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唯物史观 推动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

张艳国 光明理论 2023-08-28


       新时代中国史学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既有来自社会各界强烈的时代需求,又有来自学科内部发展的强大活力。肩负时代重任,发挥史学功能,推动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当代史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坚持人民中心导向,立足中国大地,聚焦当代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历史书写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导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历史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确保史学研究在“远航”中求实问真、行稳致远,起到经世致用、积累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就要有保证方向正确的“罗盘”和内在纠错机制。对于历史学来说,唯物史观及其方法就是保障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走在科学轨道上的方向盘和健康机制。

  唯物史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基石,又是使史学研究走上科学轨道、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及其方法的明灯照亮了曾经幽暗的历史档案库,使研究历史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依据,并对此前一切误导人们思想认识的历史观,如神学史观、英雄史观、唯心史观等进行了历史的批判,使唯物史观成为历史科学与一切非历史科学的分水岭,使唯物史观成为辨别一切历史观是否科学的试金石,从而开辟了历史研究的通衢大道。

  唯物史观以其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无可辩驳的理论总结,解决了曾长期困扰人们的“历史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重大问题,由此确立了史学研究的科学范式:研究任何历史问题,都要从最严格的历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是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出发;充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入微的研究,进行理论总结,揭示蕴藏在纷繁复杂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规律;通过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指导人们正确把握历史方向,开辟未来。唯物史观正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的规律性研究,完整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基本面貌,这是一个由史前社会,经过阶级社会,走向高级形态公有制的“自然历史过程”。因为唯物史观认为,“在历史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揭示历史关系中最本质的联系,因而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就成为历史科学的底色。历史研究围绕着人的发展和人的本质,即马克思定义的“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因而人民性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本色。历史研究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将社会形态的更替看作革命性跃升,尤其是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历史上过渡的发展阶段”,而不是“社会生产的绝对的最后的形式”,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揭示人类社会经过“世界历史”进程,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赋予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人民性、革命性和彻底性本质要求,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然,唯物史观不是对全部历史问题的解答,也不能为纷繁复杂的历史变化提供现成的答案,但是,它的确为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唯物史观既是历史学学科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史学研究的思想引领,更是史学话语表达的活的灵魂;坚持唯物史观,既体现了近代以来人们在历史认识领域所达到的学术高度,也展示了史学研究成果的理论说服力。


坚持唯物史观是我国现代史学发展的根本经验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唯物史观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建设、改革鲜亮的理论旗帜,也是思想文化领域包括史学研究领域的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给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唯物史观及其方法在戊戌变法以后的中国思想界逐渐发展成为一股滚滚浪潮,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信服。在五四时期的史学界,如李大钊所描述:“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在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等一批早期先进分子的带领和推动下,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界扎下根来,开辟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革命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社会进化史、国际关系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等领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广泛传播中蓬勃发展,体现了运用唯物史观及其方法研究历史所具有的学术朝气和文化活力,形成的一批学术经典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一百多年来,唯物史观引领中国史学发展,刷新了中国史学研究的面貌。在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的引领下,一批又一批中国史学家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者自觉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其方法研究历史,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队伍,如唐长孺先生所说:“在研究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企图解决历史上的根本问题,必须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其中,产生了一批堪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的著名学者,如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胡绳、刘大年等标志性人物,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及其方法研究历史问题,在中国史学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唯物史观及其方法指引下,史学研究领域不断得到开拓,创新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问题密切相关,史学界围绕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线索、中华民族解放史、中国通史体系及其理论、中国近代史体系、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汉民族形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历史人物评价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现代化史、中西历史比较研究、中国生态史、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等重大问题展开研究,丰富了现代中国史学研究内容,扩大了现代中国史学研究视野,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

  一百多年来,唯物史观及其方法深深植根于中国史学研究沃土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史学新传统,不断拓展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新道路新形态。一方面,将述往知来,鉴古察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等中华优秀史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将运用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问题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化、建设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康庄大道。


坚持唯物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找准中国史学的理论立足点、科学根基和学术史方位,走出一条推进历史科学发展的宽广道路。

  唯物史观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石。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体系”建设,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不可或缺。人类文明史表明,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唯物史观是整合、创新、发展中国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石。坚持唯物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者的理论武装,是繁荣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必由之路。

  唯物史观是发挥历史研究作用、健全史学社会功能的重要依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重温历史,研究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围绕历史学的社会功能,重视和深化历史研究,中国史学要关注时代问题、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胸怀“国之大者”,放眼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将唯物史观的现实指向与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认识过去、紧扣当下、引领未来。

  唯物史观是建设高素质史学工作者队伍、推进新时代中国史学创新发展的思想武装。成就千秋伟业,关键在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键在思想武装。推进新时代中国史学创新发展,做有文化灵魂、有思想品质、有时代担当的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理论旗帜,用唯物史观教育和武装史学工作者,敢于向一切错误的历史观、史学思潮“亮剑”,在坚持真理的同时锤炼学术品格、提升思想修养,肩负起新时代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张艳国,系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南昌师范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

编辑:户华为、赵凡

制作:赵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