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襄才没有误终身呢

净源 净源 2021-03-29


为了补上少年时缺失的一课,三十几岁才开始读金庸。在读小说之前,先知道了“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就为了这句话,读完神雕侠侣又紧跟着读倚天屠龙记,昏天黑地的,就想知道郭襄后来怎么误终生了,小毛驴走天涯,有在哪座山上找到大哥哥吗?


耐着性子将倚天屠龙记读了大半,依然没找到后来的故事,关于郭襄的描述只有那么短短几句话,那时,她早已是那个流传于江湖的传说。


再也不见,再也不见,大哥哥与他的爱人,遁世做了神仙。只有峨眉山上的云与霞,从此一生陪伴。


起初,替她失落得像是自己的心里也缺了一块似的,待得念头回转,倒松了口气,没有苦恋纠缠,没有狗血愁怨,只有十六岁的记忆,永远美好,深藏心间,宛若初恋,正是初恋。


襄阳城决战时,郭襄被缚高台上,“她初时自极为惶急,但事到临头,心中反而宁静,举首向北遥望,但见平原绿野,江山如画……回思与杨过数日相聚的情景,虽自今而后再无重会之期,但单是这三次邂逅,亦已足慰平生。”


每次读到这句话,都要唏嘘感叹,谁不知这人间多少无奈,也并非要执着于一个结局,只要相遇时曾感受你真心赤诚,便已足慰平生,哪怕那真心并不是爱情。


郭襄真的误了终身吗?我不觉得。


十六岁那年的烟花绚烂一瞬间,已胜于许多人天长地久的相看两厌。



“一见杨过误终身”,出自香港女作家林燕妮的的一篇同名散文。


有趣的是,我后来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转载林燕妮这篇文章,后面短评里,好多人在重复着另一句话:


假如能够遇到他,误了终生又何妨?


林燕妮评杨过,用了一个“真”字,“杨过是个很真的人,由于他真,在年轻姑娘的眼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情,假如杨过是利用自己对女性的吸引力去摆布她们的话,她们反而不会对他那么死心塌地。”


就是这个道理,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懂。真,其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上的魅力,可现在的人们都说,“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所以现在的人们也总在说,“再也不相信爱了。”


林燕妮也在文中写道,“郭襄年纪轻轻便遇见了这位出类拨萃、倜傥挥洒、大智大勇而又心细如发的男人,日後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  


杨过并不是一直这样温厚谦良,少年时也曾轻浮鲁莽,对无双、程英、完颜萍、耶律燕都轻佻促狭。但十六岁的郭襄多么幸运啊,她遇到的,已经是那个被岁月打磨过的良人。鲁莽不再,真与淡,却在十六年的等待后浮现出更加清晰的轮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年少时就遇到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前段时间突然有一个女朋友问我,她还是小姑娘时遇到过一个完美的人,这些年来,尽管有了自己的生活,思念却越来越浓了,怎么办?


我想,将这种思念藏在心底,就会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吧。想来有些美好太娇弱,大概经不起俗世的打磨。


其实杨过也并不完美,只不过,少年轻佻容易被原谅,成年之后,又是归隐遁世成全了他。说到底是作者塑造的这个形象,在此戛然而止,像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现实生活里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爱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两个人的智慧。



2018年,许多大师离开这个世界。转眼一周年了,我是因为金庸的离开,才来补上少年时代缺失的武侠这一课。读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家国情怀是大框架,大框里头两个小框,一个是刀光剑影,另一个就是儿女情长。


被金庸誉为“现代最好的散文女作家”、写下“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香江才女林燕妮,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离世。


这是一个有才有貌有背景的女人,一世风光无限,出生于名门望族,14岁时出入社交场,为舞会上穿香奈儿还是迪奥发愁,大学时就读名校伯克利,亦被称为“校园里最漂亮的女生”,回到香港后,有事业有财富有爱情……


可是她在晚期的文字中写道,“下世不想再做林燕妮,太辛苦了,想做一个傻傻的,有老公爱惜的女人。”


佛说有八苦,生老病死之外,求不得也是其一。故事里的郭襄,一生的求不得显而易见,而故事外的林燕妮,看似什么都有了,也有她的求不得。


林燕妮与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的一段爱情,冲破世俗,轰轰烈烈十几年,最后却未能善终。分手闹的很难看,林燕妮保持了沉默十几年,却在黄霑2004年去世后重谈起当年,引起诸多骂战。


可我们分明能够读到,那不是真正的平静。前几年有本传记书《黄霑,你道简单是声笑》中提到林燕妮,有句话说得好,“往事,她都看淡,却没收声,无非因为女人有一点是与男人不同的,恨到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


林燕妮自己也是提过这“恨”字的,宋词人朱敦儒有一阙《桃源忆故人》,其中有一句“飘萧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这句话引发才女许多感慨,在专栏里专门写过一篇《不共红尘结怨》,阐述她心中的爱与恨,“不是叫你学习大量,只要你不投入地去恨,你自然会量大无比”,虽非如她所说的大彻大悟,可细细想来,也是种十分接地气且可执行的智慧了。



人前的风光与人后的落寞都是真实的存在,生活的惊涛与内心的安宁也并非不可共存。有时候想一想,竟然不知道郭襄那样的悟道山中,与林燕妮这般的繁华阅尽,究竟哪个更值得。但我想来,书里书外这两场遇见,却还是遇见杨过更值得,一世求不得,也好过得到之后的结尾竟是撕破脸扯破皮。


故事中的郭襄与故事外的林燕妮,共同的结局是,她们后来都遁入空门,参悟如何不得而知,终生究竟有没有被误,大概看最后的时刻是否平静。


林燕妮也是去年离世的,在明报上的专栏“寂寂燕子楼”最后一篇,《我又见到永恒》中,依然有着小儿女的娇嗔。


关于郭襄的故事,太少了,我翻遍倚天屠龙记起初竟是只为找到她的下落,但她已经只是那个江湖传说,像湖心一抹云烟,影影绰绰。金庸先生已去,再也不用指望有个郭襄外传什么的,却也因此,尽可以将她的结局投入你自己的想象和期待。


我愿意相信,在最后的时刻,她面带微笑,神色安详,睁眼是峨眉山的云与霞,而闭上眼,全世界都是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后记:纪念金庸先生逝世周年。还想写靖哥哥,想写李莫愁与小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