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比《战狼2》差在哪儿?
欢迎关注李北方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批判与建设
我们没办法不把《红海行动》和《战狼2》做一番比较,因为这两部电影有相同的主题——撤侨。这是迄今为止被生产出来的仅有的两部以此为主题的中国电影。
据说,《红海行动》立项时间更早,那么两个片子的创作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并不存在后上映者对先上映者的借鉴。因此,对二者进行比较是公允的。
依我看,《战狼2》要比《红海行动》好得多。看完《战狼2》,我对它的评价几乎是完全正面的,不是因为它哪里都好,而是因为它的优点、突破性足以压倒它的不足,所谓“一白遮百丑”。(参见《吴京的一小步,中国的一大步》)
《红海行动》就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了,唯一可称道的是它的战争场面刻画,这就是为什么追捧《红海行动》的主要是军迷。如果上映时间能抢先,《红海行动》还能占一个题材上的突破性,可惜被《战狼2》落在后面了。
市场也给出了回答。到大年初十,《红海行动》上映十天,票房破了20亿。这虽然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春节档,《红海行动》至今还被《唐人街探案2》压着一头。虽然《红海行动》最终的票房收入有可能超越《唐人街探案2》,但没有任何可能接近《战狼2》创造的高度——《战狼2》上映十天的时候,票房已经过30亿了。
《红海行动》相对于《战狼2》的逊色之处,我初步归纳为三个方面。
01
《战狼2》要比《红海行动》丰富得多。44 33470 44 14987 0 0 3005 0 0:00:11 0:00:04 0:00:07 3005>这里说的丰富,是多层面的,但这部分只从艺术层面着眼。
首先,在电影类型上,《战狼2》就比《红海行动》丰富。《红海行动》只能叫做军事题材电影,观众看到的就是枪啊炮啊,啪啪啪咣咣咣。这些东西《战狼2》也有,也有枪战,也有坦克大战,但《战狼2》同时还是一部功夫片,吴京是打星出身,电影的高潮是冷锋和雇佣军头子的肉搏——巧了,都没子弹了。
其次,《战狼2》在故事上更丰富。主角冷锋到非洲寻找杀害恋人的仇人,恰好遇到所在国发生动荡,然后恰巧接下了带领侨民撤侨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美国妹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差点挂掉,然后奇迹般地康复,最后发现杀害女朋友的仇人正是雇佣军的头子,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把故事推向高潮。
相对而言,《红海行动》没有什么故事可言,就是去营救被困侨民,救完一拨人,又遇到一个被绑架的邓梅,接着去救。在解救的过程中,大小仗不断,一直打。这条主线简单到苍白,女记者调查“黄饼”的副线又矫情得要死,由这条线引出的最后一场战斗也显得很弱,不能称为高潮,只能叫做尾声。
再次,《战狼2》的人物塑造也要丰富得多。主角自不必说了,不光有主角光环,又能打又打不死,还情深意长,对死去的恋人念念不忘,然后又获得了美女的芳心。在主角之外,你还会记住那个黑胖小子,那个黑大妈,“达康书记”扮演的保安,以及那个很2的富二代,甚至那个市侩的管家。《红海行动》呢?可以说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人物形象,里面就是张译、张涵予、海清算是熟脸,各自扮演的人物还没啥个性,其他人更不要说了,看一遍的话根本对不上号谁是谁。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视听效果固然重要,但人物和故事仍是基础,尤其是人物刻画最为重要。人物塑造失败,故事讲不好的电影,无论如何不能算好电影。样板戏是多么主旋律的作品,虽然宣扬的是集体主义,但创作上还是要坚持“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的原则,这是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
02
《红海行动》片尾特地打出字幕: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虽然有事实为基础,但电影的每个细节都是编的,《战狼2》也是一样。
虚构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来虚构。根据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看到创作者的理念,这个理念又通过电影传递给观众。
在对真实世界的逻辑、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和表现上面,《战狼2》明显高出《红海行动》一大块。
两个电影都把背景放在了非洲,被战乱困扰的非洲国家。战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战乱为什么发生,并不是电影要回答的问题,但也在电影叙事中多少都要有所表现,这是绕不过去的。
当今仍处于战乱的地区,其动荡的机制跟我们以前的军阀混战是类似的,既有内部各派势力争权夺利的因素,也有外部势力介入,寻找和支持代理人的因素。直白点说,非洲、中东的动荡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一些恐怖组织的幕后老板也是美国。
对这个事实,国内的影视作品想要直接点出来,怕也是困难的,因为还有过审的环节,审片子时还要考虑外交影响。《战狼2》拐弯抹角地表达了西方国家/白种人跟非洲战乱的关系,设计了欧洲雇佣军的形象,还讽刺了一下拍屁股跑路的美国人。但在《红海行动》中,白人的形象根本就没有出现,都是当地人在互相打打杀杀,这就遮蔽了真相。哦,对了,只有海清的助理看着像白人,但是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形象,还作为受害者被恐怖分子给斩首了。
中国正在走出去,中国跟这些至今仍不太平的地区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中国老百姓和军队走到这些地方,跟当地如何交往交流?
在《红海行动》里面呢?这个因素是完全缺失的。执行撤侨任务的蛟龙小分队完全是“闯入者”的姿态,在电影里,除了官方渠道与政府军的沟通,中国人跟当地人没有什么接触。我们很难搞清楚该片的创作者是如何构想中国与非洲的关系的。在这种呈现方式里,非洲只提供了枪战发生的场所,非洲人的喜怒哀乐是没有位置的,甚至连被围观的位置都没有给。
03
大家的一般评价是,《战狼2》和《红海行动》都通过讲述撤侨故事表现了中国的强大,一个强大的中国可以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了,这是自豪感的来源。
这么说并不错,但在表达这个情绪方面,《战狼2》要高明得多。
《红海行动》表现了何种的强大呢?有武器的强大,比如临沂舰副炮对火箭弹的拦截,的确很精彩;有作战能力的强大,蛟龙分队无论单兵能力还是团体协同,都很出色。影片中蛟龙的口号是“勇者无敌”。
但这是真正的强大吗?未必,这个意义上的强大是相对的,在8对150的时候,再强大也不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还得让伊国的政府军出面充当大BOSS,收拾局面。
武力方面的强大终究是浅层次的,真正的强大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与道义上的感召力。打个比方说,有足够的钱去摆平事情,固然是厉害,但真正的厉害是,一报名字就管用。
在《战狼2》里面,叛军是敬畏中国的,所以不敢动中国人,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政权,需要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支持。故而,中国使馆可以充当避风港,冷锋举着国旗可以通过交战区,交战双方暂时停火给中国人的车队让出一条通道。
在这样的表达中,我们能感受到真的强大,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才有的自豪感。
但在《红海行动》里面,中国这个符号连个屁都不顶。同样是叛军,同样有政治诉求,但攻击起中国侨民来毫不手软,而且就是奔着中国领事去的。后来,支持叛军的恐怖组织企图取而代之,但他们也一样不鸟中国,绑架中国人质,还打算把中国人质给处决了。
按《红海行动》的表达,中国算哪门子强大呢?根本不算,人家根本不买中国的账。
观众一点也不傻,是骗不了的。是看着8个海军士兵挑150个恐怖分子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还是看着冷锋胳膊上套着国旗安然通过交战区更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冷锋以胳膊为旗杆、高举国旗的形象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精彩定格,观众的情绪在那一刻被调动到了顶点。《战狼2》的56亿票房就是这么来的。
而《红海行动》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忘记,虽然它的战斗场面拍得不错,但迟早有比它拍得更好的军事题材电影出现。
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判断,“若干年后,《战狼2》一定会被当成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哪怕那时候已经出现了百亿票房的中国电影。而到那时,《红海行动》恐怕已经没人想得起来了。
您可能还喜欢:
我在这土地上长大、生活、行走,与她骨肉相连。有一天还会归于她。就这样,我要在她的怀里一路行走,一路歌唱,没有青春,没有衰老。
我的生命上连高天,下接厚土,于行走中,便获得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