像是房间里的一头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无法视而不见,做任何事情都绕不过这条准则。
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普通人的职场中,政治正确是所有人脑子里紧绷的一张滤网,所有的言行都要先给这张网过滤一遍,稍有不慎就会祸从口出,被套上政治不正确、甚至是歧视的大帽子。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咳咳)小绿自认为算是被训练得政治觉悟较高的但是来了美国之后发现美国人对政治正确的敏感性更高😅

他们几乎是把你能想到的政治不正确都揪出来打了叉:不得歧视妇女,不得歧视老人,不得歧视少数裔,不得歧视LGBT群体……
这么看好像是没什么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很好,这很美国。但是为了能最大程度上保护这些弱势群体,对“歧视”的定义比你想象得还要广。
举个例子
某某单位里有个85岁的老员工
你跟人套近乎来一句:哎哟大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不退休啊谁知道大爷急了😡,告你歧视老人:85岁怎么了?85岁就不能工作了吗!

当然并不是每个85岁的美国老大爷都这么不解风情,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民在相关话题上言行谨慎。因为对于很多行业来说,一旦被扣上政治不正确的大帽子,职业生涯基本也就到此结束了👋
这些行业中,首当其冲的除了政客、公众人物以外,还有人民教师……

美国的公立学校作为半个政府机构一般的存在,自然也是必须恪守政治正确的原则。最明显的表现是,公立学校不能拒收任何学生:只要符合基本入学条件的(年龄、住所),不管他是重度自闭症还是有学习障碍,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其实呢
一开始的时候,有特殊需求(special need)的孩子是去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的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就会跟其它听障儿童一个班有自闭症的孩子就会跟其它自闭症儿童一个班每个班都配有专门的特教老师为学生量身制定教学计划
但后来
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做法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鲜有和主流同龄人互动交流的机会教育学家纷纷提出不该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和主流学生群体完全隔离开来必须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了解、交流
为什么
因为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需要接触、了解其他主流同龄人
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样的主流学生群体也需要接触了解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学习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同情心、同理心

一群教育学家、政客就这个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决定出来一个提案: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该和他们的主流同龄人一样,平等享有公立教育的权利。公立学校不得以此为理由拒收这些学生。
这个新方案刚提出来的时候,争议也很大。但大家最后还是觉得这是最政治正确的一种做法。因为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只能去特教学校,其实也是一种隔离。而“隔离”这个词,在美国历史上可不是一个褒义词。

最终,这个提案已压倒性的优势,投票通过生效。

但是就像其它任何一条美国人民享有的自由与权利一样,这个权利也是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与妥协换来的。
请各位老师、家长们想像一下,如果班上有一个有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言不合就尖叫、摔东西、掀桌子,授课还能继续吗,其他学生还能好好学习吗?

之前小绿在微博头条上看到过一个新闻,说某小学四十几名家长联名要求校长开除班上一个熊孩子。校长不肯,于是被愤怒的网民们口诛笔伐,说校长圣母X的都有。当时小绿还蹭热点写过一篇文章,点击这里查看👈
这事要是放在美国,家长闹再大意见也没用,因为公立学校不能因此开除这个学生。要是你觉得你孩子在这个班呆不下去,对不起,没办法,要么你就转学吧。
听起来很不合理对不对

以我们中国人[少数服从多数]的解题思路来看,确实是不合理的:难道要为了那么一个学生,牺牲其他二十几个学生的教育?
但是这一做法背后的深意其实体现出了美国两种主流政治价值之间的制衡:自由与平等。

为了捋清楚这一部分的思路,小绿特地去请教了北大政治学硕士出身的挚友小白。
小白告诉我,美国整体上来说是一个追求自由的社会,但是,美国社会大部分的政治正确却是为了争取平等,甚至不惜因此牺牲部分的自由。在大方向上追求自由,在具体细节追求平等,这本身就体现出一种互相制衡的政治智慧。
大方向上追求自由:美国各州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其初衷是为了防止形成中央集权确保人民不受暴政独裁统治的自由即便地方政府不服从中央的决策(例如德州不服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咳咳)也很少听到地方政府被中央武装管制

追求平等不惜牺牲自由: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定学校实行种族隔离违宪要求全美所有学校实施黑白合校1957年,阿肯色州最后一所还未实行黑白合校的学校
发生白人武力阻止黑人入校事件当天美国总统就下令让101空降师护送黑人学生入校该事件也成为美国内战后地方因对抗中央而受到武装管制的先例

同样的,让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也能坐在主流的课堂里,和其他同龄人接触、交流,也是一种平等大过自由的做法
诚然,主流学生为了接纳他们课堂中的特教学生,不得不在学习效率和其他方面做出点牺牲。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小绿觉得,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一方作出了牺牲,但其实双方都是受益的。
这么做既能防止特教学生脱离社会,远离主流,被边缘化;又能防止主流学生群体长大成为不知社会疾苦、没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人。
不管这么做是否有效它背后的深意与关怀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想起那个因为拒绝开除熊孩子而被网友口诛笔伐的校长我想说
这个心浮气躁的社会

需要她这样的人



别人都在看

在美教数学|美国小学数学教材竟然是这样!

种草清单|美国教室里20个提升孩子幸福感的小物件【心血整理】

五感学习|动手又动脑的蒙氏教学法-活动案例分享

赶时髦|Pokemon Go 那么火,为什么不用到你的教学里呢~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士
美国双语教育学硕士
美国加州公立小学教师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熊孩子!” 关于作者私家绿



 


小杨老师的美国教育笔记微信:usayanglaoshi
等你来哦~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