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茜茜公主 | 追求自由 or 利己主义?

Xi artag 2021-06-25

毫不夸张的说,我可以算是茜茜公主资深学者。然而让我入坑的并不是那部Romy Schneider主演的浪漫爱情电影,而是日本宝冢歌剧团的音乐剧《伊丽莎白》。这部音乐剧原版是德语,1992年在维也纳首演,以巴伐利亚公主、奥地利皇后与匈牙利王后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1898,小名Sisi) 的一生为素材所创作。日本版与德语版内容略有不同,前者凸出了伊丽莎白与死神的爱恋,后者则着重表现了伊丽莎白各个时期的心理转变,但总体都都表现了女性追求自由这一主题。

宝冢歌剧团
伊丽莎白——爱与死的轮舞(其实入坑作是98年宙组的版本,但年代久远找不到海报了)

剧情简介
第一幕        伊丽莎白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长大。当少女时期意外从高处坠落昏迷后,她首次与死神相遇,死神对她一见钟情,开始了对她的追求。        伊丽莎白的姐姐海伦娜被长辈们挑选为奥地利皇帝弗兰兹•约瑟夫的妻子,但弗兰兹却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想与其结婚。在婚礼时,死神劝诱伊丽莎白,但被伊丽莎白拒绝。
        与皇帝成婚后,看似童话般的婚姻很快出现问题。维也纳严苛的宫廷礼仪让伊丽莎白感觉被禁锢,弗兰兹之母苏菲也百般刁难,更让伊丽莎白寒心的是丈夫对苏菲言听计从,根本无法保护自己。在伊丽莎白与弗兰兹的孩子鲁道夫出生后,立马被苏菲夺去,使自己无法亲自养育孩子,这使伊丽莎白与弗兰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伊丽莎白此后开始疏远丈夫,这使正为内忧外患的国家而头疼不已的皇帝倍感孤寂。深爱伊丽莎白的皇帝最后决定妥协,答应伊丽莎白亲自抚养孩子等一系列条件,两人和好。伊丽莎白在维也纳宫廷取得了首次胜利。

第二幕        死神再次诱惑伊丽莎白,但已在宫中取得话语权自信满满的伊丽莎白最终拒绝了他。        索菲和大臣们为了减弱伊丽莎白对弗兰兹的影响力,设计让弗兰兹与妓女有染。死神扮成医生,告知伊丽莎白她丈夫的背叛,伊丽莎白备受打击,决定彻底与丈夫决裂。        经历了这一系列变化,伊丽莎白变成了冷酷的女人。她抛开了皇宫、责任、孩子、家人,常年在世界各地独自旅行。
        长大后的鲁道夫与父亲政见不合,死神鼓励他对抗父亲。鲁道夫与匈牙利人的合谋被弗兰兹发现。鲁道夫向母亲伊丽莎白求助,但被伊丽莎白冷淡地拒绝了,这使鲁道夫彻底绝望,最后被死神夺取了性命,自杀了。
        儿子的死让伊丽莎白非常伤心,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伸出援手。最后,伊丽莎白被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杀,终于投入了死神的怀抱。

第一次看这部剧只觉得莫名其妙什么鬼,但又忍不住一遍一遍的看,每次都有新的体悟。死神象征着伊丽莎白对死亡的渴望(即绝望),与死神的抗争即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然而虽然看了这么多遍,还是不知如何评判Sisi这个人物。开始觉得她只顾自我情感,抛夫弃子不顾国家危亡极为自私,甚至间接造成了自己儿子的自杀,可以说是彻底的利己主义者。然而内心深处又同情她,理解她,觉得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得自私。也许正是这种矛盾造就了这部音乐剧的成功吧,因为有不解有矛盾,才会让人反复去看,反复思考。

几年前看了一本名为《茜茜公主:伊丽莎白(一位不情愿的皇后)》的传记,记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看法,发出来留个纪念。下期讲讲在茜茜公主的奥匈帝国旅游的那些事儿。

一、消极的婚姻观
Sisi的父亲duque Max de Baviera (1808-1888)

Sisi的母亲Princess Ludovika of Bavaria(1808 – 1892)

与电影和音乐剧不同,Sisi的家庭并不和睦。母亲卢多薇卡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由于政治原因不能结合的罗曼史,最后经过家族撮合才嫁给了Sisi的父亲马克思。马克思也曾明确表示,他并不爱卢多薇卡,只是由于对祖父的惧怕,才同意了这门婚事。马克思所爱的是一个市民阶层的女人并有多个婚外子女,对家庭生活并不在意,他总是和他两个婚外女儿共进午餐不许任何人打扰,这是包括家庭成员在内所共知的。

因此,Sisi父母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卢多薇卡后来对她的孩子们倾诉,她在新婚一周年时,从早到晚以泪洗面。后才,她才逐渐学会了容忍丈夫的不安分和各种桃色事件,和众多孩子们一起度过一生。小Sisi在成长过程中时刻感受母亲对婚姻不幸的哀怨,母亲反复说:“人一旦结婚,孤独也就跟踪而至。”Sisi与父亲关系恶劣,虽然背后对其自由思想表示崇拜并深受影响,但在父亲去世时甚至没有前去探望。这或许奠定了Sisi终其一生对婚姻的厌恶与责任感缺失。

Elisabeth at 11 years, her brother Karl Theodor, Duke in Bavaria, and their dog "Bummerl" at Possenhofen Castle

二、婆媳矛盾
皇太后Sophie (1866)

跟音乐剧中不同,苏菲最开始对于伊丽莎白和弗兰茨的订婚怀有极大的支持与喜悦(因为从政治上讲海伦和伊丽莎白作用一样),在写给他人的信件中,她从不批评未来的儿媳,她总是夸奖Sisi身上每一个她认为积极的小事,她特别喜欢Sisi的谦逊和腼腆。甚至在大婚时,Sisi不小心绊了一下使头上的钻石皇冠挂在了马车门上,苏菲仍觉得小Sisi十分动人,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可爱孩子的举止是完美无缺的,充满甜美和优雅的风度。”

The young Elisabeth shortly after becoming Austrian Empress (by Amanda Bergstedt, 1855)

婚后因为维也纳严苛的宫廷礼仪,婆媳间产生矛盾。sisi不久就用“恶毒”来描述苏菲,这却显然是夸大其词。因为苏菲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出于善意,尽管她也使用了极其错误的手段,这在苏菲的日记中可以找到足够的证据。


关于Sisi所埋怨的孩子出生以后立即就被抱走,对这种说法必须有一定的保留。事实并没有如此严重,至少在孩子出生的头几个星期不是这样。至于次女吉泽拉,在Sisi对长女的夭折陷入悲恸后,似乎不想再关心和管这个孩子,把她完全交到祖母手中,唯一的儿子鲁道夫也是如此。甚至在鲁道夫自杀后也从未想到有自己的责任,而把错归咎于他人。

长女索菲两岁夭折

次女吉塞拉幼年时期基本和弟弟鲁道夫相依为命

唯一的儿子鲁道夫

1860年(伊丽莎白23岁)开始,伊丽莎白就以养病等理由远离维也纳进行逃逸生活。到19世纪60年代中期,已经利用皇帝对自己的眷恋取得胜利——给鲁道夫以自由思想教育和同匈牙利的和解。而到了1867年,苏菲最喜爱的儿子马克思之死使苏菲的生活勇气破碎。后来她只活了五年,这是对马克思充满哀思的五年,与世无争,包括对伊丽莎白。所以苏菲对伊丽莎白的干涉时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长。

即便太后苏菲曾对Sisi态度强硬,了解苏菲可怜的过往便不会怪她了。19岁嫁入维也纳的苏菲面临的是一个政治真空,她只能用其强悍的个性弥补了这一缺陷,并很快在这个充满弱智的宫廷中获得了“唯一的男子汉”的称号。对于辅佐自己登基的母亲,弗兰茨也一生都怀有感激。

索菲和弗兰茨(年轻的苏菲是公认的美人)

三、伊丽莎白对皇帝的感情

伊丽莎白对弗兰茨到底有没有爱情很难说。开始时或许是有的,当订婚前母亲问Sisi是否爱皇帝,她回答“这样一个男人怎么会不爱呢?”“我真的很喜欢皇帝!假如他不是皇帝该有多好!”(据苏菲转述,可信度待考)。然而后来每当问到sisi的母亲此事时,她总是用一句话回答:“对奥地利皇帝的求婚是不可拒绝的。”

很多年后,Sisi仍对此事耿耿于怀,她说:“婚姻是一种荒唐的事物。作为15岁的孩子被人出卖,先是做出自己不懂的承诺,然后是30年或更长时间的悔恨,而且无法从中解脱出来。”不光如此,对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的婚姻,她也认为很愚蠢并对女婿异常冷漠(虽然在Sisi的支持下是自由恋爱最后很幸福)。

Sisi最疼爱的小女儿玛丽·瓦莱拉

新婚后在维也纳宫廷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和年轻皇帝的感情却恩爱如故,直到结婚六年后皇帝的桃色新闻不胫而走。这是Sisi所不能面对的,这勾起了对父母不幸婚姻的回忆,她开始向周围挑衅报复,拒绝履行皇后的义务并过度锻炼自我摧残。很快她就病倒了,官方说法是得了危及生命的肺病,但实际上据她身边人的记载她病得并没有那么严重。(个人感觉Sisi还是很彪悍的,在长期自虐的情况下还是优秀运动员,近五十时岁爬山年轻壮小伙都跟不上!)

Sisi一生酷爱骑马,曾是19世纪70年代欧洲多项骑术竞技的冠军

以现代医学来看,Sisi强烈的运动癖和长期的饥饿疗法都源于对肉体淫乐的厌恶,尤其是对性欲的排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Sisi离开维也纳和她的丈夫就会健康起来一回去又立刻患病。常见的说法是她那时受皇帝传染患了性病,这与她心理病症的产生是否有关无从知晓,但Sisi确实一直禁欲并对性和怀孕表示厌恶。

Sisi在婚前曾爱过一名伯爵(后不久病逝),婚后也有众人认为的“真爱”——久洛•安德拉希。但可以肯定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感情。先不谈在这种严密的监控中不轨而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伊丽莎白对通奸也绝不谅解(即使是对犯此罪的小妹妹苏菲)。伊丽莎白曾骄傲的表示:“那是一种忠诚的友谊,它没有被情爱所毒化。”

“真爱”久洛•安德拉希

应该说,伊丽莎白早就对爱情持绝望态度,认为爱情和婚姻都愚蠢至极。现实中她从未让男性走进自己的生活而只享受对她的崇拜,她只追求彻底的独处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在她最喜欢的神话中,女王保持青春的条件就是不能爱上一个男人。她在诗作中大多把自己比作仙后泰坦尼亚,而倾倒在她脚下的崇拜者都是驴子,皇帝有时被描写成仙界国王奥伯龙有时又置身于崇拜者的行列,仙后观赏着这些愚蠢的驴子或怜悯或嘲弄。到了晚年,伊丽莎白更发展为对人类的厌恶,特别是对男人。

在皇后身边服侍20年之久但并没有经过初婚岁月的女侍从官评价伊丽莎白和皇帝的关系时说:“皇帝没有进入她的精神生活...她很尊重他,也喜欢他,但并不真正爱他。”此外,皇后对皇帝常年孤独的处境还有一种内疚自责的情感,觉得是自己造成了皇帝一切的不幸。为了弥补这种愧疚,伊丽莎白后来甚至撮合皇帝与女演员卡塔琳娜发展为恋人。

女演员卡塔琳娜·施拉特

四、痴情弗兰茨
Franz Joseph in 1865

毫无疑问,皇帝是伊丽莎白的头号崇拜者,一生深爱皇后,在感情中更是个不折不扣的抖M。皇帝卑躬屈膝地祈求皇后的恩宠,然而这种恩宠却不肯轻易赐予。

在太后苏菲手握大权的年代,皇帝通常只小心翼翼地提醒妻子应尽的义务。而在皇后开始四处旅行逃逸生活(有时带着孩子)后,皇帝能说的就更少了,而皇后也只在无法避免的重大典礼时才回到维也纳。可怜的皇帝对这短暂的相聚表现出几乎是卑屈的感激涕零:“我从心里感激你,如此好心地来看望我...如果你来了,请对我好一些,我感到悲伤和孤独,急需一些欢快。”然而皇后却没把孩子们带来相聚并只在维也纳停留一天就走了。

极少全家团聚

那时,皇后对丈夫的处境可以说没有一丝同情,她正受伊达和安德拉希等人影响陷入匈牙利的魔圈(个人觉得有点走火入魔了),提出的很多要求没有考虑大局。在内忧外患之际,皇帝一边忍受与妻儿分离,一边为国事忧愁,还要不断受到妻子关于匈牙利的政治施压。好不容易去看望皇后,皇后却总以各种借口拒绝见面,常出现访问十天同住一座宫殿却一面都没有见到的窘况。皇后常年在外也有几桩绯闻,皇帝若表示嫉妒还要受到皇后的嘲弄。

伊丽莎白与弗兰茨在匈牙利加冕

同时,皇后带着孩子逃逸所花的差旅费用也是巨大的(伊丽莎白随从人员规模庞大),这个开销高到什么地步?常常占有三分之二的外交开支。伊丽莎白还非常任性,在国家困难时期想购置行宫,自己斥巨资建造一座宫殿,建好了便不喜欢想便宜转卖,弗兰茨特意为她建的宫殿也只住几天便继续流浪。伊丽莎白死后人们更惊讶的发现,她每年获得的高额年薪和零用钱都用为有息投资,而她的奢侈生活却要由皇帝支付。对此最不了解的竟是皇帝本人,皇帝几乎从没有拒绝过为她付钱,自己却为了节省开支过着近乎平民的简朴生活。

茜茜公主最爱的行宫——格德勒古堡庄园

皇帝的孤独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同情和对皇后的指责,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伊丽莎白后来会为已经50多岁的皇帝介绍女友,这时她对皇帝有的只是同情而不是爱情。

私以为弗兰茨之于这个女友也像一个冤大头。首先这个女友——女演员卡塔琳娜是有丈夫的,而皇帝只是她众多情人中的一个(弗兰茨经常因此吃醋);其次,弗兰茨像对Sisi一样很愿意承担女友的各种巨额开支。

后来卡塔琳娜也渐渐学习坏榜样Sisi,总是用自己的离去向年迈的皇帝施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到了90年代,皇帝常常受到两个女人的冷落,在写给她们充满渴望的书信中曾提到:“我很悲伤,对我的两个守护天使的情况一无所知。”

弗兰茨和卡塔琳娜·施拉特在巴蒂什

卡塔琳娜可能只是利用皇帝,而皇帝却真的爱她,这种爱祈求的回报只是共进早餐、轻松地谈话和些许家庭的温暖。虽然有这么个所爱的女友,皇帝对“天使茜茜”的爱和崇拜是不容怀疑的,何况正是她使皇帝同卡塔琳娜的友情成为可能,而且后来一直大为支持

皇帝很可能从未与这位女友发生性关系,并不算贞洁的卡塔琳娜甚至很失望。对皇帝来说,正因为他爱卡塔琳娜,所以不想用肮脏的性来污染这纯洁高尚的爱情,而以前没有投入感情的情妇,基本上都相当于用金钱来购买性。

这种对性的看法大体与Sisi是一致的,所以Sisi应该也不至于是为了逃避性而逃避皇帝吧。由于夫妇两人都是天主教徒不采取避孕措施,所以在完成使命生下太子后,厌恶怀孕的Sisi很可能就已经不愿意和皇帝发生关系。很多年后,作为与匈牙利和解的礼物,sisi才为皇帝产下小女儿。

对于所爱的人,可怜的弗兰茨总是习惯于迁就与包容,默默承担她们所需的所有费用。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无底线的溺爱才让Sisi和女友变得愈发傲娇?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皇帝挺让人心酸。

五、自由思想
Photograph of Elisabeth as Queen of Hungary (by Emil Rabending, 1867)

伊丽莎白因为支持匈牙利独立运动备受匈牙利人民爱戴,然而Sisi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在后期是不是变质为对维也纳贵族圈的报复呢?虽然Sisi本性善良热心并痛恨贵族制度,但自己生活却贵族做派十足,极度奢侈。政见极易受自己主观情绪和他人左右,不顾本国兴亡一味偏帮匈牙利的作法可以说是狭隘的。

Sisi每日梳头至少花3小时,每3周洗一次都需一整天(使用各种新型的昂贵香精,特别是白兰地和鸡蛋)。

至于Sis经常亲自探访底层人民,没有阶级观念富有同情心这一点也存疑。实际上,她对疯人院的兴趣、访问霍乱医院、参观“黑人培训所”等都只是出于好奇,并不是慈善。Sisi喜欢各种稀奇古怪和一切能引起维也纳贵族反感的事物,曾命人把一对黑人连体婴送进宫来观赏(未被同意)。也曾把一位畸形小黑孩儿带进宫,并让其与自己的小女儿合照作为对维也纳贵族的挑衅,然而利用完后便丢在一边,对其最后悲惨的命运不闻不问。Sisi身边的侍从们对皇后待人接物的普遍看法也是只顾自己而从不考虑他人。曾有一名驼背学者对皇后聘用自己深表感激,最后得知皇后只是迷信驼背可以带来好运才雇佣他从而愤然离去。

Sisi在晚年把自己封闭在孤独中,讨厌人类,特别是男人,对人世间的一切都采取极度的漠视态度。只有小女儿瓦莱丽才是心中唯一的羁绊,然而这唯一的牵挂也在瓦莱丽结婚后消失了,因为伊丽莎白坚信结婚后的女儿就会离自己远去。至此之后彻底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中四处游荡。

小女儿Marie Valerie与丈夫Franz Salvator

早期单纯腼腆的Sisi在维也纳宫廷的不幸确实惹人怜爱,但后期确实很多事处理不当,一定程度上弗兰茨对其无底线的溺爱也助长了她愈发荒诞的行为。但Sisi的心理是有疾病的,生活的磨难与无望早已让她心死,我们并不能用世俗的标准来要求长期深受抑郁症折磨的Sisi。说到底,她是个从未得到理解和救助的可怜人。(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小觑!)

人们心目中的茜茜公主永远美好

Sisi在瑞士被刺杀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1898年9月10日,Sisi被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Luigi Lucheni刺杀,结束了悲剧的一生。这场刺杀没有由来,Lucheni说:“我只想要杀死一名皇室成员,不在意是什么人。”他本来想刺杀奥尔良公爵,但奥尔良公爵临时改变行程。而茜茜当时虽然匿名在日内瓦逗留,但报纸上还是报道了她的行踪,因此Luchine决定把奥地利皇后选作靶子。



微信:artge微博:arta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