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49年的毛泽东:束手无策,还是胸有成竹?

2018-01-18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这几天又接着看了几集《换了人间》,之前在《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点击阅读)一文中谈到的老毛病还在延续,仍然在借“毛泽东”自己的嘴说毛泽东不懂经济,只会革命不会治国。

第七集,时间背景已经是1949年4月,党中央进了北京。在一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五大书记做了分工,刘少奇负责调研城市经济工作。会后,毛泽东和刘少奇一起散步,编导又安排毛泽东剖白了一番心迹:

我们如何管理已经解放和就要解放的城市,如何接管官僚资本企业,这是一个新课题。说句老实话,我毛泽东只有革命者的自信,尚无具体的治国良策啊。

接着,二人又具体地做了一点探讨,进一步渲染毛泽东面临新的建设国家的议题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既然自己不知道怎么办,那就得依靠资本家。

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的是,编导将这番话的倾吐对象安排为刘少奇,这肯定是有用意的。

这样的毛泽东,和《建国大业》里面的因为买不到烟就要把资本家请回来的毛泽东形象一脉相承。

联系《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一文中梳理的相关情节可以看出,这一系列关于毛泽东不懂得如何治国的形象塑造,集中地把时间背景设定为西柏坡会议前后。这是一个大转折的时间点,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发生了变化。把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刻画得像个无头苍蝇一般,更有助于配合毛泽东时代在经济建设上毫无建树,以至于最后濒临崩溃的谎话。

事实是什么呢?当时的毛泽东对如何建设国家是什么看法呢?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回答,只要看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收入毛选第四卷)一文就什么都知道了。

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议上的讲话非常出名,防止糖衣炮弹的侵蚀,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两个务必”等著名观点都是在这个讲话中提出的

但只要通读一下这篇不长的讲话,就可以知道,毛主席在西柏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主要阐述的是如何搞建设的问题,占据了最大的篇幅。毛主席在这个报告中所谈的对经济建设的看法与《新民主主义论》一脉相承,因为当时的政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的,所要建设的经济也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即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但必须对其加强领导。

毛主席鲜明地指出,

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农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只有将城市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了,将消费的城市变成生产的城市,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

怎么搞经济建设呢?我们先重温一下《建国大业》是如何把私货塞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嘴巴里的。

我们再看看到毛主席怎么说的:

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或者反过来,认为只要注意国营企业就够了,私营企业是无足轻重了。

是不是啪啪打脸?毛主席批评那些持错误观点的人是糊涂,那么,搞《建国大业》和《换了人间》的那群人简直就是混蛋之极。

经济工作具体怎么抓呢?毛主席在几个方向上做了具体的要求: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工业为人民共和国所有,这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一个时期内要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要节制资本,在几个方面加以限制;对农业和手工业,要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组织合作社。

南方新解放的地区和北方已经建立起人民政权的地区情况不同,搞建设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对此,毛主席也有清楚明白的论述。

不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针,毛主席还在报告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毛主席不把问题讲得条分缕析,而且语气上可以看出,是信心满满,胸有成竹的。对什么是正确的路线,什么是错误的路线,划分得清清楚楚。“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哪里有一点点束手无策的味道呢?

关于这个报告,就不多做介绍和复述了,很容易找到,大家可以去看原文。

真正的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这篇历史文献就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让主旋律影视剧的作者敢于明目张胆地歪曲历史原貌,塑造一个对经济建设丝毫不懂的开国领袖形象?

如果这不是篡改历史,什么是篡改历史?如果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您可能还喜欢:

为什么荧屏上的毛泽东总是不懂经济?

从“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到“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变化

理性看待洛宁拆除毛主席像事件

人民啊,不要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期待——纪念毛主席诞辰123周年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