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赞,小岗重回集体化方向,这个拜年方式很不错!

2018-02-14 李北方 行走与歌唱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新年伊始,多家主流官媒再次走进小岗村,发表了相关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要好好庆祝的,开年便提及改革先锋,属于情理之中。

经由相关报道,我们得知,“开创”大包干先河的小岗村重拾集体化方向,开始搞集体经济了。2018年2月9日,小岗村进行了第一次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按人头每人分到了350元。

分红大会在大包干纪念馆门前举行。在万里题写的“大包干纪念馆”金字下,挂着条幅,上写“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年度分红大会”。这个对比,意味深长。

新华社发了通稿,《从“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首次分红记》,通稿说,“如今,新一轮改革再一次发力。

新华社简短的通稿以及其他报道告诉了我们如下事实:

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2016年进行的,原则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了股权证,从村民“户户包田”变成了对集体资产“人人持股”。

小岗村集体经济资产股份合作社持有的经营性资产和品牌折算的无形资产,打包折算为3026万元,与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占股49%。合作社的总股本根据集体经济成员数,量化股权到人。

2017年,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了156.8万元,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除提取6.72万元公益金外,150.08万元用于分红,每人得350元。加上小岗村集体为村民承担的新农合、新农保和政策性农业保险,2017年小岗每个村民从集体经济中的收益约为600元。

350元也好,600元也好,都不算多。跟真正的集体化村庄带给村民的收益比起来,少得可怜。

其实,这是因为集体化对小岗来说还只是个名义,小岗并没有什么真正的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怎么搞的呢?以南街村为例,南街村的耕地集中经营,成立集体农场,只用少量劳动力就可以完成农场的工作,农业生产早就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南街村有多家村办企业,大部分村民在村办企业工作,工业和旅游业为南街贡献了绝大部分收益。

但小岗村的“集体经济”不是这样的。小岗没有以集体的方式经营耕地,而是把耕地简单地流转了出去。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小岗把土地集中起来(应该是收归到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然后大规模流转,2017年小岗流转耕地8800多亩,占全村全部耕地的60%多。其中,企业流转6300余亩,农户流转2500余亩,全村有7名种粮大户流转农户土地100到300亩之间。

小岗也没有什么工业,目前在小岗经营的企业主要是外来的,相当于招商引资形式,或者是外来援助形式。这些企业就算有利润,也不是小岗的,说跟小岗没多大关系也不算过分。

小岗有一个自己的注册企业,即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由小岗村村民委员会全资控股。根据公开信息查询,该企业注册资本3亿多,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是小岗村委会主任周群之,担任董事长的是李锦柱,小岗村第一书记,不用说又是一位上面派下来的干部。

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下面有三家参股企业,安徽小岗村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凤阳小岗科技有限公司、凤阳小岗村信泰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50%和30%。

小岗的企业经营得如何,我们目前没有资料可以参考,但可以跟据其他信息估计一下。

据安徽日报的一篇文章,小岗第一书记李锦柱说,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达到820万元。不要忘了,小岗流转出去8800亩土地,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援引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话称,根据位置、地力不同,土地流转收入每亩在600元到900元。我们取中位数,按每亩750元记,土地流转收入就应该有660万。

也就是说,除了土地流转,小岗通过其他渠道(企业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微乎其微,应该不足200万。

【这里有一个疑问:把土地归到合作社后,小岗村民分红仅有350元(加上其他才600元),这远低于各家各户直接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收入,鸡贼至死的小岗人为什么会愿意呢?】

在农业上,小岗人不直接经营自己的耕地,只是简单地流转出去,收取地租,论工业,又没有什么自己的工业——所以说,小岗的集体经济目前还只是个空壳。

小岗人的收入主要靠什么呢?靠经营农家乐,搞服务业。因为小岗顶着改革第一村的“美名”,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来来往往的游客为小岗各家各户的小饭馆提供了客源。所以小岗还是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像一堆凑在一起的马铃薯。

小岗有可能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集体经济吗?你能够想象小岗把耕地集中起来,组织一部分村民统一耕种吗?能想象小岗办起集体企业,村民到村集体企业工作吗?

很难,我一点也不看好,因为小岗没有那样的文化。迄今为止的一点想着合作化方向的努力,还是外来推动力的结果,是为了帮助小岗奔小康的。而且,市场机会现在也难寻了。

小岗走集体化的路子能不能走得通、走得好,倒还是其次,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在于:率先放弃集体化道路,带头分田单干、搞大包干的改革先锋小岗村,重拾“老路”,又开始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方向了。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这件事的标志性意义是巨大的。

“老路”二字是要带上引号的,我在《如果承包制有那么神,中国何至于“穷了几千年”?》一文中论述了,包产到户才是真正的老路,是古已有之的租佃制在新的条件下的变体,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种模式对农业发展根本没有助益——不但是老路,还是死路。相对而言,农业集体化才是新路,是通向未来的。

小岗村40年的实践已经表明,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只能维持温饱水平,连奔小康都无法实现。小岗顶着改革先锋的帽子,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源的支持,绝大多数走小岗道路的村子实际情况比小岗还要糟糕。在这个意义上,小岗走的并非典型的小岗道路。

全国有近70万个村,所有发展得好的真正的农村(靠地利的城中村城郊村不算)都是坚持没有分家,走集体化道路的。这是铁打的事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

实践不是今天才给出答案,而是早就给出了,人们早就认识到小岗道路是死路,要发展小岗,要发展农村,唯有走集体化道路。沈浩生前就一直推动小岗发展集体经济,无奈小岗人坚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直到沈浩累死,也没能推动。

2016年,大领导到了一次小岗。正是在那次探访之后,小岗的集体化尝试才真正开始,小岗集体经济资产股份合作社就是在2016年底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20周年和30周年的时候,一把手都去了小岗,今年,我想大领导不会遵循惯例再去了,2016年已经跟小岗道路做了告别。

新时代真的到了,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小岗的那一页已经被翻过了。大包干纪念馆还会矗立在那里,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您可能还喜欢:

如果承包制有那么神,中国何至于“穷了几千年”?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要什么“乡贤”,为中央的明智打call

毛泽东思想与群众路线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

行走与歌唱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李北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