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丨你和交换只有一步之遥(下)

2017-02-20 访谈菌 深大就业




说到交换大家都心生向往

更少的花费短时间的体验听起来性价比很高

但在正式交换之前务必要做好功课

访谈菌为你双手奉上

来自美国,意大利,波兰三位交换生的分享



   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2016.9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2016年9月,我来到了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哥伦比亚大学。

 

与大家想象的正规交换项目不同,我参加的是一个语言项目。若说语言项目与正经交换项目有哪些差异,大概就体现在选课及授课方式上。语言项目通过学习美国的法律、政治、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来了解英语,交换项目则像国内学生一样选课来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交换项目不去而选择了语言项目呢?

 

很简单呀,雅思成绩不够。



在我来到纽约之前,它曾经是我心中的世界之巅。而在这之后,我心中对它只剩下一句评价:

 

I don’t wanna leave here.

   

这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它可以工作得很疯狂,也可以玩得很享受。哥大的图书馆常年没有空位,汉密尔顿的票能排到下一年的八月份……明明日常中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在这里的生活总是十分enjoyable。

 

在教学上,老生常谈的小班教学是这里授课最常用的方式。一个班有12个人,相较于国内我们会有更多的互动、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如果有需要的时候,甚至会去到课堂外。例如提及法律方面的课程,我们便会去到法庭上课。

 

即便是英文,喜闻乐见的语言问题依旧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与学分项目的不同,老师会很照顾、很耐心地讲解。例如我们提到纽约的交通,我们一直在讲train、subway,这时会有一个单词infrastructure能更好地概括这些交通工具。



说起交换,人们可能会想起繁多的课程及多彩的课外生活。但实际上,学习和作业才是交换生的日常写照。在哥大这个环境中,书呆子不多,游手好闲者不多,多的是真正优秀的同学,他们学术能力过硬,并且多才多艺。在课余时间中,我会选择健身和各种玩博物馆及著名景点。当然,作为学生,学习才是我生活的重点。



2017.1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2017年1月,结束了持续4个月的纽约学习生活,我回到了深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出国无非是以另一种方式观察世界。因此在交换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致规划下在国外的生活,明确在交换期间要完成的事情。

 

对于这次出国的感受,大概还是那句话可以概括:

 

I don’t wanna leave here.

 

还记得之前我为什么会参加这次语言项目吗?

 

为了申研。

 

如果要说这次美国之旅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大概是坚定了我申研的信念,同时坚定的由广告策划专业改读了计算机专业。在国外,我有更多的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综合了工作、创业、留美各个方面,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纽约,选择了这个让我疯狂迷恋的城市。

 

I love New York City!



   意大利 ● 米兰理工大学  


问我为啥想去交换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世界辣么大想去看看,有机会嘛当然想多出去体验一下啦。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搜寻交换的目的地,因为我所学专业是建筑,又因为学院对交换项目有所限定,所以最终将目标锁定于意大利米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沉迷于学习,因为公派留学是需要提供雅思成绩单的,所以我很努力的在准备。终于如愿得到了米兰理工大学参加交换的名额。那一段经历可以用充实来形容吧。



刚到意大利的时候是春天,气温就个位数,但因为都开着暖气,对于久居于南方的我来说也就小菜一碟了。


至于饮食方面,意大利人对食物是出了名的热爱,各种美食数之不尽,品质都特别的高。一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很愿意去尝试很多意大利食物,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心头好,但是慢慢地才发现中国菜才是真爱,之后的很多时间里,我都是自己下厨。讲真,我还是有一个如假包换的中国胃呀。



在意大利的学校里倒不用整天画图,更多的是小组讨论。和国内截然不同,课程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做设计的,所以小组合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沟通就成了学习的关键因素。同学们都非常友善,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笔记。


学校里选修课的质量也很高,不仅是因为老师课堂上准备的内容充足,高质量的另一个原因是课下也会有很多的阅读任务,所以啊,即便是选修课也要花不少的精力呢。


有一门我很喜欢的课叫“culture of urban planning”,这是一门完整的梳理了规划方面发展的课,课程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我很喜欢,能感受到老师准备的很用心,这些任务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们理论知识的缺失的部分。


不止这门课的老师,其他的老师也很赞,虽然会布置很多的阅读任务,但任务都是贴近所学知识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能够即学即用。



在意大利的这半年里,我从北往南游历了不同的城市,一方面是想深度的学习历史建筑遗产,另一方面是想了解人文风情。


从北往南,城市越来越有温度,南方也比北方更加的热情奔放。


意大利人嘴甜不是盖的。每当到一个城市,我都会一个人画画写生,有一次在威尼斯,一个意大利人过来搭讪,开口就夸“你画的真好看,不过没有你好看”(大概意思),意大利人表达情感就是这么直接。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这还是要看场合的,在旅行的城市,大家的心情都比较放松,自然赞美的表达也就多了。


在佛罗伦萨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在老桥上遇到了一个当地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个街头画家,在乌菲兹美术馆广场上画画。他很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路边走边聊,带我们去小教堂广场门口,喝葡萄酒,吃小吃,带我们做着这些只有当地人才会做的事,然后与我们畅谈两国的文化,当然他也会时不时地夸“你们笑得真好看”,“你们亚洲人皮肤真好”。


意大利就是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着热情,随性,热爱艺术气息的国家,风情万种,热情高涨用来形容它再适合不过。



交换让我收获了什么,我想,就是生活本身吧。

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异国他乡生活这么长时间,第一次要学会照顾自己。发现生活不仅仅是那么简单,小到买菜做饭,与人沟通,在这半年才发现原来这些竟然如此重要,关于生活还有这么多事要去学习。


在和意大利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优良的品质,比如说乐于表达自己,乐与赞美他人。虽然都是琐碎细节,但却温暖人心。


交换了之后,相比从前更喜欢与他人交流了,视野开阔起来,进而也有了继续深造的打算。

 

生活就是这样,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分享,也许会收获一个更明朗的自己。

 


   波兰 ● 亚当.密茨凯维奇   


从初中时候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因为什么呢?


可能生性是一个带着点叛逆的懒散的人,是喜欢欧洲那种无忧无虑,吊儿郎当的感觉吧,向往可以随心所欲不用顾忌自己是不是成功。


本来修了双学位汉语言文学和金融专业课挺多的,但觉得学分也修的差不多了那就出去走走,打包好行李就出发交换了。


巴塞罗那为游人速写的画家


去到波兰主修的是行政与法律,语言其实不是大问题,很多人的英语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发音和语法正不正确没有让别人听得懂你在说什么重要。



因为是交换生,所以可以选课的范围很广,选了很多西方历史文化的课,课堂上的学习大多也是和深大这样小组讨论。


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的留学生在课堂上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会基于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具有中国色彩,而外国学生会更多的提出世界性的想法,普遍通用而看不出国度,更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可能也是文化多样性融合的一个体现。

 

平时生活中也会发生一些像段子一样的小插曲

在国外未成年人不能买酒,在买酒(10%酒精的水果酒)的时候被要求出示护照,论刘海的减龄作用,不能因为我161cm的身高和贵国小学生差不多就这样子伤害我呀,谁逛个超市还会带护照呢(摊手)。


挂在法国人厨房的中国大字报


还有一次是实在吃不惯外国的菜系,在厨房炸鸡翅的时候油烟太大触发了火灾器(静音的),看着保安小哥拿着灭火器冲进来对着拿着锅铲一脸懵逼的我,丢下一句 “Oh~ Chinese cook”就转身走了,要说油烟有多大呢,大概是整间屋子烟雾缭绕吧,毕竟抽油烟机不是专门为了蒸炸爆炒的中式菜准备的。

 

在没课的长假,也自己一个人周游列国,暴走十几个国家,选择独自出行是为了不用迁就,想睡到日上三竿,或是说走就走的潇洒,但看到叹然观止的美景也会有点小遗憾此情此景没有人可以分享。(但我可以发票圈啊)


匈牙利布达佩斯


要说旅行下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大概是学会灵活使用谷歌地图和知道哪个软件订票最便宜啊,偶尔逛到不要钱的博物馆感觉像赚到了一样无比兴奋。还要把一天所有的行程事无巨细的全部安排好,不然可能就会造成贪玩过头在烈日下徒步两公里荒无人烟随时担心被抢的公路和露宿街头(目前还没遇到过)。

 

还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和你们分享,提前一天把行程发给最好的朋友(不想让家人担心),然后约定两个小时联系一次,如果十二个小时了还没有联系的话就要考虑帮我报警了。出门在外,安全第一。


旅游的时候也会认识很多有趣的人,在土耳其时候遇到一个热情的妹子,聊了一会发现志同道合,相见恨晚,带着我和她的父母一起晒太阳浴(枉我一生致力于美白),去参加俱乐部,开车去海边,这种感觉像是在土耳其有了家人,土耳其的食物是我吃过最合口味的,描述起来大概是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的混合吧。


土耳其菜


百闻不如一见,一直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名家之作就在你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是很奇妙的,身临其境了才能感受到书本的内容立体了起来,感受到以往辉煌的建筑沉淀下来的历史的底蕴,感受到画家一生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

 

一直觉得要读很多的书做一个智慧的人,特别崇拜像哲学系的老师那样很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一点文艺青年端起来的架子觉得读商科只是为了挣钱过于急功近利的,但慢慢的会觉得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手段只是达成目的的过程。

 

现在回国了,习惯了慢悠悠的生活状态看着同伴们都在敲锣打鼓的找工作也加入了就业的大军,进了互联网公司,也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计划是在国内先工作两年积累工作经验再去荷兰读商科,毕业后再扎根在那,也一步步向着目标在努力。

 

但如果没有目标也不要觉得迷惘,这是生活的常态,知识都是有用的,装备好自己总没有错,当机遇来了的时候不会因为你没有目标而对你冷眼相看。


爱琴海


交换到底是不是有用这件事情,是见仁见智的,去了进修,在校园接受不一样的知识;去了旅行,在路上感受到异域文化;去出了国门看看,中国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最重要的是带着目的去交换而不是盲目的出国,明白旅途的意义。


简祯曾这么说过:“我说人生啊,如果尝过一回痛快淋漓的风景,写过一篇杜鹃啼血的文章,与一个赏心悦目的人错肩,也就够了”,这三位受访者也算是达成了第一点了吧。

但是,世间风光无限好,尝过一回又如何愿意停下脚步。不管是美国,意大利还是波兰都各有各的温柔与妖娆,宁静和热烈。即使在人间的紧锣密鼓中,我们也仍然期待新的风景。


音乐丨《ハナミズキ》



更多:

访谈丨你和交换只有一步之遥(上)

ONLee Studio创立者Lee专访丨遇见百分百女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