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才枪手》背后的恶意

2017-10-21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最近,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很点火。

新闻里看到,某地有大学生照着《天才枪手》的学霸女主角的样子做了一个塑像,放在宿舍里当“考神”拜,这个消息还被饰演女主的演员注意到了。话题性是火的基本标志,拜“考神”当然不是认真的,只是造话题。这是片子受欢迎的反应。

按类型划分的话,《天才枪手》属于青春片,里面有懵懂的爱情,但没有狗血的堕胎戏码。相信这是该片在中国受到的欢迎的原因之一,它让中国观众恍然大悟,原来不堕胎的也可以是青春片。这个对比反衬了中国电影人的无能。

电影的故事主体讲的是一个作弊的故事,而且是高技术含量的跨国作弊。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全球统一试卷,统一时间开考,于是学霸女主想了个办法,充分利用时差,她飞到悉尼参考,考试间歇把答案传回泰国,卖给学渣,挣一大笔钱。

电影声明了,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上网一查,原来这种事是我们中国小青年首创的的。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泰国人哪有这么聪明,这种高智商的事情除了中国人还有谁能想得出来。中国人的故事,被泰国人拿去改编拍摄了,还拍的挺好,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电影人的无能。

《天才枪手》很好看,好看的主要原因是导演使用了悬疑片的拍摄风格。考场传答案拍得像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男女主角出发去考场,画面看起来像是两个特工要去做掉什么大人物;以他们走路的步态和手势,你觉得他们手里应该提着屠龙刀或者冲锋枪才对,但镜头扫到手上,手上只拿了一根2B铅笔。电影从头到尾渗透着一种大炮打蚊子的反差,喜剧感主要是从这里来的。

虽然挺好看的,但我在看完片子后并没有产生写点什么的冲动,觉得没有什么太多可评的。然而,片子一红,评论就跟着多了起来,我是看了一些评论才觉得有必要评论一下

关于《天才枪手》的影评中有两种倾向,一是豆瓣式的,就情节说情节,没有政治视角,另一种是过度政治化的解读,好像不把马克思主义的概念用足,书就白读了一样。

那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看待《天才枪手》这样的电影,首先要明确它是个青春片,表现的是青少年的世界。青少年跟成年人不一样,有不同的关注点,有不同的行为逻辑,还有不同的好坏标准。青春片最经典的镜头是孩子倒在大人的怀里哭,大人则一脸懵逼,既不知道孩子为了什么事情而痛苦,就算知道为什么也无法理解——这特么有啥好痛苦的?

少年跟成人的差别,一方面是由年龄,也就是纯自然的因素导致的,少年情怀属于特定的年龄段,过去了就没有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化尚未完成,社会化是成人利用一定的机制规训少年,让他们向特定的方向生长,学校教育就是最重要的规训机制之一。

所以少年的行为是两方面原因推动的结果,一是天性,二是部分完成的社会化——包括家庭背景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等等。

但是,片子是青春片,但青春片是成年人拍的,故事是成年编剧写出来的,电影里的少年形象是成年导演塑造的。不过是成年人,这些电影工业的从业者还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即中产偏上的位置,他们在制作电影这种特殊商品的时候,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视角,宣扬他们的意识形态。

故而,要评论青春片《天才枪手》,需要看看这些中产阶级成年人是如何刻画片子中的少年形象的。

片子的四个主要人物,女主学霸小琳,男主学霸班克,女配学渣格蕾丝,男配学渣小巴(上图)。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天性,不同的家庭背景,接受同样的教育,这几个因素是支配他们的行为的基本尺度

说青少年的社会化部分完成是啥意思呢?是说家庭和学校等对他们有影响,但影响还没有大到完全对其行为逻辑其支配性作用。资本家是资本的化身,资本家作为人的行为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少有个人天性的余地,但资本家的孩子还不是这样。小巴出身于大富之家(姑且认为他的父亲是个资本家吧),生活优越,所以他的气质等各方面都跟穷人家的孩子班克不大一样,但他的思维还是少年的,不是资本家式的。

少年和成人的差别,也体现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上。成人把教育和考试当作规训手段,当然反对抄袭,学生则把考试当成日常要解决的麻烦事儿之一,对他们而言,学习好当学霸、学习不好会捣蛋会作弊,都是值得骄傲的本事。

关于作弊,一开始是格蕾丝缠着小琳帮忙,成果立竿见影。小巴知道后,提出付钱给小琳,带着他的几个学渣兄弟一起走上提高成绩奔小康,小琳这才走上了靠作弊谋利的道路。

这是否说明小巴已经学会了金钱开路的资本家做派呢?我并不这样看,以少年世界的逻辑来看,这应该视为小巴天性并不抠门的反映——你有应付考试的本事,我有钱,咱们交换、互惠,这么做总是比白占别人的便宜好

我小学时代有过一个同桌,懒得很,啥作业都照我抄,我有个白纸订的练习本,用完了,他当宝贝似的收藏了,碰到题就去里面找——那时候老是同样的题重复当作业留。这小子时不时掏出一毛钱,拉着我去小卖部买糖。其实他不请我吃糖也可以,那个破本子对我完全没用,请我吃糖是仗义的表现。

格蕾丝的家境也不错,长的漂亮,她的人设是典型的傻白甜,人畜无害型。后来,当他们商量“跨国作弊”的大事时,班克发现他被人暗算的幕后元凶竟然是小巴,他们几个人之间爆发了比较激烈的矛盾,小琳想要退出。格蕾丝追出来,先是求小琳能不能只帮她和小巴,被拒绝后,她说,不去美国念书不要紧,求求你可不可以还当我是朋友。

这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小姑娘,朋友对他来说比通过考试、比去美国留学重要。格蕾丝的形象倒是应了偶像剧里的经典台词:我长的漂亮,家里有钱,难道这也是我的错吗?

女主小琳一看就是个好学生的形象,那张脸丑萌丑萌的。小琳家境很一般,父亲是个教师,一个人带着她不容易。

小琳的人设有点乱。首先,她很能干,学习好,点子多,能想出用钢琴指法传答案的办法,把作弊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考试出两套试卷都难不倒她,她一个人能搞定两套卷子,分别把答案传递出去。她还想出了“跨国作弊”的点子,干了票大的。在悉尼,当班克被抓包,她一个人完成了本属于两个人的任务量,简直小宇宙爆发。其次,她有点造反精神,够叛逆,学校发现她参与作弊,威胁要开除她,她敢质问校长,学校可以收赞助费挣钱,我为什么不能挣钱,而且抄袭的又不是我?

小琳后来的转变跟她之前表现出来的个性非常不符,跟考官斗智斗勇的一幕的确很紧张,但这不足以打倒她顽强的性格,可是她竟然心灰意冷,连属于她的那份钱都不想要了。接下来,她还跑去“自首”了,跟考试的主持方坦白了作弊的过程。只能说,这是编导者对政治正确的妥协,代价就是毁了这个人物形象。

穷人家的孩子班克是一个近乎彻底的反面形象。一开始,他是一副极其正经的面目,见到同学作弊就去老师那里打小报告,还以为小琳不知道,提醒小琳有人在抄她的答案。注意,少年世界的逻辑跟成年人不一样,班克举报同学抄袭和《老炮儿》里冯小刚给纪委写信不是一回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举报是正途,约架是邪路;但对少年而言,打小报告是最令人讨厌的事逼儿行为,这种人是最不合群儿的,是被集体放逐的对象。

当班克正义感爆棚地向老师揭发同学作弊的时候,他的“人设”就已经确定了,不是个好人,不是正面角色。当他被“拉下水”参与“跨国作弊”行动后,他的负面形象表现得更明显了——在考试间歇传答案的关键时刻,他提出多要一百万,这是趁人之危,没有信用的行为。

干完惊险的一票,班克像是发现了新世界,打算照葫芦画瓢,在另一个考试上干一票更大的,拉小琳跟他一块。这个时候,小琳已经莫名其妙地心灰意冷,不想干了,班克竟然露出了邪恶的一面,故技重施,威胁起小琳要去揭发他们作弊的详情,让整个泰国考区的成绩都作废。

关于这几个人物形象,就简单复述这么多,因为没看过电影的朋友,说再详细也是看得稀里糊涂,看过电影的,不用说也知道咋回事。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分析一下电影幕后的中产阶级成年人是如何设计这几个人物形象的

小巴,大富之家的子弟,表面上是一个公子哥的形象。但他的本性,如上面的简单分析,被定性为一个比较慷慨的人。参与谋划实施“跨国作弊”的过程中,小巴表现得很勤奋,也挺能干的,宣传、组织,印答案然后发放,他并不是个好吃懒做,只会躺在老子打下的江山上睡大觉的人。

找人打班克当然是个污点,可是在少年的世界中,打架斗狠是固有的一部分,是毛病,也不能说是什么大毛病,何况他也说了,没想到他们下手那么狠,也就是说他的本意不是给班克造成多大的伤害。综合起来看,小巴不算是个坏人。

格蕾丝,没太多可说的,人畜无害的傻白甜。虽然没主见,不上进,但这对漂亮有钱的女孩来说,算缺点吗?不算。

小琳,上面说了,有点乱,人物形象不大合理,是创作者向政治正确妥协的产物,不足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班克,母亲是个洗衣工,家境窘迫。这种生活条件使他气质阴郁,但也促使他上进,希望通过努力学习、留学改变命运,这都是合情合理的;当他阴差阳错地失去留学机会,想通过参与“跨国作弊”挣一笔钱,也是合乎逻辑的。可是,班克在关键时刻坐地起价,不立即转钱,就把答案忘掉,就是本性坏的表现了;最后,他想再干一票,小琳不愿意参加,他使出了威胁的手段,这就是赤裸裸的本性邪恶了。在这些的反衬下,此前他检举抄袭,更显出“假正经”的色彩;同学小桶向他求助,他无情拒绝,这是见死不救的冷漠。

综合来看,穷人的孩子班克是个十足的坏人,本性就是坏的

以上的梳理可以说明问题了:电影的创作者,一群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恶意,他们通过如此设定人物形象,巧妙地把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的道德水平挂起钩来,有钱人有人性的温情,穷人天生就是坏的。

如果你对这样的推论有所诱惑,不妨想想革命文艺是怎么刻画人物的——富人都非常非常坏,穷人则是善良无私的。

这是惯用的、也是管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革命文艺那样刻画人物,是为打碎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目标服务的,但革命文艺在这样做的时候过于简单粗暴,显得说服力不强,《天才枪手》这样的东西则润物细无声,在细节上高明得多,其目的跟革命文艺正好相反,是要证明现行社会体制是合理的,富人之所以富穷人之所以穷,是有道理的。

有人说,《天才枪手》对贫富分化、教育牟利等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这才是想多了。它的意思充其量是,这样虽然不好,但已经是最不坏的了。

本文标题是“《天才枪手》背后的恶意”,论述至此,我想已经说清楚了。我指的是拍电影的那些人的恶意,他们借一个精美的故事,把“穷人天生就坏所以活该他们穷”这样一个种子悄然地种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想想《盗梦空间》吧),实现为不平等辩护的目的。

写文章挺辛苦的,如果你觉得有点启发,可以打个赏哦。


您可能还喜欢:

知识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为什么读书?

何谓“人民的知识分子”

新时代,新在纠偏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