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美丽乡村巡检:三圣花乡、安仁古镇、明月村

2017-06-09 乡侬

乡侬物语

4天3夜的时间,

对于乡村建设来说,

可能修不好一条路,

盖不完一座房,

但却可能改变人心。

新农村建设也是心农村建设,

换了思想,找准了方向,

才会少走弯路。


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

需要每一位乡建人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乡建要允许慢,

甚至要鼓励慢。

慢下来,过程自会精彩,

这是这次游学考察带来的启示。





5月31日至6月3日,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运营”游学考察团远赴成都,深入考察三圣花乡“五朵金花”、安仁古镇、明月村,切身感受这些优秀乡镇的温度。全团共42人在4天3夜的时间里,带着乡建中的问题去考察这些有丰硕成果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与当地乡建带头人、乡村产业操盘手深入交流实践经验,亲自体验经典民宿和养老地产项目,在艺术餐厅、田园餐厅品尝当地美食。

 


本次考察是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系列考察活动的第七期,本期考察团成员有镇一级的政府领导,如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党委书记许祖刚、镇规划建设环保所所长叶有强带队的一行12人、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尹志敏等,有基层的村书记,如潜江市张金镇高口村主任王知金、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主任马焕元等,有有志于乡村建设的优秀湖北企业家,如湖北康乐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嵘、武汉市五里山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王斌,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的专家学者,如湖北省社科院硕士研究生陈湘君等。

 

 


第一站


三圣花乡




本次游学考察团的第一站是三圣花乡的“五朵金花”,大家在这里乘坐大巴车领略了“五朵金花”的迷人风光,切身体会了乡村全域旅游规划与乡村“一村一品”定位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参观文艺青年的圣地——清源际艺术中心、成都网红民宿——“隐约”、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三圣乡花木市场,了解了丰富的乡村产业形态,以及其不断升级迭代的奥秘;通过与红砂社区书记朱大顺、三圣花乡景区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国太、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董事长刘海波的座谈交流,了解了乡村建设的三方——政府、原住民、新村民,各自如何分工和定位,乡村集体资产如何运营与增值,特别是如何发动群众的问题、农村土地集中流转问题、如何引进优秀产业精英的问题和如何提升乡村土地的产出水平的问题。



三圣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城乡结合部,“五朵金花”其实就是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多年之前,它们曾 36 41928 36 15265 0 0 3144 0 0:00:13 0:00:04 0:00:09 3144成都最穷的花乡,经过多年的统筹发展,三圣花乡现为成都城区生态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客流量1200万人。

 


与不少景区竞相开发游乐设施吸引游客的做法不同,三圣花乡更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在“艺”字上大做文章,以乡村旅游为文化载体,以农用地、农宅为主要场所,以艺术家或艺术机构为主体进行经营、创作、交流展示的艺术空间,以文化交流活动和艺术创意产品为服务手段,向大众开放,注重公共共享和参与,倡导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娱乐慢生活方式,让前来赏花的人进得来,更留得住。三圣花乡将优质的文化产业资源与之相结合,推动“农家乐”向“艺家乐”转型升级。

 


这五个村子相距较近,但各具特色,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的错位发展型产业,“四季有花看,四季有菜吃”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竞争。

 

 

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

走进清源际艺术中心,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虽与喧嚣闹市比邻,但幽静与平和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小坐于青檐下,院内暗香浮动,竹影摇曳,乘风揽胜;屋内品茗茶香清韵,畅说天南地北,笑谈艺术人生。这里的每一盆花,每一个小物件,都很考究。

 


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既是成都市锦江区的重点文化创意旅游企业,也是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转型升级“艺家乐”的成功典范,亦是各省、地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参观考察的必到之处。

 


该中心是一家集艺术品交易与收藏、艺术收藏品鉴赏与展示、艺术创作与交流、艺术信息传播与推广、学术研究与探讨为一体的专业性文化艺术创意空间,是以艺术家驻留计划为核心的专业文创基地。传统文化的精髓浸润于清源际,各种文化艺术在这里碰撞交融,生根发芽,并在这块原本就肥沃的土壤上迅速成长。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在开展专业性学术研究的同时开展文化艺术普及活动,让度假的游客和市民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力图把红砂社区升级打造为一个来了成都就必须去的地方。


 

红砂村到红砂社区的转变之路


座谈会上,红砂社区书记朱大顺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红砂村到红砂社区的转变过程,以及将农家乐升级为艺家乐的成功经验。他介绍道:红砂村依托花卉产业传统优势和历史人文特色,率先成立了红砂村餐饮协会、小盆花协会和红砂村联合工会,形成“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协会、大企业的搭桥引线,引进了花卉龙头企业和特色餐饮经营户,吸引了大量民间资金的注入,同时保证农民的3个利益不受影响——土地承包权、土地收益权、在地就业权,促成了村民与企业共驻共赢的效果。

 


同时,引导村民将自家房屋打造成富有老成都特色的花乡农居。第一期改造只有28户参与,因此采取了党员“示范带动”的方式,引导村民实施改厕、改厨的“厕所革命”和“厨房革命”,使全村的农房改造面积达到2万余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优化了村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农居整体形象,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申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打下坚实基础。

 

众多游客来红砂社区参观,吃喝玩乐当然缺一不可。红砂村开始提供室外娱乐活动,以及农家乐食宿娱乐一条龙服务。再用产品模式将服务产品加以丰满:用星级标准建设农家乐,开发茉莉园、牛王庙、玫瑰风情园等众多景点,让更优质的服务吸引附加值更高的顾客。

 


三圣花乡景区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国太,就三圣花乡景区文化创意产业、景区未来发展、艺家乐现状及未来升级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清源际艺术中心董事长刘海波先生对清源际艺术中心的整体运营模式、开展工作情况和长远规划进行了简要介绍。

 

考察团一行在听了嘉宾的分享后,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双方共同探讨,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座谈会结束后,清源际艺术中心董事长刘海波先生带考察团一行参观了砂器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国际驻工作室。

 


随后,考察团一行来到成都网红民宿“隐约”,听老板娘讲述16年的民宿运营经验。



 


第二站


安仁古镇



 

1日中午,考察团一行抵达安仁古镇。安仁始建于唐朝,由于特殊年代的宣传需要,安仁镇“因祸得福”得以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城镇总体格局和民国时期形成的大型公馆建筑群。城镇凝固了川西近代史的百年风云,累积了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世纪以来,安仁镇依托既有的传统街区,建设形成的一系列主题博物馆不仅带来了丰厚的文物馆藏,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人气。这一改变促成了安仁城镇传统产业结构的更替,同时也实现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现阶段,安仁镇正进一步立足既有文化旅游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资源,着力打造在空间形象上沿承民国风貌、做精做美,在产业上拓展升级、做强做大的新型文创休闲小镇。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博物馆小镇、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小镇、国家园林城镇。

 


安仁古镇的IP无疑是精准的,在依托已有资源的前提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也十分到位,考察团一行在参观完安仁古镇后,有人感叹道:安仁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的不可复制,但它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三站


明月村




2日中午,考察团一行抵达明月村。明月村是位于蒲江县甘溪镇的一个古老村落,2012年底,旅游策划人、陶瓷品牌“扫云轩”创办人李敏发现了张碗厂的龙窑,邀请陶艺专家前来鉴定后致信蒲江县原政协主席徐耘,计划在明月村发展邛窑产业,通过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恢复明月窑,在明月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用3-5年时间将明月村打造成为陶瓷文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管委会决定明月村走以陶为本走文创兴村的道路,但政府和资本需要有所约束,应该设计一种制度来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相制衡,健康发展,通过明月村项目探索出一套乡村建设的工作手法:从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组,驻村工作,由工作组统领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进一批新村民成为“双创(乡创+文创)引擎”,让老村民以出租房屋、在地创业、到新村民项目上参加工作等方式加入到明月村的发展中。

 


明月村以陶文化为主题,以明月国际陶艺手工艺文创园区为核心,打造集陶艺生产销售、文化展示、创意体验、休闲运动、禅修养生、田园度假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以陶为主的手工艺创意聚落和文化创客聚落。政府搭台,文创撬动、产业支撑、公益助推社区营造,旅游合作社联动,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奇村长”与明月村

2日下午,明月村项目负责人陈奇与考察团在明月讲堂相见,向大家分享介绍明月村的相关情况。

 


她从明月村的乡村建设、发展模式、工作模块这三个角度向大家分享,工作模块的内容是她为这次考察团特别梳理的,协会副秘书长陈金元感叹道:“我带团来明月村这么多次,奇村长的分享每次都有新内容。”

 


她介绍道,明月村的定位是双重的:一是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落和文化创客聚落,二是新老村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根据这个定位,明月村的乡村建设是以乡村产业、乡村建造和社区营造三个板块来进行,互相交织。

 

明月村最根本的产业是农业,一二三产互动融合,又升级为六次产业,在这里排序第一的是农业,现在整村都是以文创和品牌进去以后在做整村生态农业的转型。第二个部分是文创,乡村旅游的部分是放在后面的,乡村旅游是我们的附加值,所以明月村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在地的人、在地的新老村民,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的氛围。

 


明月村的乡村旅游做的是一个新乡村田园生活方式的体验,比如松林的火锅宴,不追求人数,对人流、客源都有一个选择,客人可以从傍晚一直吃到深夜,都舍不得离开。

 

建造也是现在中国乡村建设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分为设计和建造两个部分。在设计上,明月村一直在探索的是在地建造的高效低成本的实践,注重对当地文化和当地生活的多元设计,创造一个提高生活品质的空间和一个比较好的经营的空间,非常重视成本的控制和实施的操作性;在建造方面,一方面是本地材质的使用,第二个是非常注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运用领先的技术。

 


第二个是明月村的发展模式。明月村的发展模式是政府搭台、文创撬动、产业支撑、公益助推和共创共享,几方各司其职,政府负责项目的规划,组建项目运作的平台、团队,组建工作组,项目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负责项目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说道路、水、电、气、排污管网。引进的文创项目形成了文创产业,并且带动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公益组织协同营造和谐社区,又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成为我们村民一些旅游项目发展的平台。

 


第三个是工作模块。她分享了梳理这个工作模块的初衷:有一段时间所有人特别忙,我认为大家的工作可能有重合或者不清晰的地方,因此把这10个工作模块理出来了,去跟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沟通,达成一致,然后把它固化下来,大家按照这个模块来做。虽然现在大家仍然很忙,但是有效率的忙,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陈奇的想象中,未来的明月村,是集众人之力打造的乡村“乌托邦”。这里有最美的清晨和黄昏,像画家寒山在这里潜心创作的“明月松间照”。“大家聚在一起,做不同的事,却完成了相同的田园牧歌的梦想。”

 


第一个“吃螃蟹”:谌家院子

陈奇的分享结束后,考察团一行来到谌家院子体验地道的农家饭。谌家院子是明月村第一个村民创业的旅游服务类项目,老板叫吴俊江。

 

2015年7月,谌塝塝微村落开始规划,吴俊江心想自己家处在微村落中心位置,院坝宽敞,带有竹林,家里人手足够,父亲会办乡村酒席,适合搞餐饮。分析了明月村的发展态势后,他决定“麻起胆子试一下”。

 

为了体现特色,他在设计师的帮助下把后院的竹林设计成带柴火灶的自然餐厅,路边的墙壁安装了利于观景的大玻璃窗,室内装饰用的吊灯、花器、烟灰缸等都是他亲手用竹筒做成,资金投入接近20万元。

 

目前,谌家院子是明月村开展社群活动最主要的餐饮接待点,合作社积极联络安排团队就餐,新村民帮助宣传和支持,开业未满周年,谌家院子的利润已经超过10万元。

 

同时,吴俊江还是明月村的村主任,大家在用完餐后,和吴主任一起坐在院子里交流乡村建设经验。他说:“我们明月村过去建设不追求旅游,今后也不追求旅游,着眼旅游搞旅游是死路一条,我们是为了搞有生命力的文创!”协会副秘书长陈金元十分认同吴主任的想法,他说:“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完美演绎乡村田园生活梦想,自己在乡村生活的让城里人羡慕,乡村旅游价值就应运而生。”

 


3日上午,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远远的阳光房、谌塝塝微村落、明月乡村研究社、乡村创客服务站、明月窑等项目点。漫步在村间小路上,两边的茶园里随处可见正在采茶的村民,千亩竹林迎风摇曳,这片土地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致。

 


宁远和阳光房

下午,明月村新村民、远远的阳光房品牌主理人宁远走进明月讲堂,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异、乡村设计师梁冰两位特邀嘉宾一道,为大家带来主题分享:《乡村老院子的蜕变与生机》。

 


在演讲的第一部分,宁远向大家讲述了她和明月村以及陈奇如何结缘的故事。对于宁远这个农村的“野孩子”而言,明月村有故乡的感觉,村里谷物成浪,竹林为海,农民淳朴。农忙时,制陶、种茶、种竹子、种橘子,闲来时,伴着虫鸣鸟叫,唠嗑家常。与此同时,伴随着四川唯一“活着的邛窑”明月窑的修复,明月国际陶艺村也正在筹建中,蓄势待发。而后,宁远偶然拜访了一户人家,与不愿离开故土守着老院子的罗家人结下缘分。

 


宁远承租了这个土坯房,并请设计师梁冰为这座老子做了改建设计。老屋改建方案这部分是由设计师梁冰为大家讲解的,根据他的设计方案,将老房的架构加固,拆除了正屋里的隔断墙,土坯墙进行加高、加固,并换上亮瓦,引入阳光,给房子通了气和水,安了地暖,整理了地板,于是,阴暗、潮湿的土房子,成了明亮、文艺的宜居之处。院子一侧的厢房,是老两口的住所,其余的地方根据工作室的需求进行改造。老人家舒服地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免于迁居到政府修的新区,又能顺带看着院子。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改造,老院子变成了阳光房草木染工房,文创引入乡建,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夏,阳光房即将开建"远家"(一处新老村民共建共享的理想之地),设计方案由李异教授在本次讲座中首次公开讲解。

 



一场特别的


研讨会




除了听优秀乡镇的项目操盘手分享,本次游学考察在1号晚上还组织了自己的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会议由考察团领队、协会副秘书长陈金元主持。

 


来自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的许祖刚书记说,樟村坪镇是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堪称“中国磷矿之乡”。目前,樟村坪镇依托矿业,经济基础良好,但矿业不可持续,因此经济转型成为樟村坪镇的重点工作,再不发展为时已晚。计划依托樟村坪镇丰富的高山森林资源,大力发展康养、避暑产业,促进经济转型,这次游学考察让我受益匪浅。

 


来自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的马煥元主任介绍了马岭村的发展情况,他从马岭村“九马归槽”的故事讲起,讲述了9位在外创业的马岭村乡贤,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顾和热爱之情,毅然自筹资金上千万投入到家乡建设中的故事。接着,他分享了这次考察的收获:一是继续依托产业,以农业为根本,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把产业做强;二是这几天看的几个地方,都是文化气息很浓厚的地方,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很关键。

 


来自武汉市五里山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斌说,经过这几天的考察,他的收获是,农庄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而且是生态农业、体验农业、有机农业,亲子教育是抓手,文化产业是突显优势的地方。



至此,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运营”游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在4天3夜的时间里,我们带着问题仔细考察了这些优秀乡镇的每一处细节,我们碰撞观点,激发全新的思考方式,我们和操盘手深入交流,了解项目背后的故事。

 

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允许慢,甚至要鼓励慢。慢下来,过程自会精彩,这是这次游学考察带来的启示。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需要每一位乡建人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乡侬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加入乡村共建群?

扫二维码加群主,邀您进入~



乡侬使命:


让乡建简单、让乡村美丽、让乡居幸福


搜索“乡侬”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小编微信:xiangnongmei

QQ群:531705427

投稿及工作邮箱:xchhr@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