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并没有你们吹的那么好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一周多之后,我才开始追剧,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进度。也许是被刷屏的好评把期待值提高了,看过之后觉得,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大家吹的那么好。
该剧之所以一开播让人有“惊艳”的感觉,主要是因为题材上的稀缺,以及尺度上的“突破”。其实这个稀缺只存在于影视剧领域,官场小说一直不算匮乏,过去的若干年中还产生了一些可以称为精品的作品;所谓尺度的“突破”也是伪突破,因为它只是相对于此前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有所突破,与现实相比都还远远不及——剧中级别最高的贪官只不过指向副国级的赵立春,然而曾经是正国级领导的周永康都已经被判刑快两年了。这算什么突破呢?
看《人民的名义》的时候就在想,编剧周梅森的活挺好干的,他并不需要发挥什么想象力,只要把现实中发生过的故事搬过来杂糅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个现实远远比文艺精彩的时代,很多现实中发生的真事,是作家无论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人民的名义》的故事从查处国家某部委的一位主管资源审批的处长开始,侯勇扮演的这位处长生活简朴,穿着老土,家里被突击搜查的时候还在闷头吃一碗炸酱面,在他的家里和办公室里,啥都没有找到,最后在一所别墅里,才搜出了成堆的钱。
这不过是把魏鹏远的故事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荧屏而已。魏鹏远原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处处长、煤炭司副司长,平时衣着朴素,骑自行车上班,专门买了套房子存贪污来的钱。专案组从魏鹏远的房子查抄出两亿多现金,为了点清数目,点钞机都被烧了几台。
最初在网上听说魏鹏远案的有关细节时,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境外反动势力编出来抹黑用的。直到央视播出了查抄现场的画面,我才不再怀疑。魏鹏远案的相关视频资料已经在央视新闻中反复播过了,《人民的名义》无非是将其翻拍成了电视剧,把魏鹏远存钱的公寓房改成了一套别墅。这样的情节怎么能算得上尺度大呢?
剧中最受欢迎的人物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李达康是个能吏,能干事,这是现实中很多改革干将的共通点。李达康隐约让人联想到仇和——他们都是一心想着GDP,满脑子招商引资,为了“发展”不惜铁腕推动市场、为资本的前进开路的人,同时,工作作风强悍,说一不二。
出于创作需要,《人民的名义》将李达康塑造成了一个只做事、不收钱的官员,正是这一点让李达康这个人物显得不可信。李达康也是穷孩子出身(跟祁同伟相似),给赵立春当过秘书,只有这么一个政治资源。可是李达康在吕州市长的位子上就敢挡赵家公子赵瑞龙的财路,硬挺着不批赵瑞龙的美食城项目,但赵立春没有生气,反而把他调到林城去当一把手,日后又一路把他提拔到京州市委书记、省委常委。
如果是这样,那么赵立春应该是个爱才惜才的大清官才对,可是偏偏他又是个纵容儿女捞钱的大贪官。这就说不过去了。这是该剧的硬伤。
祁同伟令人同情的地方在于,他的婚姻不幸,但又不得不忍受。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他至少没有抛弃糟糠之妻,尤其是在有钱有势的老丈人已经去世之后。王石先生就不同了,等不及老丈人死就离婚了,跟四线女明星厮混去也。所以说啊,现实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至于剧中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儿子的那条叙事线,无论是故事还是表演都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主创者说这些副线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加进去的,说不好听点,看起来更像是为了拉长电视剧的篇幅,多卖些钱,才硬加进去的。相信通过网络看这部剧的人,多数会像我一样,碰到这些情节就按快进。
总之,《人民的名义》在艺术上算不得上乘,在尺度上还远远落后于时政新闻。但这样一部电视剧凭什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引得众人追看呢?我觉得吧,这个现象可以视作群众对宣传领域有所进步的一个正面回应,除此并无其他奥妙。
在宣传领域,过去执行的尺度太过保守了,管理的方式太过笨拙了。中国的宣传领域执行的是党管宣传的原则,党把宣传视作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宣传为鼓舞和凝聚群众力量、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这一原则讲究“劲可鼓不可泄”,它并不反对批判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但主张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批判现实中找到进一步前进的办法。借用时髦的网络话语,可以说成是,允许批评,但不允许推墙。
在市场经济时代,文艺和新闻都市场化了,但党管宣传的原则并未退出,而是形成了二者的杂糅。群众对宣传感到不满的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宣传领域的管理趋于保守,在拿不准如何通过有效地通过批评现实实现共识的进一步凝聚的情况下,宁可选择禁止批评,这导致了一涉及到严肃题材,就只能拿出假大空的歌功颂德式的作品,大家看着觉得烦。于是,《人民的名义》这样一个尺度上完全不算大的电视剧作品会让人觉得,尺度竟然这么大,看起来这么新鲜。
另一方面,严肃议题之外的领域完全交给市场,在逐利的驱动下,文艺和新闻都庸俗化了,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变坏。借用剧中陈岩石老伴的话说就是:最不像话的就是这媒体,整天跟着起哄架秧子,把人都教坏了。
这种局面持续多年了,让群众感到深深的厌烦。《人民的名义》其实是向真正的党管宣传的原则回归了一点儿,首先,它不回避不粉饰,直面现实中存在的以官场腐败为代表的种种问题,让观众觉得这是个说人话的、接地气的电视剧;其次,它没有仅仅罗列问题,对问题的罗列会让人绝望,电视剧也点出了希望,这是通过老共产党员陈岩石以及传承了其精神的沙瑞金书记等人物来实现。这里的确要特别表扬一下“老戏骨”们的表演,比如陈岩石这样的人物与当今社会的风气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演得不好,很容易让人觉得假,但白志迪的表演让人觉得很自然很亲切。
我觉得,若要提炼一下《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火热的意义,那么应该是对宣传部门的一个警醒:第一,老百姓没那么傻,用假大空的东西去糊弄他们,他们不满意;第二,老百姓没那么脆弱,让人批评,天踏不下来;第三,不能把批评庸俗为牢骚满腹,要在展开批评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分析,让解决和完善之道浮现出来。这应该吸取为管理宣传工作的原则。
您可能还喜欢: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