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兴良教授专著《中国刑法学的新展开》于日本出版






陈兴良教授学术专著于日本出版

《中国刑法学的新展开》

中国刑法学の新展開



陈兴良(著)

西原春夫(监修)

松尾刚行、王昭武(翻译)


出版社:成文堂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25日








本书是以“前苏联刑法理论向德日刑法理论”的转变为核心主题,由现代中国的刑法学代表学者、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描绘的中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历史的日译本著作。


旧ソ連刑法理論から日独刑法理論への転換を中心的テーマとした、現代中国を代表する刑法学者である北京大学法学院陳興良教授による中国刑法理論の発展の歴史を描き出した書籍の和訳。






目录






《中国刑法学的新展开》

代序     为刑法学写史

第一章   刑法学:向死而生

第二章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第四章   犯罪客体的去魅

第五章   犯罪主体的消解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的反拨

第七章   违法性论的重塑

第八章   有责性论的转向

第九章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第十章   因果关系论的回归

第十一章 违法阻却论的演化

第十二章 过失犯论的展开

第十三章 未遂犯论的滥觞

第十四章 共犯论的嬗变

第十五章 罪数论的转换



刑法学のため歴史を書く――序に代えて――

第1章 刑法学:死に向かって生きる

第2章 行為論の根源を探求

第3章 犯罪論体系:四要件から三段階へ

第4章 犯罪客体の神秘性の喪失

第5章 犯罪主体要件の解消

第6章 構成要件論の引波

第7章 違法性論の再建

第8章 責任理論の転換

第9章 不作為犯論の生成

第10章 因果関係の回帰

第11章 違法性阻却論の進化

第12章 過失犯論の展開

第13章 未遂犯論の濫觴

第14章 共犯論の転換

第15章 競合論の転換







日文版序






《中国刑法学的新展开》



我的《刑法知识转型(学术史)》一书2012年出版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在本书的日文版即将在日本成文堂出版社出版,本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书日文版的出版,要感谢中日的诸多师友,正是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才有本书日文版的问世。在中国方面,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江溯副教授是本书日文版的积极发起者;苏州大学法学院的王昭武教授是本书日文版的积极推动者,他们都为本书日文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在日本方面,首先值得铭记的是已故东京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西田典之先生,在其生前就为本书日文版的出版操心操劳,帮助联系出版社,甚至西田教授还允诺资助出版。如今西田教授斯人已去,但他对本书日文版出版给予的关心令人感怀。

本书日文版的出版,我还要特别感谢西原春夫教授。西原教授致力于中日刑法的学术交流,与中国老一辈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马克昌教授等共同开创了中日刑法交流的平台。我作为晚辈学者,参加了西原教授组织的中日刑法交流活动,深受其惠。此次本书日文版出版,邀请西原教授担任推荐人,西原教授不顾年事已高,亲笔撰写推荐文,令人感动。

回想起来,我认识西原教授也已经三十多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西原教授来到当时我所任教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访问,那时就亲耳聆听过西原教授的讲演,成为当时了解日本刑法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我完成《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我的代表作的写作的时候,恰逢西原教授的《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一书的中文版出版,拜读了以后深受启发。为此,我在该书的末尾专门写了一篇“结束语”。在这篇“结束语”中,我引用了西原教授关于刑法的基础要素或者根基的论述,并将研究刑法根基问题的刑法哲学称之为自然法意义上的刑法哲学。

正是在西原教授的启示之下,我此后又出版了《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和《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这两部刑法哲学著作,从而形成我的刑法哲学三部曲,成为我早期刑法学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因此,西原教授以其人格与作品的睿智与魅力影响着我及其其他中国年轻学者的刑法学术成长。

在此,我还要郑重地对本书的日文译者松尾刚行先生表示衷心感谢。松尾刚行先生本科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此后从事律师业务,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得LLM以后,又在刑法专业师从梁根林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松尾刚行先生日文与中文俱佳,基于对日本和中国两国刑法学术的了解,松尾刚行先生是本书日文的绝佳译者,为本书增色甚巨。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是我对中国近四十年来的学术史的一种描述。刑法学在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国家的法治进程紧密相关的:法治亡,则刑法学亡;法治兴,则刑法学兴。1979年以来,中国的法治恢复重建,相应地,中国刑法学也呈现出一个起死回生的演变轨迹。本书力图对中国当代刑法学术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经验借鉴。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是中国刑法学界首部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刑法学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勾勒和规律提炼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一部填补中国刑法学的学术史之空白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刑法学的理论发展,提升中国刑法学的学术水平,完善中国刑法学的知识形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一书在对中国刑法学当代发展进行一般性考察的基础上,又分为十五个专题对刑法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学术史的梳理,主要包括行为、犯罪论体系、犯罪客体、犯罪主体、构成要件、违法性、有责性、不作为、因果关系、违法阻却、过失、未遂、共犯和罪数等问题,由此形成本书的基本框架。本书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史进行了客观与真实的刻画与描述。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一书对中国刑法学的学术史的考察,勾画了中国刑法学四十年来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刑法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国刑法学未来发展的思路,对于中国刑法学的知识转型和理论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刑法学界对刑法理论发展的自我反思和反省,反映了中国刑法学人在刑事法治发展过程中,力图通过刑法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回馈现实的决心和信念。因此,本书以其独特的学术样态,成为中国刑法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一书采用的是学术史的写作方法,这在中国刑法学界可以说是填补了空白。学术史作为对学科知识形成与演进的历史描述与总结的文体,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中国刑法学在部门法学中是较为成熟的学科,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本书出版之前没有专门的刑法学术史。本书的出版为中国刑法学的历史面向提供了了解的途径,对于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与繁荣都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本书所躬行的学术史的研究方法,在中国法学界也还是具有尝试性的一种探索。随着法学各部门法学科的发展,各个部门法的学术史研究也会提上日程,因此,本书对于此类部门法的学术史写作,具有方法论的示范功能。

在本书中,我是在当代刑法知识转型这个命题下进行中国刑法学术史的叙述的。所谓刑法知识转型是指从苏俄刑法学向德日刑法学的转向,在此存在一个德日刑法知识的借鉴问题。在中国刑法学术背景中,德日刑法学是一个他者。如何吸收德日刑法知识,并使之本土化,为中国的刑法立法与刑法司法提供理论引导,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刑法学人的历史使命。在本书的相关专题中,我收集大量资料,力图勾画出中国刑法学术演进的轨迹。因此,本书日文版的出版,对于日本读者了解与理解中国近四十年来的刑法学术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我期待本书能够成为日本读者观察中国刑法学的一个窗口。

是为序。


谨识于北京海淀锦秋知春寓所

2017613



☞ 日本亚马逊网站订购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